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466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针织面料采用大豆蛋白纤维和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混纺纱中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60%‑70%;针织面料的横密为(68‑75)/10cm;纵密为(35‑42)/10cm;所述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是由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制成:2,6‑二氨基嘌呤核苷/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60‑80份、PA66 10‑20份、1,3,5‑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0.3‑0.8份、石墨烯1‑3份、浮石粉1‑2份、环氧端基超支化聚(胺‑酯)3‑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面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所述面料吸湿排汗效果好,穿着舒适性、抗菌性能优异,耐洗牢度高,性能稳定性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于制作服装的面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耐用,而且要求具有更强的保暖性、亲肤性和舒适度,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吸、导湿性能和抗菌性能。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市面上的面料基本上均是通过后整理中加入助剂来实现的,然而,这些助剂与面料成分之间的相容性不好,使得这些功能稳定性不好,经过数次洗涤后,这些功能会大大减弱以致消失。大豆蛋白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纤维类,是以榨过油的大豆豆粕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取出豆粕中的球蛋白,通过添加功能性助剂,与腈基、羟基等高聚物接枝、共聚、共混,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质纺丝液,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经湿法纺丝而成。其有着羊绒般的柔软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另外,其细度细、比重轻、强伸度高、耐酸耐碱性强、吸湿导湿性好,还有明显的抑菌功能,被誉为“新世纪的健康舒适纤维”,是制作服装面料的良品。然而,大豆蛋白纤维单独制作服装面料时还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易产生起毛现象,颜色较黄影响外观,耐湿热性较差,在极为湿润或干燥的情况下无法正常使用,耐候性、耐老化性能、抗静电、吸湿排汗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缺陷。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是石墨烯材料与普通合成纤维材料有效结合,在保持普通合成纤维材料各项基本性能的同时,具有石墨烯某一种或几种独特性质的纤维产品,这种材料具有内暖远红外保健功效,能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除菌抑菌、防紫外线、抗静电。根据普通合成纤维材料的种类不同还能使得材料具有其他功能,实现材料的高附加值。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这类材料穿着舒适性、耐洗牢度等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申请号为201811243504.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大豆蛋白纤维石墨烯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石墨烯粘胶复合纤维30~60份,大豆蛋白纤维30~50份,有机棉10~30份,氨纶3~10份;所述面料通过采用石墨烯与大豆蛋白、有机棉和氨纶以适当的配比搭配混纺,柔软舒适,亲肤性性好,抗皱爽滑,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定型效果,还具有超强的远红外、除菌抑菌、吸湿排汗、防紫外线和抗静电功能,并且所述面料具有的功能不会因穿戴时间而减弱,该面料所使用的材料绿色环保,是一款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色环保的内暖材料。然而,该专利中并没有公开所述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且各纤维之间的相容性并不好,易出现相分离,影响面料的耐用性耐洗牢度。石墨烯粘胶复合纤维中石墨烯含量并不高,功效不明显。因此,开发一种综合性能佳,同时具有石墨烯材料和大豆蛋白纤维的优异性能、吸湿排汗效果好,穿着舒适性、抗菌性能优异,耐洗牢度高,性能稳定性佳的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促进针织面料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该针织面料综合性能佳,同时具有石墨烯材料和大豆蛋白纤维的优异性能、吸湿排汗效果好,穿着舒适性、抗菌性能优异,耐洗牢度高,性能稳定性佳;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控制方便,制备成本低廉,制备效率和良品率高,适合连续规模化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针织面料采用大豆蛋白纤维和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混纺纱中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60%-70%;针织面料的横密为(68-75)/10cm;纵密为(35-42)/10cm;所述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是由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制成:2,6-二氨基嘌呤核苷/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60-80份、PA6610-20份、1,3,5-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0.3-0.8份、石墨烯1-3份、浮石粉1-2份、环氧端基超支化聚(胺-酯)3-5份。优选的,所述环氧端基超支化聚(胺-酯)的制备方法,参见申请号为200910067539.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6。优选的,所述浮石粉的粒径为800-1000目。优选的,所述PA66的牌号为AS30BK9021。优选的,所述2,6-二氨基嘌呤核苷/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2,6-二氨基嘌呤核苷溶于高沸点溶剂中,待完全溶解,再加入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和催化剂,在80-90℃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搅拌反应6-10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和副产物,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85-95℃下干燥至恒重,得到2,6-二氨基嘌呤核苷/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优选的,所述2,6-二氨基嘌呤核苷、高沸点溶剂、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6-10):1:(0.8-1.4)。优选的,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氖气、氩气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含石墨烯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重量份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料,然后将混合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再将熔体经过熔融纺丝成型工艺,制得含石墨烯合成纤维。优选的,所述熔融纺丝成型工艺参数为:纺丝温度为200-230℃,纺丝速度为2800-3300m/min,拉伸温度为65-85℃,总拉伸倍率为5-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进行交织或合股加捻之后,采用大圆机织造,得坯布;然后对坯布进行后整理,得到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优选的,所述后整理包括前处理、染色、皂洗、脱水、烘干、柔软处理、拉幅定形、验布、打卷。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进行交织或合股加捻之后,再采用大圆机织造,然后后处理即可制成;通过合股加捻混纺,有效改善了制成的面料的综合性能,减少了断线的风险,整个制备过程无需特殊的工艺和专用设备,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控制方便,制备成本低廉,制备效率和良品率高,适合连续规模化生产。(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克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针织面料采用大豆蛋白纤维和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混纺纱中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60%-70%;针织面料的横密为(68-75)/10cm;纵密为(35-42)/10cm;所述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是由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制成:2,6-二氨基嘌呤核苷/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60-80份、PA66 10-20份、1,3,5-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0.3-0.8份、石墨烯1-3份、浮石粉1-2份、环氧端基超支化聚(胺-酯) 3-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针织面料采用大豆蛋白纤维和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纱编织而成,混纺纱中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60%-70%;针织面料的横密为(68-75)/10cm;纵密为(35-42)/10cm;所述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是由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制成:2,6-二氨基嘌呤核苷/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60-80份、PA6610-20份、1,3,5-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0.3-0.8份、石墨烯1-3份、浮石粉1-2份、环氧端基超支化聚(胺-酯)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石粉的粒径为800-1000目;所述PA66的牌号为AS30BK9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2,6-二氨基嘌呤核苷/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2,6-二氨基嘌呤核苷溶于高沸点溶剂中,待完全溶解,再加入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和催化剂,在80-90℃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下搅拌反应6-10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和副产物,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85-95℃下干燥至恒重,得到2,6-二氨基嘌呤核苷/二氢-2,4,6-三氧代-1,3,5-三嗪-1,3(2H,4H)二丙酸缩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含石墨烯合成纤维混纺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2,6-二氨基嘌呤核苷、高沸点溶剂、二氢-2,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红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吱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