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海宏专利>正文

一种油墨印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37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墨印刷方法,在触摸屏玻璃基板边缘印刷1~2层白色油墨层,所述白色油墨层为边框形结构,在所述白色油墨层上再印刷一层黑色油墨层,所述黑色油墨层为边框形结构,黑色油墨层的内边线位于白色油墨层内边线的内侧,所述黑色油墨层的内边线和白色油墨层内边线之间区域形成触摸屏的黑边框,所述白色油墨层的组分为环氧树脂、钛白粉、溶剂、分散剂、消泡剂、流平剂、添加剂和改性纳米氧化锌,所述添加剂为4‑氨基苯甲酸、马来酸、对甲苯磺酸和癸二酸的混合物;极大地降低了油墨层的总厚度,减少了电容屏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风险,从而提升了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印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生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油墨印刷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摸屏手机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手机屏幕尺寸变得越来越大。目前电容屏制造行业,白色款相比黑色款的制造难度高,原因在于:其一、盖板是白色,TFT显示模组视窗颜色为黑色,二者贴合在一起,必然会有贴合公差,根据各工厂的设备工艺条件不一样,也有所不同,一般为0.1-0.2mm的偏差,在这种偏差下,就会形成大小边的情况,为了解决此问题,行业上就会采用玻璃盖板丝印黑框的方法,这样即使贴合有公差,我们在屏幕点亮的状态下看到的显示屏周边的黑框也是均匀的,达到美观的效果,另外黑框也能防止屏幕漏光,如果一块屏幕上没有黑边框的话,在屏幕的边缘就会看到明显的光晕,影响用户使用;其二、为了与机身的颜色贴合,盖板上应主要印刷白色油墨为主,但目前广泛使用的白色油墨遮光性相比黑色油墨要差,所以要达到要求的透光率,白色油墨需要相比黑色多印刷2-3次,但是如果油墨厚度过大,带黑框的白色玻璃盖板与sensor贴合会产生气泡,影响正常使用,降低盖板玻璃油墨厚度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印刷方法:通过在白色油墨中添加改性纳米氧化锌,使得油墨的遮光性显著改善,在触摸屏的玻璃盖板上只需丝印一层白色油墨即可满足遮光性的要求,极大地降低了油墨层的总厚度,减少了电容屏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风险,从而提升了良品率;通过在油墨中添加添加剂,能够提高油墨层与玻璃盖板之间的附着力,相比于传统的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成本有所降低,且附着性能合格;通过启动电机,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直齿轮一转动,直齿轮一带动直齿轮二和直齿轮三转动,直齿轮二带动第一搅拌架和第一搅拌叶一起转动,同时直齿轮三带动第二搅拌架和第二搅拌叶一起转动,对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中的溶剂进行搅拌混合,使得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能够同时工作,提升了搅拌的速率,也改进了操作步骤,使得搅拌步骤更加简便;同时通过接通位于第二搅拌室底端的电磁加热板,能够对第二搅拌室进行加热,实现边加热边搅拌提升搅拌速率;第一搅拌室与第二搅拌室通过连接管连通,方便了溶剂的混合,同时避免了溶剂取出再混合产生的资源浪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墨印刷方法,在触摸屏玻璃基板边缘印刷1~2层白色油墨层,所述白色油墨层为边框形结构,在所述白色油墨层上再印刷一层黑色油墨层,所述黑色油墨层为边框形结构,黑色油墨层的内边线位于白色油墨层内边线的内侧,所述黑色油墨层的内边线和白色油墨层内边线之间区域形成触摸屏的黑边框,所述白色油墨层的组分为环氧树脂、钛白粉、溶剂、分散剂、消泡剂、流平剂、添加剂和改性纳米氧化锌,所述添加剂为4-氨基苯甲酸、马来酸、对甲苯磺酸和癸二酸的混合物。所述白色油墨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环氧树脂10~15份,钛白粉25~30份,溶剂40~45份,分散剂3~7份,消泡剂1~2份,流平剂1~2份,添加剂5~10份,改性纳米氧化锌6~8份;所述添加剂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4-氨基苯甲酸10份,马来酸4~6份,对甲苯磺酸1~2份,癸二酸1~2份;所述白色油墨的制备方法为:S1:按所述重量份数量取各油墨组分;将溶剂分为等体积的A、B两份,A份溶剂倒入混合搅拌器的第二搅拌室中,B份溶剂倒入混合搅拌器的第一搅拌室中;S2:按所述重量份数量取添加剂各组分,并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组成添加剂,将添加剂搅拌均匀后,迅速倒入A份溶剂中,接通电磁加热板的电源,对第二搅拌室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启动电机,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直齿轮一转动,直齿轮一带动直齿轮三转动,直齿轮三带动第二搅拌架和第二搅拌叶一起转动,对A份溶剂进行搅拌,将A份溶剂升温至60~70℃恒温1h以上;在向A份溶剂中加入添加剂的同时,向B份溶剂中加入钛白粉、改性纳米氧化锌和分散剂并通过直齿轮一带动直齿轮二转动,直齿轮二带动第一搅拌架和第一搅拌叶一起转动,对B份溶剂充分搅拌;S3:保温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向A份溶剂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剂的pH值为6~7;S4:拔出塞子,让步骤S3中获得的A份溶剂通过连接管从第二搅拌室流入第一搅拌室,并与步骤S2中获得的B份溶剂混合,启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架和第一搅拌叶转动,对混合溶剂充分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环氧树脂、消泡剂和流平剂,即获得所述白色油墨,获得的白色油墨现配现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溶剂为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0:2~5;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为纳米氧化锌经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处理获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的改性方法为:A1:配置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溶液中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体积分数为50%~70%;A2:将纳米氧化锌粉末加热到120~130℃,对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将120~130℃的纳米氧化锌粉末快速倒入溶液中,继续搅拌1~2h;A3:搅拌完成后固液分离,固相用无水乙醇洗涤,烘干,获得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白色油墨层的总厚度为6~8μ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搅拌器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底端内部焊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二支架顶部另一端焊接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位于电机的内侧,所述第三支架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对称分布在第三支架顶部两端,所述支撑座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配合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啮合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的底端,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连接圆台中,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通过连接圆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室和第二搅拌室均放置在第一支架中部的支架上,所述连接圆台顶端一侧焊接有第一固定台,所述连接圆台顶端另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位于第一搅拌室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台位于第二搅拌室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台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对称分布在第一固定台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固定台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安装座,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对称分布在第二固定台的上下两端,第一搅拌架顶部贯穿第一固定台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中,所述第一搅拌架顶端固定安装有直齿轮二,所述直齿轮二位于第一安装座的上方,所述第一搅拌架底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墨印刷方法,在触摸屏玻璃基板边缘印刷1~2层白色油墨层,所述白色油墨层为边框形结构,在所述白色油墨层上再印刷一层黑色油墨层,所述黑色油墨层为边框形结构,黑色油墨层的内边线位于白色油墨层内边线的内侧,所述黑色油墨层的内边线和白色油墨层内边线之间区域形成触摸屏的黑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油墨层的组分为环氧树脂、钛白粉、溶剂、分散剂、消泡剂、流平剂、添加剂和改性纳米氧化锌,所述添加剂为4-氨基苯甲酸、马来酸、对甲苯磺酸和癸二酸的混合物;/n所述白色油墨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环氧树脂10~15份,钛白粉25~30份,溶剂40~45份,分散剂3~7份,消泡剂1~2份,流平剂1~2份,添加剂5~10份,改性纳米氧化锌6~8份;/n所述添加剂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4-氨基苯甲酸10份,马来酸4~6份,对甲苯磺酸1~2份,癸二酸1~2份;/n所述白色油墨的制备方法为:/nS1:按所述重量份数量取各油墨组分;将溶剂分为等体积的A、B两份,A份溶剂倒入混合搅拌器的第二搅拌室(17)中,B份溶剂倒入混合搅拌器的第一搅拌室(16)中;/nS2:按所述重量份数量取添加剂各组分,并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组成添加剂,将添加剂搅拌均匀后,迅速倒入A份溶剂中,接通电磁加热板(19)的电源,对第二搅拌室(17)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启动电机(4),带动第一皮带轮(5)转动,第一皮带轮(5)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6)转动,第二皮带轮(6)带动第一连接杆(9)转动,第一连接杆(9)带动锥齿轮一(10)转动,锥齿轮一(10)带动第一转轴(13)转动,第一转轴(13)带动直齿轮一(22)转动,直齿轮一(22)带动直齿轮三(28)转动,直齿轮三(28)带动第二搅拌架(31)和第二搅拌叶(32)一起转动,对A份溶剂进行搅拌,将A份溶剂升温至60~70℃恒温1h以上;在向A份溶剂中加入添加剂的同时,向B份溶剂中加入钛白粉、改性纳米氧化锌和分散剂并通过直齿轮一(22)带动直齿轮二(23)转动,直齿轮二(23)带动第一搅拌架(26)和第一搅拌叶(27)一起转动,对B份溶剂充分搅拌;/nS3:保温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向A份溶剂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剂的pH值为6~7;/nS4:拔出塞子(33),让步骤S3中获得的A份溶剂通过连接管(34)从第二搅拌室(17)流入第一搅拌室(16),并与步骤S2中获得的B份溶剂混合,启动电机(4),带动第一搅拌架(26)和第一搅拌叶(27)转动,对混合溶剂充分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环氧树脂、消泡剂和流平剂,即获得所述白色油墨,获得的白色油墨现配现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印刷方法,在触摸屏玻璃基板边缘印刷1~2层白色油墨层,所述白色油墨层为边框形结构,在所述白色油墨层上再印刷一层黑色油墨层,所述黑色油墨层为边框形结构,黑色油墨层的内边线位于白色油墨层内边线的内侧,所述黑色油墨层的内边线和白色油墨层内边线之间区域形成触摸屏的黑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油墨层的组分为环氧树脂、钛白粉、溶剂、分散剂、消泡剂、流平剂、添加剂和改性纳米氧化锌,所述添加剂为4-氨基苯甲酸、马来酸、对甲苯磺酸和癸二酸的混合物;
所述白色油墨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环氧树脂10~15份,钛白粉25~30份,溶剂40~45份,分散剂3~7份,消泡剂1~2份,流平剂1~2份,添加剂5~10份,改性纳米氧化锌6~8份;
所述添加剂中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4-氨基苯甲酸10份,马来酸4~6份,对甲苯磺酸1~2份,癸二酸1~2份;
所述白色油墨的制备方法为:
S1:按所述重量份数量取各油墨组分;将溶剂分为等体积的A、B两份,A份溶剂倒入混合搅拌器的第二搅拌室(17)中,B份溶剂倒入混合搅拌器的第一搅拌室(16)中;
S2:按所述重量份数量取添加剂各组分,并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组成添加剂,将添加剂搅拌均匀后,迅速倒入A份溶剂中,接通电磁加热板(19)的电源,对第二搅拌室(17)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启动电机(4),带动第一皮带轮(5)转动,第一皮带轮(5)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6)转动,第二皮带轮(6)带动第一连接杆(9)转动,第一连接杆(9)带动锥齿轮一(10)转动,锥齿轮一(10)带动第一转轴(13)转动,第一转轴(13)带动直齿轮一(22)转动,直齿轮一(22)带动直齿轮三(28)转动,直齿轮三(28)带动第二搅拌架(31)和第二搅拌叶(32)一起转动,对A份溶剂进行搅拌,将A份溶剂升温至60~70℃恒温1h以上;在向A份溶剂中加入添加剂的同时,向B份溶剂中加入钛白粉、改性纳米氧化锌和分散剂并通过直齿轮一(22)带动直齿轮二(23)转动,直齿轮二(23)带动第一搅拌架(26)和第一搅拌叶(27)一起转动,对B份溶剂充分搅拌;
S3:保温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向A份溶剂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剂的pH值为6~7;
S4:拔出塞子(33),让步骤S3中获得的A份溶剂通过连接管(34)从第二搅拌室(17)流入第一搅拌室(16),并与步骤S2中获得的B份溶剂混合,启动电机(4),带动第一搅拌架(26)和第一搅拌叶(27)转动,对混合溶剂充分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环氧树脂、消泡剂和流平剂,即获得所述白色油墨,获得的白色油墨现配现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0:2~5;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为纳米氧化锌经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处理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墨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的改性方法为:
A1:配置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溶液中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体积分数为50%~70%;
A2:将纳米氧化锌粉末加热到120~130℃,对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将120~130℃的纳米氧化锌粉末快速倒入溶液中,继续搅拌1~2h;
A3:搅拌完成后固液分离,固相用无水乙醇洗涤,烘干,获得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油墨层的总厚度为6~8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海宏
申请(专利权)人:伍海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