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菌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34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菌微球的组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至少部分包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聚烯烃层、通过化学键与聚烯烃层连接的季铵基团以及通过化学键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或/和聚烯烃层连接的纳米银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菌微球中的纳米银颗粒和季铵基团可以协同增强抗菌效果,抗菌效果优异,且纳米银颗粒和季铵基团均不易流失,抗菌效果持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细菌感染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活,细菌感染引起的健康问题是一大全球性问题。随着人们对细菌危害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对健康安全的要求已经从环境的卫生安全逐渐深化到生活用品的卫生安全。环境的卫生安全主要依靠消毒剂,而生活用品的卫生安全则主要依靠抗菌材料。抗菌产品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1)将原材料与抗菌剂直接混合,得到抗菌产品;2)先将产品生产出来,再进行抗菌后处理,得到抗菌产品。可见,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制备抗菌产品,都离不开抗菌剂的使用。抗菌剂一般可以分为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例如:季铵盐)具有抗菌谱广、易于在生产生活方面应用、价格便宜等优点,但抗菌性能有一定局限性,其抗菌效果往往与有机抗菌剂的浓度成正比,而在使用过程中有机抗菌剂又容易渗出并通过皮肤或食道进入人体,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有机抗菌剂的渗出问题限制了其使用和相关产品的开发。CN104472530A公开了一种固体粉末状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微球,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至少部分包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聚烯烃层、通过化学键与聚烯烃层连接的季铵基团以及通过化学键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或/和聚烯烃层连接的纳米银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微球,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至少部分包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聚烯烃层、通过化学键与聚烯烃层连接的季铵基团以及通过化学键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或/和聚烯烃层连接的纳米银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微球的粒径为3~12μm;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粒径为1~5μm;所述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3~20nm。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化和聚合,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再进行含胺烯烃和卤代烯烃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表面的聚合,形成至少部分包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聚烯烃层,得到包覆处理的微球;
2)进行包覆处理的微球和巯基的结合,得到巯基微球;
3)进行巯基微球的季铵化反应,得到季铵化巯基微球;
4)进行季铵化巯基微球和银离子的结合,再进行银离子的还原,得到锚定纳米银颗粒的季铵化微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表面活性剂分散在溶剂中,进行乳化,再加入引发剂进行第一次聚合,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再加入含胺烯烃、卤代烯烃、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引发剂,进行第二次聚合,得到包覆处理的微球;
2)将包覆处理的微球和表面活性剂分散在溶剂中,再加入硫氢化钠,进行反应,得到巯基微球;
3)将巯基微球和表面活性剂分散在溶剂中,再加入卤代烃,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季铵化巯基微球;
4)将季铵化巯基微球分散在含银离子的溶液中,再加入还原剂,进行银离子的还原,得到锚定纳米银颗粒的季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常威屈俊任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