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旭浩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用酸碱中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27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水处理用酸碱中和装置,针对现有装置曝气提速效果不佳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底部贯穿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顶部螺纹连接有曝气管,多个水平段和竖直段上均嵌套连接有转环,转环圆周外壁连通有多个排气管,曝气管和转环接触位置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排气管上开设有细密的第三通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曝气管包括多个水平段和竖直段依次相连的结构,且曝气管上设置有多个转环,由于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孔径大小不同,气压差的作用使得排气管和转环转动,从而使得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从而有效提高曝气装置的催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酸碱中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酸碱中和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家对工业污水排放非常重视,在对污水的处理中,处理完铅、镍等重金属和其他有机物污染物后,废水常呈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因此还要进行终端的酸碱中和处理;碱性废水需要用酸来中和,酸性废水需要用碱来中和。一般城市排水管道对排入工业废水的pH值都有明确规定,也就是说,按照国家对废水排放标准的规定,对于电镀废水处理后的终端水质pH值也是监测指标之一,终端排放水正常pH值应在6-9范围内。现有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酸碱中和装置,一般通过污水管路将污水直接注入到pH调节池中,通过药剂管将药剂直接注入到pH调节池中,使药剂和污水进行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其次利用曝气装置促进化学反应的速率,现有的曝气装置一般直接利用曝气管将气体通入到PH调节池内,该过程中,气体与水溶液等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整体提速效果不佳,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装置曝气提速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酸碱中和装置,包括调节池(1),调节池(1)一侧顶部连通有污水管(2),调节池(1)另一侧顶部连通有药剂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底部贯穿开设有连接口(5),连接口(5)顶部螺纹连接有曝气管(4),曝气管(4)包括多个水平段和竖直段依次相连的结构,多个水平段和竖直段上均嵌套连接有不少于一个转环(7),转环(7)圆周外壁连通有多个排气管(8),多个排气管(8)设置成环形阵列分布,曝气管(4)和转环(7)接触位置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9)和第二通气孔(10),第一通气孔(9)和第二通气孔(10)均和转环(7)连通,排气管(8)上开设有细密的第三通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酸碱中和装置,包括调节池(1),调节池(1)一侧顶部连通有污水管(2),调节池(1)另一侧顶部连通有药剂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底部贯穿开设有连接口(5),连接口(5)顶部螺纹连接有曝气管(4),曝气管(4)包括多个水平段和竖直段依次相连的结构,多个水平段和竖直段上均嵌套连接有不少于一个转环(7),转环(7)圆周外壁连通有多个排气管(8),多个排气管(8)设置成环形阵列分布,曝气管(4)和转环(7)接触位置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9)和第二通气孔(10),第一通气孔(9)和第二通气孔(10)均和转环(7)连通,排气管(8)上开设有细密的第三通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酸碱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4),第一固定板(1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水泵(12),第一水泵(12)抽水端连通有进水管(13),第一水泵(12)出水端和污水管(2)连通,第二固定板(14)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水泵(28),第二水泵(28)抽水端连通有进药管(15),第二水泵(28)出水端和药剂管(3)连通,药剂管(3)和污水管(2)均伸进调节池(1)内部连通有喷头(16),两个喷头(16)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酸碱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2)的直径设置成药剂管(3)的4-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旭浩
申请(专利权)人:吕旭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