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液体残留的储液桶的出液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液桶出液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液体残留的储液桶的出液结构。
技术介绍
储液桶为盛装液体的容器,由桶体、进水口和出水口组成,材质大多数为塑料或玻璃。传统的储液桶在取用液体时采用倾倒桶体的方式来将液体倒出,但是这种操作不便并存在安全隐患,在桶体容量较大时不方便倾倒;为方便取液,现在通常在容器的侧面安装一个取液阀门(水龙头等)。上述取液阀门的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方便取液,但是此方式存在以下两种缺陷:第一,大多数储液桶的取液阀门安装位置在桶体中等偏下位置,在取液的过程中容易存在桶体底部附近的液体无法完全流出的问题;第二,设置在桶体侧面的取液阀门在搬运过程中容易跟外界发生碰撞,进而可能有碰撞损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液体残留的储液桶的出液结构,它可以通过将取液结构设置在桶体的底部,既能够使桶体内的残留液体被取出,又不易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而损坏,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液体残留的储液桶的出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外连接部(2)、至少两个固定部(3)、内滑动部(4)、取液结构(5)和进液管(6);/n所述外连接部(2)上部贯穿桶体(1)底端并延伸至桶体(1)内部;/n所述固定部(3)位于桶体(1)内部,且两个固定部(3)关于外连接部(2)的中心轴线对称;/n所述外连接部(2)位于桶体(1)外的部位通过固定部(3)固定于桶体(1)底端;/n所述内滑动部(4)的侧端开设有可供取液结构(5)进行固定的安装孔(41);/n所述取液结构(5)可纵向拉伸有限长度,且取液结构(5)拉伸至最大长度时,再次拉伸取液结构(5)可驱动内滑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液体残留的储液桶的出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外连接部(2)、至少两个固定部(3)、内滑动部(4)、取液结构(5)和进液管(6);
所述外连接部(2)上部贯穿桶体(1)底端并延伸至桶体(1)内部;
所述固定部(3)位于桶体(1)内部,且两个固定部(3)关于外连接部(2)的中心轴线对称;
所述外连接部(2)位于桶体(1)外的部位通过固定部(3)固定于桶体(1)底端;
所述内滑动部(4)的侧端开设有可供取液结构(5)进行固定的安装孔(41);
所述取液结构(5)可纵向拉伸有限长度,且取液结构(5)拉伸至最大长度时,再次拉伸取液结构(5)可驱动内滑动部(4)在外连接部(2)内下移;
所述内滑动部(4)底端开设有可供取液结构(5)纵向拉伸的预留槽(42);
所述进液管(6)固设于外连接部(2)右内壁,且进液管(6)右端依次贯穿外连接部(2)右端和固定部(3)并延伸至桶体(1)内;
所述外连接部(2)内壁和内滑动部(4)之间设有可供内滑动部(4)在外连接部(2)内有限移动的卡接结构;
所述内滑动部(4)下移至最大距离,取液结构(5)与进液管(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液体残留的储液桶的出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41)包括开设于内滑动部(4)右端的第一通孔(411)、开设于内滑动部(4)内部的第二通孔(412)和开设于内滑动部(4)左端的第三通孔(413),且第一通孔(411)、第二通孔(412)和第三通孔(413)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通孔(412)和第三通孔(413)均与预留槽(4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液体残留的储液桶的出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结构(5)包括设于第一通孔(411)内的第一取液管(51)、设于第二通孔(412)内的第二取液管(52)和设于第三通孔(413)内的第三取液管(53),所述第一取液管(51)左端与第二取液管(52)右上端相固定,所述第二取液管(52)左下端与第三取液管(53)底端相固定,所述第二取液管(52)上部设有波纹段(521),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米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