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15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9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视镜总成及车辆,该后视镜总成包括后视镜、雨刷条和驱动机构,后视镜包括壳体和嵌设于壳体的镜面,雨刷条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以作用于镜面,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雨刷条沿上下方向移动,雨刷条的至少一端开设有排水槽。由于雨刷条沿上下方向对镜面的刮擦,能够及时对镜面上的雨水进行清理,保证驾驶员能够通过后视镜清晰地观察车辆周围情况。而且,由于雨刷条的端部设置有排水槽,使得即使在雨量较大时,雨刷条顶面的雨水也能通过排水槽及时从镜面的侧边流走,保证镜面的清晰度,从而使镜面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并且,在大雾或霜降天气时,也能够通过雨刷条对镜面进行清理,保证视野清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视镜总成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后视镜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左右两侧,用于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能够扩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视野清晰是保证驾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大型卡车的后视镜上有雾气或者霜冻时,将极大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特别在雨量较大时,附着在后视镜镜面上的雨滴,使驾驶员无法清晰地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视镜总成,该后视镜总成能够对后视镜的镜面进行有效清理,从而保证驾驶员清晰的视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后视镜总成,其包括后视镜、雨刷条和驱动机构,所述后视镜包括壳体和嵌设于所述壳体的镜面,所述雨刷条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以作用于所述镜面,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雨刷条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雨刷条的至少一端开设有排水槽。可选地,所述雨刷条沿所述后视镜的宽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雨刷条的顶面具有向上凸出的弧面,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所述弧面的最低位置。可选地,所述雨刷条呈两边低中间高的拱形结构,所述雨刷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为形成于所述雨刷条靠近所述镜面的侧面上的贯通槽。可选地,所述镜面为中部凸出于所述壳体且四周边缘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凸面镜,所述壳体的底壁位于所述凸面镜外侧的部分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后视镜上的雨水导出的排水孔。可选地,所述雨刷条的两端均开设有所述排水槽,每个所述排水槽远离另一个所述排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雨刷条的两端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杆分别穿设于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杆沿上下方向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槽内移动,以带动所述雨刷条上下移动。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主动轴和两组曲柄滑块结构,所述曲柄滑块结构与对应的所述导向杆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连杆和滑块,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所述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曲柄的另一端和所述滑块铰接,所述导向杆连接于所述滑块。可选地,所述后视镜总成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且用于驱动所述后视镜绕Z向轴线转动。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中心齿轮、主动齿轮、支撑座、Z向安装杆和第二电机,所述Z向安装杆用于固定于车身,所述中心齿轮穿设并固定于所述Z向安装杆,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中心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撑座包括沿Z向布置的轴部和从所述轴部的周壁向外凸出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主动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轴部以带动所述后视镜随所述主动齿轮一起绕所述中心齿轮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Z向安装杆,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套设于所述轴部,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中心齿轮和所述主动齿轮之间的中心距。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控制器和上述的后视镜总成,所述后视镜总成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室内,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工作以使所述雨刷条上下移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工作以使所述后视镜绕Z向轴线转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雨刷条沿上下方向对镜面的刮擦,能够及时对镜面上的雨水进行清理,保证驾驶员能够通过后视镜清晰地观察车辆周围情况。而且,由于雨刷条的端部设置有排水槽,使得即使在雨量较大时,雨刷条顶面的雨水也能通过排水槽及时从镜面的侧边流走,保证镜面的清晰度,从而使镜面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并且,在大雾或霜降天气时,也能够通过雨刷条对镜面进行清理,保证视野清晰。因此,本公开中的后视镜总成也有利于提升行车安全。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后视镜总成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后视镜总成的正视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雨刷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后视镜总成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控制器的示意性控制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后视镜总成;10-后视镜;11-壳体;111-导向槽;12-排水孔;20-雨刷条;21-排水槽;22-弧面;23-导向杆;30-驱动机构;31-主动轴;32-曲柄;33-连杆;34-滑块;40-角度调节机构;41-中心齿轮;42-主动齿轮;43-支撑座;431-轴部;432-固定部;44-Z向安装杆;46-连接板;461-第一连接孔;462-第二连接孔;5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后视镜总成100安装于车辆时的方位为基准定义的,可以参考如图2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指的是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后视镜10的宽度方向是指图2中的图面的左右方向。Z向轴线指的是车辆的Z向,即车辆的高度方向,可以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图面的上下方向。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视镜总成100,该后视镜总成100包括后视镜10、雨刷条20和驱动机构30。后视镜10包括壳体11和嵌设于壳体11的镜面(图中未示出)。雨刷条20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以作用于镜面,清理镜面,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雨刷条20沿上下方向移动。雨刷条20的至少一端开设有排水槽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雨刷条20沿上下方向对镜面的刮擦,能够及时对镜面上的雨水进行清理,保证驾驶员能够通过后视镜10清晰地观察车辆周围情况。而且,由于雨刷条20的端部设置有排水槽21,使得即使在雨量较大时,雨刷条20顶面的雨水也能通过排水槽21及时从镜面的侧边流走,保证镜面的清晰度,从而使镜面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并且,在大雾或霜降天气时,也能够通过雨刷条20对镜面进行清理,保证视野清晰。因此,本公开中的后视镜总成100也有利于提升行车安全。为了尽快排出镜面上的雨水,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雨刷条20可沿后视镜10的宽度方向水平布置,雨刷条的顶面可具有向上凸出的弧面22,排水槽21设置于弧面22的最低位置。这里,最低位置指的是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10)、雨刷条(20)和驱动机构(30),所述后视镜(10)包括壳体(11)和嵌设于所述壳体(11)的镜面,所述雨刷条(20)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以作用于所述镜面,所述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所述雨刷条(20)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雨刷条(20)的至少一端开设有排水槽(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10)、雨刷条(20)和驱动机构(30),所述后视镜(10)包括壳体(11)和嵌设于所述壳体(11)的镜面,所述雨刷条(20)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以作用于所述镜面,所述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所述雨刷条(20)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雨刷条(20)的至少一端开设有排水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条(20)沿所述后视镜(10)的宽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雨刷条(20)的顶面具有向上凸出的弧面(22),所述排水槽(21)设置于所述弧面(22)的最低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条(20)呈两边低中间高的拱形结构,所述雨刷条(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排水槽(21),所述排水槽(21)为形成于所述雨刷条(20)靠近所述镜面的侧面上的贯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面为中部凸出于所述壳体(11)且四周边缘嵌设于所述壳体(11)内的凸面镜,所述壳体(11)的底壁位于所述凸面镜外侧的部分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后视镜(10)上的雨水导出的排水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条(20)的两端均开设有所述排水槽(21),每个所述排水槽(21)远离另一个所述排水槽(21)的一侧均设置有导向杆(23),所述壳体(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11),所述导向杆(23)分别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111),所述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所述导向杆(23)沿上下方向在对应的所述导向槽(111)内移动,以带动所述雨刷条(20)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视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第一电机、主动轴(31)和两组曲柄滑块结构,每组所述曲柄滑块结构与对应的所述导向杆(2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31)传动连接,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32)、连杆(33)和滑块(34),所述曲柄(3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