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下卷取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94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线、金属带或其他柔性金属材料的卷紧或卷绕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钢下卷取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带钢下卷取机装置,包括传动装置(1)和侧移底座(2),传动装置(1)设于侧移底座(2)上,其特征是:还包括防翘装置(3)、卷筒装置(4)和导料装置(5),侧移底座(2)后部的两侧各设一个防翘装置(3);卷筒装置(4)设于侧移底座(2)的前部;导料装置(5)设于卷筒装置(4)的一侧。一种带钢下卷取机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实施:导料;钳料;卷筒;防翘。本发明专利技术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钢下卷取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线、金属带或其他柔性金属材料的卷紧或卷绕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钢下卷取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不锈钢固溶产线是对热轧不锈钢板带进行连续退火、酸洗处理的产线,处理后的带钢通过卷取机卷成钢卷。通常情况下,带钢卷取方式为上卷取。如图1所示:带钢6进入卷取区域,导板101抬起,将带钢6引入卷筒102的夹紧钳口103内,夹紧后导板101放下,卷筒102沿弧箭头d所示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带钢卷成钢卷61,生产线方向如箭头e所示。在这种卷取方式下,带钢6对导板101不会产生干涉,导板101通常为简易的整体钢构形式。然而由于工艺的限制,很多场合卷取机的带钢卷取只能以下卷取方式进行。如图2所示:带钢6进入卷取区域,导板101抬起,将带钢6引入卷筒102的夹紧钳口103内,夹紧后导板101放下,卷筒102沿弧箭头f所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生产线方向如箭头g所示。然而随着带钢6卷成的钢卷61直径增加,带钢6就擦碰到导板101,无法继续正常的卷取工作,这就只能采用人工手持喂料方式,取消了导板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钢下卷取机装置,包括传动装置(1)和侧移底座(2),传动装置(1)设于侧移底座(2)上,传动装置(1)包括卷取机(11)和减速齿轮组(12),卷取机(11)固定在侧移底座(2)的后部,传动装置(1)固定在侧移底座(2)的前部,卷取机(11)的输出轴连接减速齿轮组(12)的输入轴,其特征是:还包括防翘装置(3)、卷筒装置(4)和导料装置(5),/n侧移底座(2)后部的两侧各设一个防翘装置(3),防翘装置(3)包括防翘压轨(31)、防翘底座(32)、防翘立柱(33)、导轮座(34)和导轮(35),/n卷取机(11)尾部的两侧依次各设一根防翘压轨(31)和一个防翘底座(32),防翘底座(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下卷取机装置,包括传动装置(1)和侧移底座(2),传动装置(1)设于侧移底座(2)上,传动装置(1)包括卷取机(11)和减速齿轮组(12),卷取机(11)固定在侧移底座(2)的后部,传动装置(1)固定在侧移底座(2)的前部,卷取机(11)的输出轴连接减速齿轮组(12)的输入轴,其特征是:还包括防翘装置(3)、卷筒装置(4)和导料装置(5),
侧移底座(2)后部的两侧各设一个防翘装置(3),防翘装置(3)包括防翘压轨(31)、防翘底座(32)、防翘立柱(33)、导轮座(34)和导轮(35),
卷取机(11)尾部的两侧依次各设一根防翘压轨(31)和一个防翘底座(32),防翘底座(32)上固定防翘立柱(33),导轮座(34)固定在防翘立柱(33)上,导轮(35)可转动地设于导轮座(34)内,每个导轮(5-2)的外侧面都贴合在一根防翘压轨(31)上,防翘装置(3)通过导轮(35)对位于侧移底座(2)尾部两侧的防翘压轨(31)的滚压作用以限制侧移底座(2)的摆动翘起从而达到防翘目的,即钢卷(3)对卷取机(11)产生的倾翻偏载通过导轮(35)对防翘压轨(31)的滚压作用得以消除,使卷取机(11)尾部不会产生向上翘起;
卷筒装置(4)设于侧移底座(2)的前部,卷筒装置(4)包括主轴(401)、顶拉杆(402)、涨缩油缸(403)、顶拉头(404)、斜楔板(406)、涨缩板(408)、弹簧盒(410)、弹簧(411)、拨杆(412)、滑槽(413)、侧移条(414)和夹紧条(415),
主轴(401)为空心轴,减速齿轮组(12)的输出轴连接主轴(401),顶拉杆(402)套设在主轴(401)内,顶拉杆(402)的后端连接涨缩油缸(403)活塞杆的移动端,顶拉杆(402)的前端从主轴(401)前端伸出后连接顶拉头(404),顶拉头(404)的外侧面上围绕顶拉头(404)的中心轴线平均地设有至少三个突齿(405);
主轴(401)的外侧面上围绕主轴(401)的中心轴线平均地贴覆至少三块斜楔板(406),斜楔板(406)的数量和顶拉头(404)突齿(405)的数量相等,斜楔板(406)的外侧面上依次设有至少两组斜楔齿(407),斜楔齿(407)的斜面从斜楔板(406)的后部向前部逐渐收缩,每块斜楔板(406)的前端都分别卡入一个突齿(405)内,每块斜楔板(406)的外侧面上都分别贴覆一块涨缩板(408),涨缩板(408)的内侧面上设有和斜楔板(406)斜楔齿(407)互相匹配的涨缩齿(409),每个涨缩齿(409)分别和一个斜楔齿(407)互相贴合,涨缩板(408)的外侧面为弧形,各块涨缩板(408)的外侧面互相拼合构成一个圆形;当涨缩油缸(403)活塞杆的移动端伸出推动顶拉杆(402)向前端移动时,涨缩板(408)被斜楔板(406)向外顶出;反之,当涨缩油缸(403)活塞杆的移动端回缩拉动顶拉杆(402)向后端移动时,涨缩板(408)被斜楔板(406)向内拉回;
主轴(401)的顶端面上设有弹簧盒(410),弹簧(411)设于弹簧盒(410)内且弹簧(411)的底部固定在弹簧盒(410)的底面上,弹簧盒(410)外侧设有和弹簧盒(410)固定连接成一体的拨杆(412),在一块涨缩板(408)的外侧面上设有滑槽(413),侧移条(414)嵌在滑槽(413)内,拨杆(412)的外侧面和位于侧移条(414)的右端矩形槽口的内侧面互相贴合,侧移条(414)的外侧面和夹紧条(415)的底面通过斜面互相贴合,夹紧条(415)的顶面正对滑槽(413)的槽壁以形成钳口;当涨缩油缸(403)活塞杆的移动端伸出推动顶拉杆(402)并带动弹簧盒(410)的拨杆(412)向前端移动时,侧移条(414)被拨杆(412)向外顶出,夹紧条(415)又被侧移条(414)向滑槽(413)侧壁方向顶出从而使所述钳口夹紧;反之,当涨缩油缸(403)活塞杆的移动端回缩拉动顶拉杆(402)及拨杆(412)向后端移动时,侧移条(414)被拨杆(412)向内拉回,夹紧条(415)又被侧移条(414)向滑槽(413)侧壁反向拉回从而使所述钳口松开;
导料装置(5)设于卷筒装置(4)的一侧,导料装置(5)包括主导板(51)、副导板(52)、尾摆(53)、摆杆(54)、摆杆座(55)和导料油缸(56),
主导板(51)的前端正对卷筒装置(4)的钳口,主导板(51)的后端和副导板(52)的前端铰接使主导板(51)可转动地连接副导板(52),尾摆(53)的前端固定在副导板(52)前端的下部,尾摆(53)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摆杆(54)的前端,摆杆(54)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摆杆座(55),导料油缸(56)活塞杆的移动端连接主导板(51),导料油缸(56)和摆杆座(55)都固定在侧移底座(2)的一侧,主导板(51)以主体框架的形式通过导料油缸(56)的驱动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铁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