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71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公开了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其步骤包括:制作服装外罩层;将服装外罩层的内侧面翻出至外侧,将反向翻出的服装外套层套设在人型模具(2)上;对人型模具(2)外壁上的气囊(21)进行吹气并支撑起服装外罩层;制备吸水纤维并通过喷抢(3)喷涂在被人型模具(2)撑起的服装外罩层上;还包括底座(1),人型模具(2)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的边缘设有环形滑轨(11),环形滑轨(11)上安装有支架(4),喷枪(3)固装在支架(4)上并沿环形滑轨(11)进行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与模具、喷枪等的配合,实现智能化的定制制造,可生产出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吸水、吸汗服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着装的消费理念转为健康与舒适,从而使得面料的吸水透气性作为理想服装面料的性能之一,成为消费者和制造商共同关注的热点。具有吸水透气性的服装应当能最大限度地吸收人体散发的湿气和汗水,并将其迅速传递和扩散,使肌肤保持清洁与干爽,从而提高服装的穿着舒适性能。尤其是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使得皮肤表面的汗液难以排出,造成闷热感;而当人体停止出汗时,面料放湿较慢,面料中的水分挤走了内部的空气,使得面料的保温性降低,进而造成皮肤表面的湿冷感,因此大大降低了织物的服用舒适性。而吸水材料价格高于普通面料,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智能定制不同需求的服装制造工艺,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其步骤包括:1)制作服装外罩层;2)将服装外罩层的内侧面翻出至外侧,将反向翻出的服装外套层套设在人型模具上;3)对人型模具外壁上的气囊进行吹气并支撑起服装外罩层;4)制备吸水纤维并通过喷抢喷涂在被人型模具撑起的服装外罩层上。作为优选,还包括底座,人型模具安装在底座上,底座的边缘设有环形滑轨,环形滑轨上安装有支架,喷枪固装在支架上并沿环形滑轨进行旋转。作为优选,环形滑轨内安装有与环形滑轨同轴设置的转动盘,还包括电机,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支架焊接在转动盘上。作为优选,还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升降装置,喷枪固装在升降装置的移动端上并通过升降装置带动上下移动。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和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为液压升降杆。作为优选,控制器控制喷枪朝服装外罩层翻出的内侧面上喷射并形成相互连接的吸水纤维块和吸水纤维条;相邻两块吸水纤维块的侧边通过吸水纤维条连接,吸水纤维块为三边形结构,六块吸水纤维块构成一个吸水纤维组,每个吸水纤维组内的吸水纤维块圆周分布并侧边对应围成六边形结构。作为优选,人型模具的上安装有气囊,还包括与气囊连接的气泵,控制器与气泵连接并控制气泵的工作。作为优选,气囊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并将压力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压力信号控制气泵的工作。作为优选,在步骤4)中,将含氰基、酰胺基、酯基、羧酸基、磺酸钠基等乙稀基的不饱和单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共聚单位体,将上述共聚单位体溶解到有机溶剂中配成均匀的分散溶液,分散溶液通过干法或湿法纺丝,制成高吸水性纤维。作为优选,有机溶剂包括硫氰酸钠水溶液、二甲基甲酸胺、丙酮等。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控制器与模具、喷枪等的配合,实现智能化的定制制造,可生产出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吸水、吸汗服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吸水纤维块和吸水纤维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底座、2—人型模具、3—喷抢、4—支架、5—电机、6—升降装置、7—控制器、8—吸水纤维块、9—吸水纤维条、11—环形滑轨、12—转动盘、21—气囊、22—气泵、23—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其步骤包括:1)制作服装外罩层;2)将服装外罩层的内侧面翻出至外侧,将反向翻出的服装外套层套设在人型模具2上;3)对人型模具2外壁上的气囊21进行吹气并支撑起服装外罩层;4)制备吸水纤维并通过喷抢3喷涂在被人型模具2撑起的服装外罩层上。如图所示,还包括底座1,人型模具2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的边缘设有环形滑轨11,环形滑轨11上安装有支架4,喷枪3固装在支架4上并沿环形滑轨11进行旋转。环形滑轨11内安装有与环形滑轨11同轴设置的转动盘12,还包括电机5,电机5带动转动盘12转动,支架4焊接在转动盘12上。还包括安装在支架4上的升降装置6,喷枪3固装在升降装置6的移动端上并通过升降装置6带动上下移动。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电机5和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为液压升降杆。控制器7控制喷枪3朝服装外罩层翻出的内侧面上喷射并形成相互连接的吸水纤维块8和吸水纤维条9;相邻两块吸水纤维块8的侧边通过吸水纤维条9连接,吸水纤维块8为三边形结构,六块吸水纤维块8构成一个吸水纤维组,每个吸水纤维组内的吸水纤维块8圆周分布并侧边对应围成六边形结构,连接同一个吸水纤维组内的吸水纤维块8的吸水纤维条9定义为内纤维条,连接不同吸水纤维组中吸水纤维块8的吸水纤维条9定位为外纤维条,当吸水纤维块8吸水后,内纤维条的长度是其连接的两吸水纤维块8之间间隙的2~3.5倍,外纤维条的长度是其连接的两吸水纤维块8之间间隙的1~1.5倍。通过吸水纤维块8和吸水纤维条9的设计,不仅留出了透气空间,还能有效吸走使用者皮肤的汗液,保证了衣物的干爽。人型模具2的上安装有气囊21,还包括与气囊21连接的气泵22,控制器7与气泵22连接并控制气泵22的工作。气囊21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3,压力传感器23与控制器7连接并将压力信号发送给控制器7,控制器7根据接收到的压力信号控制气泵22的工作。控制器7通过压力传感器23探测气囊21与服装外套层之间的压力,当气囊21撑起服装外套层并产生较大压力时,气泵22停止工作,控制器7控制电机5、升降装置6和喷枪3工作,并使喷枪3实现360°的喷涂吸水纤维,控制器7可控制吸水纤维的喷涂位置以及喷涂大小,方便通过控制器7实现对不同使用者的不同吸水需求,实现智能定制的效果。在步骤4)中,将含氰基、酰胺基、酯基、羧酸基、磺酸钠基等乙稀基的不饱和单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共聚单位体,将上述共聚单位体溶解到有机溶剂中配成均匀的分散溶液,分散溶液通过干法或湿法纺丝,制成高吸水性纤维。有机溶剂包括硫氰酸钠水溶液、二甲基甲酸胺、丙酮等。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n1)制作服装外罩层;/n2)将服装外罩层的内侧面翻出至外侧,将反向翻出的服装外套层套设在人型模具(2)上;/n3)对人型模具(2)外壁上的气囊(21)进行吹气并支撑起服装外罩层;/n4)制备吸水纤维并通过喷抢(3)喷涂在被人型模具(2)撑起的服装外罩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1)制作服装外罩层;
2)将服装外罩层的内侧面翻出至外侧,将反向翻出的服装外套层套设在人型模具(2)上;
3)对人型模具(2)外壁上的气囊(21)进行吹气并支撑起服装外罩层;
4)制备吸水纤维并通过喷抢(3)喷涂在被人型模具(2)撑起的服装外罩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人型模具(2)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的边缘设有环形滑轨(11),环形滑轨(11)上安装有支架(4),喷枪(3)固装在支架(4)上并沿环形滑轨(11)进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环形滑轨(11)内安装有与环形滑轨(11)同轴设置的转动盘(12),还包括电机(5),电机(5)带动转动盘(12)转动,支架(4)焊接在转动盘(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支架(4)上的升降装置(6),喷枪(3)固装在升降装置(6)的移动端上并通过升降装置(6)带动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服装的智能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电机(5)和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为液压升降杆。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超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爵帅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