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防护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罩,具体涉及到一种多功能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日前,医用口罩的需求日益增多,全球需求量仍居高不下,供应严重不足。传统口罩防护是阻止空气中细菌病毒附着颗粒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其原理是熔喷布静电吸附,随着人体呼吸出的湿气增多,无纺布上的静电会逐渐消失,从而失去吸附功能,所以有效使用时间并不长,也不能进行水洗和消毒,只能作为一次性口罩,寿命短。一次性口罩材质有几种:无纺布口罩、纸口罩、活性碳口罩。多次使用口罩有主要是棉纱口罩或全棉口罩。传统防护型口罩供不应求,且大多寿命较短,不能循环利用。所以设计一种可以多功能循环使用又方便出口援助其它国家的防护口罩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防护口罩。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防护口罩贴合面部曲线设计,透气性能良好,防护性能高,能快速生产,面料对水性、油性微粒和血液等都能高效物理隔离,能够对呼吸系统进行全面防护,替换过滤片方便更好的回收利用,口罩本体耐用性高,也可以回收利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用于固定口罩本体的挂耳部,所述口罩本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里层、中间层及面层,其中里层采用全棉抗菌梭织平纹布,中间层采用活性炭布,面层采用三防抗菌梭织面料,所述面层与中间层之间设置有可替换过滤片,所述过滤片采用过滤效果大于95%的熔喷布。所述中间层活性炭布以细度为1-1.5dtex、长度为35-38mm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用于固定口罩本体(1)的挂耳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里层(1-1)、中间层(1-2)及面层(1-3),其中里层(1-1)采用全棉抗菌梭织平纹布,中间层(1-2)采用活性炭布,面层(1-3)采用三防抗菌梭织面料,所述面层(1-3)与中间层(1-2)之间设置有可替换过滤片,所述过滤片采用过滤效果大于95%的熔喷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用于固定口罩本体(1)的挂耳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里层(1-1)、中间层(1-2)及面层(1-3),其中里层(1-1)采用全棉抗菌梭织平纹布,中间层(1-2)采用活性炭布,面层(1-3)采用三防抗菌梭织面料,所述面层(1-3)与中间层(1-2)之间设置有可替换过滤片,所述过滤片采用过滤效果大于95%的熔喷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1-2)活性炭布以细度为1-1.5dtex、长度为35-38mm的涤纶短纤为原料;所述面层(1-3)三防抗菌梭织面料经纱为全棉纱线,纬纱为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桑皮纤维的混纺抗菌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的面层(1-3)设置有拉链(3),所述拉链(3)与面层(1-3)的缝头处采用压胶工艺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的外圈采用面层(1-3)三防抗菌梭织面料滚边,上下止口处打套节固定,滚边内部设置有用于贴合口罩本体(1)至佩戴者鼻子上的鼻夹(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部(2)包括耳带(21)及用于调节耳带(21)松紧的硅胶调节扣(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3)三防抗菌梭织面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Ⅰ、经纱
(1)纱线选择:经纱选用40-45s全棉纱线,经络丝、倍捻、定型、分条整经和穿筘处理后备用;
Ⅱ、纬纱
(2)纱线选择:纬纱选用14.5-16.5tex的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桑皮纤维的混纺抗菌纱;
(2.1)纤维的选择:选用纤维细度1.8-2.2dtex、纤维长度35-38mm的甲壳素纤维;选用纤维细度2.6-2.78dtex、纤维长度36-38mm的海藻纤维与纤维细度2.6-2.65dtex、纤维长度20-22mm的桑皮纤维;
(2.2)纤维的前处理:采用投料量0.3%-0.4%的抗静电剂和投料量1.1%-1.3%的乳化油剂对甲壳素纤维和海藻纤维进行预处理;
(2.3)抗菌纱线的制备
a.按照甲壳素纤维的湿重混纺比为33%-38%,海藻纤维的湿重混纺比为27%-31%,桑皮纤维的湿重混纺比为28%-36%进行棉包混合;
b.按照生条干定量20.5-21.5g/5m,锡林速度310-330r/min,道夫速度28.4-30.4r/min,刺辊速度700-800r/min,锡林-盖板隔距0.1-0.2mm、0.1-0.20mm、0.1-0.15mm、0.1-0.15mm、0.1-0.20mm,刺辊-锡林隔距0.14-0.16mm,锡林-道夫隔距0.1-0.13mm的工艺参数进行梳棉工艺;
c.按照19.3-19.8g/5m的条干速度,242.8-252.8r/min的前罗拉速度,4-6根的并合数,3.585-5.805倍的牵伸,0.95-1.03倍的后区牵伸,200-240N×300-340N×300-340N×300-340N×330-370N的罗拉加压进行头并工序;
d.按照19.83-20.91g/5m的条干速度,245.8-252.8r/min的前罗拉速度,4-6根的并合数,4.694-5.904倍的牵伸,0.94-1.06倍的后区牵伸,20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泰伯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