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44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涉及变压器防护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变压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超负荷的运载加速绝缘体的老化速度以致变压器击穿的问题。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包括连接机构、降温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底部位于所述变压机构顶部线路口内部。由于在变压器后端加装了降温机构,当插头接入电源,在变压器工作的同时,扇叶也进行转动使得变压器进行风力的降温,防止变压器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导致变压器过热,损坏变压器主体,同时风力也对电源线的温度的到了环节,降低了绝缘线圈的老化速度,插头底部为V型设计有效的将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分割开来,防止过热的状态下,热熔造成短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
本技术属于变压器防护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
技术介绍
小型变压器,其特点是变压器体积小、造价低、用线少。小型变压器的负荷率和利用率一般都较低,它所带的感性负载,一般均未进行容性补偿,小型变压器是工厂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一种常用设备,随着电子元件大量应用在电厂控制、监测和自动回路中,小型变压器的应用日益广泛。夏季用电高峰即将来临,鉴于历史的原因,原来配置的一些变压器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需要,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二次用电高峰期显得尤为突出。变压器长时间处于严重超载运行,这不仅使变压器出力降低,而且还使变损增大,以及还会出现变台设备损坏的情况,这不利于变压器的安全运行,随着变压器温度升高时,线圈的电阻就会增大,随之铜损增加,同时,变压器的温升对绝缘材料强度也有影响,若就这样长时间运行,会使变压器中绝缘材料,逐渐失去原有的机械性能,温度越高,绝缘老化越快,线圈失去绝缘层的保护,严重时将会烧毁变压器。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以解决现有的变压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超负荷的运载加速绝缘体的老化速度以致变压器击穿的问题。本技术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包括连接机构、降温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底部位于所述变压机构顶部线路口内部;所述降温机构前端与所述变压机构后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变压机构包括有变压器、底部连接板、安装孔、顶部连接板、线路连接口,所述变压器底端面与所述底部连接板顶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且所述底部连接板四个边对称开设有四处所述安装孔,所述变压器顶端面与所述顶部连接板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顶部连接板体积与所述底部连接板体积相同,所述顶部连接板顶端面中心位置设有所述线路连接口。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有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插头,所述第一电源线顶端位于所述插头左侧内部,所述第二电源线位于所述插头右侧内部,所述插头底部为V型设计,所述连接机构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源线底部位于所述线路连接口内部左侧,所述第二电源线底部位于所述线路连接口内部右侧。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有壳体、防护网、固定柱、扇叶,所述壳体后端设有所述防护网,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两根所述固定柱,且每根所述固定柱中间位置设有轴承,所述扇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两根所述固定柱中间的位置,所述降温机构安装状态下,所述壳体前端顶部与所述顶部连接板后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前端底部与所述底部连接板后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变压器后端加装了降温机构,当插头接入电源,在变压器工作的同时,扇叶也进行转动使得变压器进行风力的降温,防止变压器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导致变压器过热,损坏变压器主体,同时风力也对电源线的温度的到了环节,降低了绝缘线圈的老化速度,插头底部为V型设计有效的将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分割开来,防止过热的状态下,热熔造成短路的问题。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变压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降温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变压机构;101、变压器;102、底部连接板;103、安装孔;104、顶部连接板;105、线路连接口;2、连接机构;201、第一电源线;202、第二电源线;203、插头;3、降温机构;301、壳体;302、防护网;303、固定柱;304、扇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包括连接机构2、降温机构3,连接机构2底部位于变压机构1顶部线路口内部;降温机构3前端与变压机构1后端固定连接,变压机构1包括有变压器101、底部连接板102、安装孔103、顶部连接板104、线路连接口105,变压器101底端面与底部连接板102顶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且底部连接板102四个边对称开设有四处安装孔103,变压器101顶端面与顶部连接板104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顶部连接板104体积与底部连接板102体积相同,顶部连接板104顶端面中心位置设有线路连接口105。其中,连接机构2包括有第一电源线201、第二电源线202、插头203,第一电源线201顶端位于插头203左侧内部,第二电源线202位于插头203右侧内部,插头203底部为V型设计,连接机构2安装状态下,第一电源线201底部位于线路连接口105内部左侧,第二电源线202底部位于线路连接口105内部右侧。其中,降温机构3包括有壳体301、防护网302、固定柱303、扇叶304,壳体301后端设有防护网302,壳体301内部设有两根固定柱303,且每根固定柱303中间位置设有轴承,扇叶30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两根固定柱303中间的位置,降温机构3安装状态下,壳体301前端顶部与顶部连接板104后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壳体301前端底部与底部连接板102后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在使用新型变压器的时候,首先将底部连接板102通过螺丝与安装孔103的配合,将变压器101固定在平面上,再将插头203接入所需使用变压器的设备内,变压器101开始运转,在变压器101运转的过程中将会产生的热量,这是通过设备内的电源供给使得扇叶304通过固定柱303上的转轴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2)、降温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2)底部位于变压机构(1)顶部线路口内部;所述降温机构(3)前端与变压机构(1)后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2)、降温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2)底部位于变压机构(1)顶部线路口内部;所述降温机构(3)前端与变压机构(1)后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机构(1)包括有变压器(101)、底部连接板(102)、安装孔(103)、顶部连接板(104)、线路连接口(105),所述变压器(101)底端面与所述底部连接板(102)顶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且所述底部连接板(102)四个边对称开设有四处所述安装孔(103),所述变压器(101)顶端面与所述顶部连接板(104)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顶部连接板(104)体积与所述底部连接板(102)体积相同,所述顶部连接板(104)顶端面中心位置设有所述线路连接口(1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超载造成击穿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有第一电源线(201)、第二电源线(202)、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硕利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