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
本技术属于物联网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物联网现场设备繁多,但没有专门的物联网设备直流电源检测及控制的模块。现有的情况是,利用单独的检测电路对电源进行检测,利用单独的控制模块对电源进行控制。对于非专有的物联网设备电源控制模块,需要采用IO模块+继电器集成,系统复杂度高,并且很多都不带检测功能;而且继电器一般采用通用型,存在浪费端子空间以及接线点多带来的故障点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MCU电路、复位电路、检测电路、供电通讯总线、供电分离电路和通讯分离电路;所述复位电路与MCU电路连接,以及用于串联在物联网设备和电源之间;所述检测电路与MCU电路连接,以及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MCU电路与供电通讯总线连接,所述供电通讯总线用于与上位机连接,所述供电分离电路串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MCU电路、复位电路、检测电路、供电通讯总线、供电分离电路和通讯分离电路;所述复位电路与MCU电路连接,以及用于串联在物联网设备和电源之间;所述检测电路与MCU电路连接,以及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MCU电路与供电通讯总线连接,所述供电通讯总线用于与上位机连接,所述供电分离电路串联在供电通讯总线和MCU电路之间,所述通讯分离电路串联在供电通讯总线和MCU电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MCU电路、复位电路、检测电路、供电通讯总线、供电分离电路和通讯分离电路;所述复位电路与MCU电路连接,以及用于串联在物联网设备和电源之间;所述检测电路与MCU电路连接,以及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MCU电路与供电通讯总线连接,所述供电通讯总线用于与上位机连接,所述供电分离电路串联在供电通讯总线和MCU电路之间,所述通讯分离电路串联在供电通讯总线和MCU电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还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与MCU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若干发光颜色各异的LED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电路包括单片机、监控芯片、第一开关二极管和晶振,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所述监控芯片的型号为MP706TESA,所述开关二极管的型号为BAW56,单片机的BOOT0引脚经第一电阻接地,单片机的VSSA引脚接地,单片机的VDDA引脚和VBAT引脚接第一电源;单片机的第一晶振引脚经第一电容接地,单片机的PD1/OSCOUT引脚经第二电容接地,单片机的第一晶振引脚经第二电阻与第二晶振引脚连接,晶振与第二电阻并联,单片机的VDD引脚接第一电源,单片机的VDD引脚经第三电容接地,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均与第三电容并联,单片机的VSS引脚接地;单片机的PB10引脚接监控芯片的看门狗输入引脚,监控芯片的信号地引脚和电源故障电源监控输入引脚均接地,监控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经第六电容接地,监控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接第一电源,监控芯片的手动复位输入引脚接看门狗输出引脚,监控芯片的复位输出引脚接第一开关二极管的阴极,第一开关二极管的阳极接单片机的复位引脚;第一电源经第七电容接地,第八电容与第七电容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联网智能供电检测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寄存器、第二寄存器、第一触发反相器、第二触发反相器、第一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至第六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所述第一寄存器和第二寄存器的型号为SN74HC165DR,第一触发反相器和第二触发反相器的型号为74HC14;
第一寄存器的SH/引脚接单片机的PB4引脚,第一寄存器的E引脚和F引脚接地,第一寄存器的CLK引脚均接单片机的PA5引脚,第一寄存器的VCC引脚接第一电源,第一寄存器和第二寄存器的GND引脚接地,第一寄存器的SER引脚接第二寄存器的QH引脚,第一寄存器的G引脚接第二触发反相器的第8引脚,第一寄存器的H引脚接第二触发反相器的第10引脚,第一寄存器U3QH引脚的接单片机的PA6引脚,第一寄存器的A引脚接第一触发反相器的第12引脚,第一寄存器的B引脚接第一触发反相器的第10引脚,第一寄存器的C引脚接第一触发反相器的第8引脚,第一寄存器的D引脚接第二触发反相器的第12引脚,第一寄存器的INH引脚接单片机的PB2引脚;
第二寄存器的SH/引脚接单片机的PB4引脚,第二寄存器的E引脚和F引脚接地,第二寄存器的CLK引脚均接单片机的PA5引脚,第二寄存器的VCC引脚经第八电容C8接地,第二寄存器的VCC引脚接第一电源,第二寄存器的SER引脚接地,第二寄存器的G引脚接第二触发反相器的第6引脚,第二寄存器的H引脚接第二触发反相器的第4引脚,第二寄存器的A引脚接第一触发反相器的第2引脚,第二寄存器的B引脚接第一触发反相器的第4引脚,第二寄存器的C引脚接第一触发反相器的第6引脚,第二寄存器的D引脚接第二触发反相器的第2引脚,第二寄存器的INH引脚接单片机的PB2引脚;
第一触发反相器的第7引脚接地,第一触发反相器的第14引脚经第九电容接地,第二触发反相器的第7引脚接地,第二触发反相器的第14引脚经第十电容接地;
第一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CTLIN引脚接单片机的PA8引脚,第一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G引脚接地,第一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POUTTTST引脚经第三电阻接第一电源,第一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PINTST引脚经第四电阻接第一电源;第二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CTLIN引脚接单片机的PA9引脚,第二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G引脚接地,第二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POUTTTST引脚经第五电阻接第一电源,第二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PINTST引脚经第六电阻接第一电源;第三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CTLIN引脚接单片机的PA10引脚,第三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G引脚接地,第三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POUTTTST引脚经第七电阻接第一电源,第三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PINTST引脚经第八电阻接第一电源;第四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CTLIN引脚接单片机的PA11引脚,第四互补式晶体管逻辑闸的G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春华,田志勇,单卫民,詹开明,林隆永,吴钒,林森,谭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久远国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