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17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包括引信组件、封环、支撑环、上壳体、下壳体、中心管和除霾剂;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固定在一起;中心管的下端插入下壳体的底部,上端用支撑环进行限位;封环套在支撑环上,与上壳体的入口密封连接;引信组件安装在上壳体的入口处;除霾剂填充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霾弹安全、环保且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
本技术涉及除霾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
技术介绍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香港天文台称烟霞。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漂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近年来全国各地雾霾天气日益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雾霾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同时,除可吸入颗粒物外,空气中的各类微生物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多个省市已经将雾霾的整治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以解决现有的除霾弹存在的安全风险大和环境污染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包括引信组件、封环、支撑环、上壳体、下壳体、中心管和除霾剂;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固定在一起;所述中心管的下端插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上端用所述支撑环进行限位;所述封环套在所述支撑环上,与所述上壳体的入口密封连接;所述引信组件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入口处;所述除霾剂填充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内腔中。优选的,所述中心管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成的壳体的中心轴位置。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航空胶粘接固定在一起。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还设有沿轴线方向剖视图呈V形的尾翼。优选的,所述封环、支撑环、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由POM-NC.BK工程塑料制成。优选的,所述中心管由碳纤维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除霾弹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中心管设于整个除霾弹的中轴线上,当引信组件触发整个中心管柔爆索时,整个除霾弹爆炸受力均匀,产生的全部壳体碎片质量都很小,落地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且爆炸使得除霾剂整体均匀抛洒,有利于扩大除霾剂抛洒的空间范围,提高除霾弹清除雾霾的能力。本除霾弹具有安全风险小、环境污染小以及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的剖视图。图中,1-引信组件;2-封环;3-支撑环;4-上壳体;5-下壳体;6-中心管;7-除霾剂;8-尾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包括引信组件1、封环2、支撑环3、上壳体4、下壳体5、中心管6和除霾剂7;上壳体4和下壳体5连接固定在一起;中心管6的下端插入下壳体5的底部,上端用支撑环3进行限位;封环2套在支撑环3上,与上壳体4的入口密封连接;引信组件1安装在上壳体4的入口处;除霾剂7填充于上壳体4和下壳体5的内腔中。本实施例中,将上壳体4和下壳体5先用XY航空胶粘结在一起,固化时间不少于8小时;安装中心管6时,先在管下端涂适量胶再插入下壳体5底部的凹槽内,上端用支撑环3限位保证中心管6位于弹体的中心轴线位置上;弹内装除霾剂7,优选为超细催化剂粉末,装填量不小于1.2kg;装填除霾剂7前,需要先拆掉引信组件1、支撑环3和封环2,堵住中心管6的内孔,可以通过拧入漏斗进行辅助装粉。在一个实施例中,封环2、支撑环3、上壳体4和下壳体5均由POM-NC.BK工程塑料制成,中心管6由碳纤维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弹体材料选用POM-NC.BK工程塑料,其弹性模量约为3400MPa,泊松比为0.35。头部的引信组件1选用铝合金材料,弹性模量为71GPa,泊松比为0.3。假定弹体头部固支,在尾部施加5MPa的压力,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可知,弹体的最大应力为56MPa,出现在于引信组件1接触的部分区域。而弹体的大部分区域应力值约为25MPa,远低于材料的强度值约64MPa。此外,在真实发射环境中,加载压力将随着时间演化而迅速衰减,且弹体头部为自由端,故弹体应力比计算值要小。因此可判断弹体在发射环境中不会发生破坏。在一个实施例中,引信组件1具有多级保险机构,存储时不带电,发射时迅速充电,同时装订发射高度等参数。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心管6为柔爆索,当除霾弹达到装订高度时,由引信组件1触发中心的柔爆索,完成除霾剂7的抛洒。在一个实施例中,除霾弹的弹体由复合材料制成,能有效降低弹体的重量,达到尽量高的装填比。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5的底部还设有沿轴线方向剖视图呈V形的尾翼8,用于保证弹体的飞行稳定性。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其特征在于:包括引信组件、封环、支撑环、上壳体、下壳体、中心管和除霾剂;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固定在一起;所述中心管的下端插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上端用所述支撑环进行限位;所述封环套在所述支撑环上,与所述上壳体的入口密封连接;所述引信组件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入口处;所述除霾剂填充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内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其特征在于:包括引信组件、封环、支撑环、上壳体、下壳体、中心管和除霾剂;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固定在一起;所述中心管的下端插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上端用所述支撑环进行限位;所述封环套在所述支撑环上,与所述上壳体的入口密封连接;所述引信组件安装在所述上壳体的入口处;所述除霾剂填充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驱动的除霾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成的壳体的中心轴位置。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黎明黄秀平杨德富李绍兴杨长利蒋文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美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