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16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端板、后端板、密封组、第一密封圈、密封环、第二密封圈、板片、内衬组、第三密封圈、套筒、螺栓孔、螺栓、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较为简单,在原有的第二密封圈的基础之上,又加装了一个密封环和第一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在第二密封圈破损的情况下,密封环和第一密封圈可在次起到密封的作用,放置板式换热器里面的水内漏;且在原有第三密封圈的内部加装了套筒,在一些高浓度卤素离子长时间接触第三密封圈接口的时候,会使前端板的板片产生腐蚀开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装的套筒,可避免第三密封圈与一些高浓度物质直接接触,减少前端板腐蚀造成的内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是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属于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原有的换热器导致如果密封圈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密封圈的表面会损坏,从而使板式换热器导致内漏,或板式换热器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在制作或压制的过程中产生一定参与内应力,若与介质中的一定浓度的卤离子长时间接触,可使内衬组产生腐蚀开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端板;所述前端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板(1);所述前端板(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贯通开有螺栓孔(6),所述螺栓孔(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7),所述螺栓(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8),所述前端板(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贯通开有内衬组(5),所述前端板(1)的后端面套接有若干个板片(4),所述板片(4)的左右两端贯通有密封组(3),所述板片(4)的一端套接至后端板(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板(1);所述前端板(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贯通开有螺栓孔(6),所述螺栓孔(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7),所述螺栓(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8),所述前端板(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贯通开有内衬组(5),所述前端板(1)的后端面套接有若干个板片(4),所述板片(4)的左右两端贯通有密封组(3),所述板片(4)的一端套接至后端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7)的一端螺纹连接至后端板(2)的螺栓孔(6)的内壁,且螺栓孔(6)的直径大于螺栓(7)的直径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3)从内至外包括第一密封圈(301)、密封环(302)和第二密封圈(303),所述第一密封圈(301)的外壁套接有密封环(302),所述密封环(302)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密封圈(303),且若干个板片(4)的尺寸大小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仙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