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81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支撑立柱(1),设置于支撑立柱(1)底部用于固定的底座(2)以及旋紧安装在支撑立柱(1)顶部内的可升降支撑立柱(3),所述可升降支撑立柱(3)顶部设置有安装座(4),安装座(4)内安装有与之相吻配的转动轴(5),转动轴(5)上设置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支撑顶托(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可有效的对支撑高度进行调节,旋转部分可适用于多种建筑工程支撑要求,可反复使用,操作简单,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可对多种不同结构的建筑物进行支撑,满足多种建筑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结构支撑工具,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脚手架的顶部及底部的支撑结构,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通常来说,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受客观条件影响,易造成部份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无法整体贯通,则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及构件整体贯通前无法承担结构自身荷载,通常如结构后浇带、梁以及装配式建筑等端部不完整构件等就需借用模板支架来承担竖向结构未完整封闭前的荷载。预制构件大量应用于工程施工中,传统的预制梁等构件临时固定支撑须采用大量的钢管、木方等辅材,不仅费料、费工,且支撑后存在安全隐患较多,同时也不便于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这种传统的模板支撑搭设费工费时、材料租赁费高,模板支撑架架体间距较小、人工操作困难、架体质量不易保证,易造成安全隐患;且支撑架体所用材料在工地上与其它部位所用材料通用,容易被工人拆卸用于相邻部位支架,从面造成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如有些构件由于特殊原因,诸如施工过程中停工造成支撑周期较长,导致支撑架锈蚀而失去支撑作用造成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调整来使其支撑柱满足不同形状结构位置的建筑物的需要,总之,往往很不便。更重要是是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无法实现满足可根据建筑物的位置结构特征进行结构的调整旋转,无法满足对多样化建筑物的固定支撑或临时支撑。因此研究一种经济适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可旋转调整的顶托支撑装置是工程施工的发展需求和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可有效的对支撑高度进行调节,旋转部分可适用于多种建筑工程支撑要求,可反复使用,操作简单,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可对多种不同结构的建筑物进行支撑,满足多种建筑施工的要求。本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实现安拆简单、安全、方便、快捷,能多次重复利用,同时还能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倾斜度进行调整,满足不同高度和不同宽度以及倾斜度建筑物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和成本,能定型化加工。本技术的再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可根据建筑物的位置结构特征进行结构的调整旋转,可最大限度的满足对多样化建筑物的固定支撑或临时支撑。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作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的改进,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支撑立柱(1),设置于支撑立柱(1)底部用于固定的底座(2)以及旋紧安装在支撑立柱(1)顶部内的可升降支撑立柱(3),所述可升降支撑立柱(3)顶部设置有安装座(4),安装座(4)内安装有与之相吻配的转动轴(5),转动轴(5)上设置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支撑顶托(6)。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可升降支撑立柱(3)整体为一个内部呈实心的钢制柱状体构件,在该钢制柱状体构件的下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段,外螺纹段与支撑立柱(1)内壁上的内螺纹段相吻配旋紧为一整体;在可升降支撑立柱(3)上还套设有可调件(31),可调件(31)外壁两侧对称设有操作柄。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4)整体为钢制的“匚形”或“U形”板状体构件,该安装座(4)的中部与可升降支撑立柱(3)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4)的两侧分别与转动轴(5)的两端端部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顶托(6)整体为钢制的长条形或是方形的板状体构件,在该长条形或是方形的板状体构件的顶部两端对称安装有限位件(7),限位件(7)通过螺栓组件与支撑顶托(6)形成活动可拆卸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顶托(6)的两端端面上同轴线对称开设有贯通其正反面的多个连接孔;连接孔为螺栓孔;所述限位件(7)为钢制的L形角钢,在该角钢的底端端面上开设有贯通正反面的安装孔。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顶托(6)整体为钢制的板状体构件或是“匚形”或者是“U形”板状体构件。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顶托(6)上设有带突起的防滑护垫,防滑护垫为橡胶垫,橡胶垫设置于支撑顶托(6)与建筑物(8)的相连接处。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立柱(1)整体为一个内部呈中空的钢制圆柱体构件,在该钢制圆柱体构件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段;在该钢制圆柱体构件的上端端口处任意一侧外壁上还开设有一至两个顶紧孔。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2)整体为钢制的方形或圆形板状体构件,在该方形或圆形板状体构件与支撑立柱(1)之间设有多个加强板(21),加强板(21)一端与支撑立柱(1)连接,另一端与底座(2)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在支撑立柱(1)、底座(2)、可升降支撑立柱(3)、安装座(4)和转动轴(5)以及支撑顶托(6)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工作原理是:该设计结构的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在进行施工使用之前,先将已经制备完好的本技术支撑装置根据安装的要求进行组装作为备用。使用之前,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的需要来成排地布设多个本技术设计结构的一种支撑顶托装置,在吊装梁之前,将多个位置根据梁上预留孔位置提前固定放好,随后,将其已经预备好的该支撑顶托装置搬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使用。安装之前,需要两名工作人员的配合来完成安装,安装时,一名工作人员只需预先将其支撑立柱(1)搬运至待支撑的位置进行竖直摆放并保证平稳可靠,为了固定更为稳固可靠,工作人员可采用在底部加设三角支架或者是采用高强度膨胀螺栓穿过底座(2)使其与地面连接为一整体,随后,另一名工作人员将可升降支撑立柱(3)的下端插拔式安装于支撑立柱(1)内,随后,根据建筑物(8)的形状,工作人员可通过旋转设置于安装座(4)上的转动轴(5)的方向角度,从而可以调整支撑顶托(6)的支撑斜度,从而满足斜向建筑物的支撑需要,调整完成后,根据建筑物(8)的所需高度来调整可升降支撑立柱(3)的支撑高度,调整时,工作人员通过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旋转套设于可升降支撑立柱(3)上的可调件(31)来完成可升降支撑立柱(3)的上升或下降,当调整至支撑顶托(6)与建筑物(8)相互贴合的位置后,即可停止的旋转,并将可升降支撑立柱(3)的下端与支撑立柱(1)旋紧牢靠固定为一体,与此同时,采用顶紧螺栓穿过预先开设于可升降支撑立柱(3)上端位置处的顶紧孔实现将其可升降支撑立柱(3)与支撑立柱(1)紧固连为一整体;然后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来调整建筑物(8)的宽度来调整设置于支撑顶托(6)上端两侧的限位件(7),调整时,根据建筑物(8)的大小,调整两个限位件(7)的距离位置,并将两个限位件(7)间距调节至与梁宽相同后用螺栓组件进行紧固,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支撑立柱(1),设置于支撑立柱(1)底部用于固定的底座(2)以及旋紧安装在支撑立柱(1)顶部内的可升降支撑立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支撑立柱(3)顶部设置有安装座(4),安装座(4)内安装有与之相吻配的转动轴(5),转动轴(5)上设置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支撑顶托(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支撑立柱(1),设置于支撑立柱(1)底部用于固定的底座(2)以及旋紧安装在支撑立柱(1)顶部内的可升降支撑立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支撑立柱(3)顶部设置有安装座(4),安装座(4)内安装有与之相吻配的转动轴(5),转动轴(5)上设置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支撑顶托(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支撑立柱(3)整体为一个内部呈实心的钢制柱状体构件,在该钢制柱状体构件的下端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段,外螺纹段与支撑立柱(1)内壁上的内螺纹段相吻配旋紧为一整体;在可升降支撑立柱(3)上还套设有可调件(31),可调件(31)外壁两侧对称设有操作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整体为钢制的“匚形”或“U形”板状体构件,该安装座(4)的中部与可升降支撑立柱(3)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4)的两侧分别与转动轴(5)的两端端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托(6)整体为钢制的长条形或是方形的板状体构件,在该长条形或是方形的板状体构件的顶部两端对称安装有限位件(7),限位件(7)通过螺栓组件与支撑顶托(6)形成活动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建筑施工用旋转顶托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托(6)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荣伟何定华董阳灿徐辉武杨俊伟丁南唐良龙赵洪清李文马松元马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