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包括上桁架、下桁架和竖杆,所述上桁架和下桁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杆,且竖杆与上桁架和下桁架之间焊接有安装板,并且安装板表面焊接有插接柱。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斜拉板和插接柱,在进行吊装时,可先不安装斜拉板,减轻结构自重,减少起重设备压力,从而便于吊装,吊装好上桁架和下桁架之后,将斜拉板两端的插接孔对准插接柱,向安装板方向按压斜拉板,插接孔挤压卡接件,推动卡接件向滑槽内部移动,斜拉板安装到位后,卡接件对准卡接槽,弹簧推动卡接件进入到卡接槽中,完成固定,安装时非常方便快捷,省去了焊接和拧螺栓的麻烦,提高了安装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桁架结构多数用于跨度较大的厂房或者剧场中,桁架结构为常见的钢结构构件。传统的桁架结构在安装时采用起重设备进行安装,由于桁架结构通常采用钢结构制成,结构自重较大,起重设备运行时压力较大,不仅导致起重设备操作更加费力,同时也不够安全,另外,传统的桁架跨度较大,长度较长,一般的半挂车难以对其进行运输,导致运输较为不便,还可以进一步改进。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具备便于吊装、便于运输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便于吊装、便于运输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包括上桁架、下桁架和竖杆,所述上桁架和下桁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杆,且竖杆与上桁架和下桁架之间焊接有安装板,并且安装板表面焊接有插接柱,所述竖杆之间位于上桁架和下桁架之间设置有斜拉板,且斜拉板两端开设有插接孔,并且插接孔内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插接柱表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接件,并且卡接件一端通过弹簧与滑槽内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桁架和下桁架之间安装有铰接座,且铰接座内部插接有转动件,并且转动件内部贯穿连接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贯穿铰接座外表面并与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上桁架和下桁架正立面焊接有插接环,且插接环内部插接有固定杆,并且固定杆两端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转动件一侧表面与上桁架和下桁架断开部位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座一侧表面与上桁架和下桁架断开部位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孔直径略大于插接柱直径。进一步的,所述铰接轴两端焊接有封堵板,且铰接轴采用圆钢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孔一侧表面开设有斜口,且斜口斜度与卡接件一侧表面斜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卡接件设置有多个,且卡接件沿插接柱圆心位置等角度分布。(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了斜拉板和插接柱,在进行吊装时,可先不安装斜拉板,减轻结构自重,减少起重设备压力,从而便于吊装,吊装好上桁架和下桁架之后,将斜拉板两端的插接孔对准插接柱,向安装板方向按压斜拉板,插接孔挤压卡接件,推动卡接件向滑槽内部移动,斜拉板安装到位后,卡接件对准卡接槽,弹簧推动卡接件进入到卡接槽中,完成固定,安装时非常方便快捷,省去了焊接和拧螺栓的麻烦,提高了安装速度。(2)、本技术采用了铰接轴和固定杆,在进行运输时,可拆除固定杆,上桁架和下桁架可沿铰接轴进行折叠,从而减少长度,便于进行运输,在进行吊装时,先将上桁架和下桁架打开,将固定杆贯穿插接环,通过螺帽固定固定杆,即可完成上桁架和下桁架的伸直,固定杆安装好之后避免上桁架和下桁架发生折叠,同时还起到支撑作用,弥补铰接轴处发生的应力衰减,从而保证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斜拉板与安装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插接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桁架;2、竖杆;3、下桁架;4、安装板;5、斜拉板;6、插接柱;7、铰接座;8、铰接轴;9、固定杆;10、插接环;11、螺帽;12、转动件;13、插接孔;14、卡接件;15、弹簧;16、滑槽;17、卡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包括上桁架1、下桁架3和竖杆2,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杆2,竖杆2均匀排布,可与上桁架1和下桁架3焊接,也可与上桁架1和下桁架3螺栓连接,且竖杆2与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焊接有安装板4,并且安装板4表面焊接有插接柱6,竖杆2之间位于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设置有斜拉板5,且斜拉板5两端开设有插接孔13,并且插接孔13内壁开设有卡接槽17,插接柱6表面开设有滑槽16,且滑槽16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接件14,并且卡接件14一端通过弹簧15与滑槽16内壁连接,在进行吊装时,可先不安装斜拉板5,减轻结构自重,减少起重设备压力,从而便于吊装,吊装好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后,将斜拉板5两端的插接孔13对准插接柱6,向安装板4方向按压斜拉板5,插接孔13挤压卡接件14,推动卡接件14向滑槽16内部移动,斜拉板5安装到位后,卡接件14对准卡接槽17,弹簧15推动卡接件14进入到卡接槽17中,完成固定,安装时非常方便快捷,省去了焊接和拧螺栓的麻烦,提高了安装速度。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安装有铰接座7,且铰接座7内部插接有转动件12,并且转动件12内部贯穿连接有铰接轴8,铰接轴8贯穿铰接座7外表面并与铰接座7转动连接,为常见铰接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上桁架1和下桁架3正立面焊接有插接环10,且插接环10内部插接有固定杆9,并且固定杆9两端螺纹连接有螺帽11,螺帽11起到防止固定杆9掉落的作用,转动件12一侧表面与上桁架1和下桁架3断开部位一端固定连接,铰接座7一侧表面与上桁架1和下桁架3断开部位一端固定连接,断开部位在图1中显示,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在进行运输时,可拆除固定杆9,上桁架1和下桁架3可沿铰接轴8进行折叠,从而减少长度,便于进行运输,在进行吊装时,先将上桁架1和下桁架3打开,将固定杆9贯穿插接环10,通过螺帽11固定固定杆9,即可完成上桁架1和下桁架3的伸直,固定杆9安装好之后避免上桁架1和下桁架3发生折叠,同时还起到支撑作用,弥补铰接轴8处发生的应力衰减,从而保证结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插接孔13直径略大于插接柱6直径,便于安装时对准插接。在一个实施例中,铰接轴8两端焊接有封堵板,且铰接轴8采用圆钢制成,封堵板避免铰接轴8滑落。在一个实施例中,插接孔13一侧表面开设有斜口,且斜口斜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桁架(1)、下桁架(3)和竖杆(2),所述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杆(2),且竖杆(2)与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焊接有安装板(4),并且安装板(4)表面焊接有插接柱(6),所述竖杆(2)之间位于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设置有斜拉板(5),且斜拉板(5)两端开设有插接孔(13),并且插接孔(13)内壁开设有卡接槽(17),所述插接柱(6)表面开设有滑槽(16),且滑槽(16)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接件(14),并且卡接件(14)一端通过弹簧(15)与滑槽(16)内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桁架(1)、下桁架(3)和竖杆(2),所述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杆(2),且竖杆(2)与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焊接有安装板(4),并且安装板(4)表面焊接有插接柱(6),所述竖杆(2)之间位于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设置有斜拉板(5),且斜拉板(5)两端开设有插接孔(13),并且插接孔(13)内壁开设有卡接槽(17),所述插接柱(6)表面开设有滑槽(16),且滑槽(16)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接件(14),并且卡接件(14)一端通过弹簧(15)与滑槽(16)内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桁架(1)和下桁架(3)之间安装有铰接座(7),且铰接座(7)内部插接有转动件(12),并且转动件(12)内部贯穿连接有铰接轴(8),所述铰接轴(8)贯穿铰接座(7)外表面并与铰接座(7)转动连接,所述上桁架(1)和下桁架(3)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元,涂勇峰,刘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云创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