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78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房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能够解决现有的钢结构墙体拆装不便的问题。包括框架及板体,框架为钢结构,板体为预制的板状,框架的内周缘凹陷形成托架,板体架设于托架上,板体远离托架的一面设有紧固板,紧固板、板体及托架上共同穿设有紧固件,紧固件沿紧固板的周向设置若干个,紧固板、板体与托架通过紧固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紧固件将板体夹紧并固定于紧固板和托架之间,既方便了框架和板体的拆装,又满足了钢结构墙体牢固度的要求,可用作钢结构房屋的墙体。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拆卸后的框架和板体易于维持其原有结构,便于框架和板体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房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钢结构房屋以其重量轻、强度可靠、安装方便、钢材可回收等优点,逐渐成为了建筑领域中常见的房屋结构之一。目前,钢结构房屋多应用于厂房或者农用大棚。钢结构房屋主要由钢结构的龙骨框架和水泥、彩钢板或复合板等建筑材料制造的板体组装而成。公告号为CN20691706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墙体,包括框架,焊接在框架内的多层钢丝网,且多层钢丝网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还包括浇筑在框架内的泡沫混凝土层,框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与钢架进行固定连接的螺栓配合的螺纹孔。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其通过设置的框架以及多层钢丝网增加了墙体的结构强度,但是,由于该技术方案中多层钢丝网与框架焊接,泡沫混凝土层浇筑于框架内并附着于多层钢丝网上形成了墙体,使得现有的墙体和框架结合为一个整体,在墙体破损需要维修或钢结构房屋需要拆卸时,墙体和框架的脱离十分困难,不便于快速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其具有易于拆装、便于快速施工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包括框架及板体,所述框架为钢结构,所述板体为预制的板状,所述框架的内周缘沿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凹陷形成托架,所述板体架设于所述托架上,所述板体远离所述托架的一面设有紧固板,所述紧固板、板体及托架上共同穿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紧固板的周向设置若干个,所述紧固板、板体与托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架能够对板体起到支撑作用,便于板体与框架之间形成连接。通过紧固板和紧固件的设置,易于将板体夹紧于紧固板和托架之间,使得板体能够和框架形成稳定地固定,从而构成能够能用于建造钢结构房屋的钢结构墙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方案中的紧固板、板体和框架均为通过紧固件固定的三个相互独立的部件,通过紧固件的拆装即可实现板体与框架之间的拆装,使得本方案中的钢结构墙体易于拆装,便于现场快速施工。同时,框架和板体拆装时不易损坏框架和板体的结构,有助于本方案中的钢结构墙体的重复使用,使得本方案中的钢结构墙体更加节约和环保。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托架靠近所述板体的一面沿所述托架的周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板体靠近所述托架的一面预制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块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块的插接配合,使得板体和托架在连接时不容易发生晃动和错位,能够提高板体和框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紧固板靠近所述板体的一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板体靠近所述紧固板的一面预制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块的插接配合,使得板体和紧固板在连接时不容易发生晃动和错位,能够提高板体和紧固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板体在框架内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托架靠近所述板体的一面固定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水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垫的柔性使得其易于发生弹性形变,在板体与托架安装时,第一防水垫易于通过其弹性形变使得板体和托架连接得更为紧密,一方面能够增强板体和托架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本方案中钢结构墙体的防水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紧固板靠近所述板体的一面固定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防水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垫的柔性使得其易于发生弹性形变,在板体与紧固板安装时,第二防水垫易于通过其弹性形变使得板体和紧固板连接的更为紧密,一方面能够增强板体和紧固板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本方案中钢结构墙体的防水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框架的内周缘远离所述托架的一端朝向所述托架凹陷形成有支撑凹槽,所述紧固板的周缘架设于所述支撑凹槽上,所述支撑凹槽位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托架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凹槽能够增加紧固板和框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紧固板和框架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本钢结构墙体的整体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板体压紧于所述紧固板和所述托架之间时,所述紧固板远离所述板体的一面与所述框架远离所述板体一端的端面平齐。在实际操作时,板体安装状态时所受的压力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紧固板远离板体的一面低于框架远离板体一端的端面时,板体受到的压力过大、容易破损;当紧固板远离板体的一面高于框架远离板体一端的端面时,板体受到的压力过小,板体与框架的连接稳定性容易受到影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操作者控制板体的安装位置,从而易于操作者控制紧固件的紧固力,使板体受到的压力位于适当范围内,既能维持板体和框架的连接稳定性,又不容易压损板体。另外,紧固板远离板体的一面与框架远离板体一端的端面平齐的设置,使得本方案中的钢结构墙板表面更加平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紧固板为采用钢材制成的环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易于节省紧固板的材料,另一方面易于板体裸露,便于本钢结构墙体通过板体来通风散热。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托架、紧固板、定位孔、紧固件以及板体为预制的板状的设置,使得板体和框架之间通过紧固件的拆装即可实现快速拆装的效果,从而便于现场快速施工,同时,框架和板体拆装时不易损坏框架和板体的结构,有助于本方案中的钢结构墙体的重复使用,使得本方案中的钢结构墙体更加节约和环保;2.通过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槽及第二限位块的设置,易于提高紧固板、板体和框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3.通过第一防水垫和第二防水垫的设置,易于板体在紧固板和托架之间夹持安装得更为紧密,一方面能够增强板体和托架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本方案中钢结构墙体的防水性;4.通过支撑凹槽的设置,易于增加紧固板和框架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提高紧固板安装稳定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紧固板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体;11、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2、框架;3、托架;31、第一限位槽;32、第一防水垫;4、支撑凹槽;5、紧固板;51、第二限位槽;52、第二防水垫;6、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包括矩形的板体1和围设固定于板体1四周、对板体1起到固定作用的框架2,框架2为采用钢材制成的钢结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包括框架(2)及板体(1),所述框架(2)为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为预制的板状,所述框架(2)的内周缘沿所述框架(2)的厚度方向凹陷形成托架(3),所述板体(1)架设于所述托架(3)上,所述板体(1)远离所述托架(3)的一面设有紧固板(5),所述紧固板(5)、板体(1)及托架(3)上共同穿设有紧固件(6),所述紧固件(6)沿所述紧固板(5)的周向设置若干个,所述紧固板(5)、板体(1)与托架(3)通过所述紧固件(6)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包括框架(2)及板体(1),所述框架(2)为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为预制的板状,所述框架(2)的内周缘沿所述框架(2)的厚度方向凹陷形成托架(3),所述板体(1)架设于所述托架(3)上,所述板体(1)远离所述托架(3)的一面设有紧固板(5),所述紧固板(5)、板体(1)及托架(3)上共同穿设有紧固件(6),所述紧固件(6)沿所述紧固板(5)的周向设置若干个,所述紧固板(5)、板体(1)与托架(3)通过所述紧固件(6)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靠近所述板体(1)的一面沿所述托架(3)的周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1),所述板体(1)靠近所述托架(3)的一面预制有第一限位块(11),所述第一限位槽(31)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1)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拆装的钢结构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板(5)靠近所述板体(1)的一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51),所述板体(1)靠近所述紧固板(5)的一面预制有第二限位块(12),所述第二限位槽(5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旭光吴梅许凌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城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