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成墙体的结构钢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78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7
一种组成墙体的结构钢柱,其底部固定于混凝土现浇结构内部,具备较高的固定牢靠效果,不易倾倒,包括方柱,限位板,方柱为截面呈矩形状的空心柱体,方柱的下端部位四周侧面上均设置有长条形的通槽,通槽的两侧在方柱上排列设置有大量凹口,从而在凹口之间形成凸边,方柱的下端部位用于插入混凝土构件中,而混凝土构件中布置的钢筋条可以穿过通槽,而凹口以及凸边则方便与其周围位置的钢筋条进行绑扎,增加与混凝土的结合,方柱的底端被埋入在内,混凝土凝固形成结构体后固定非常牢靠,限位板活动固定到方柱上,方便方柱安装时保持稳定不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成墙体的结构钢柱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组成墙体的结构钢柱。
技术介绍
墙体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其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应用较多的是砖砌墙以及混凝土现浇墙,这类墙体密度大,自重较重,且建筑过程麻烦,而多层建筑甚至单层建筑中,对墙体的承载要求较低,此时部分墙体只起到围护作用,因此这类墙体很多采用拼装式的墙体结构,其内部还可以填塞大量保温隔音材料,以提高建筑的隔音节能效果。而拼装式的墙体内部需要固定骨架,后才能在骨架表面布置墙面板,因此骨架的固定牢固效果直接影响着拼装墙体的结构强度,如外围墙最基本的是要抵御大风带来的侧倾受力,所以自身刚性强度较高的型钢骨架比较适用,而钢骨架的缺点是自重较大,不易进行牢靠的固定,这是有待改进的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成墙体的结构钢柱,其底部固定于混凝土现浇结构内部,具备较高的固定牢靠效果,不易倾倒,且结构规整简单,便于搬运以及施工操作。具体包括方柱,限位板,所述方柱为截面呈矩形状的空心柱体,采用金属材质制作,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所述方柱的下端部位四周侧面上均设置有长条形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方柱的底端贯通,所述通槽与方柱的中心轴线保持平行关系,所述通槽的两侧在方柱上排列设置有大量凹口,凹口与通槽连通,从而在凹口之间形成凸边,方柱的下端部位用于插入混凝土构件中,而混凝土构件中布置的钢筋条可以穿过通槽,设置的大量凹口以及凸边则方便与其周围位置的钢筋条进行绑扎,从而使得方柱的底端与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连接,则混凝土结构浇灌完成后,方柱的底端被埋入在内,混凝土凝固形成结构体后固定非常牢靠。所述方柱上在靠近其下端位置的前后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螺杆,所述限位板为金属板折弯形成的L形结构,其受折弯形成上侧板与下侧板,所述上侧板与下侧板处于垂直关系,所述上侧板上设置有呈竖向状态的长条形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宽大于方柱上的螺杆的外径,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配套的螺母,螺母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宽,则通过将通孔部位套入到螺杆上,并旋紧螺母能够将上侧板固定到方柱的前后侧面上,而通孔又为长条形的,则可以在螺母未旋紧状态下,对上侧板的布置位置进行上下调节。本技术中,设置限位板的作用是方便方柱在安装前能够稳定摆放,通过将下侧板搁置在现浇结构体两侧的模板上,本技术使用的条件是,墙体的下方经过混凝土现浇形成一定高度的地梁或者基础,一般高度为30cm,在浇筑时,其两侧必会布置浇筑模板,则可以将方柱的底部插入模板之间(即浇筑结构体的内部),并绑扎好钢筋,通过调整限位板的上下位置,即可将下侧板正好搁置在模板的上侧边上,旋紧螺母使得限位板与方柱之间得到固定,保持方柱处于竖直状态,而限位板受到模板的支撑,能够使得混凝土在浇筑时方柱能够保持竖直状态而不倾倒,混凝土结构浇灌完成后,方柱的底端被埋入在内,且凹口以及凸边会与混凝材料相互嵌入结合,方柱会被固定非常牢靠,按此方式,方柱排列安装多道,则形成墙体的内部骨架,后可在方柱的外侧位置布置安装墙面板。本技术方柱被固定非常牢靠,能够承受很大的侧倾力,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使得形成的墙体不易倾倒,另外,本技术结构规整,主体是长条形柱状结构,便于运输以及搬运。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柱的四周外侧面上在通槽的上方部位固定设置有多道锚固杆,安装后,锚固杆也被埋入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体内,提高方柱的稳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组成墙体的结构钢柱,如图1所示,包括方柱1,限位板2,所述方柱1为截面呈矩形状的空心柱体,其采用金属材质制作,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所述方柱1的下端部位四周侧面上均设置有长条形的通槽11,所述通槽11与方柱1的底端贯通,所述通槽11与方柱1的中心轴线保持平行关系,如图2侧视截面图所示,所述通槽11的两侧在方柱1上排列设置有大量凹口12,凹口12与通槽11连通,从而在凹口12之间形成凸边13,方柱1的下端部位用于插入混凝土构件中,而混凝土构件中布置的钢筋条可以穿过通槽11,设置的大量凹口12以及凸边13则方便与其周围位置的钢筋条进行绑扎,从而使得方柱1的底端与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连接,则混凝土结构浇灌完成后,方柱1的底端被埋入在内,混凝土凝固形成结构体后固定非常牢靠。如图2所示,所述方柱1上在靠近其下端位置的前后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螺杆3,所述限位板2为金属板折弯形成的L形结构,其受折弯形成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如图1所示,所述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处于垂直关系,所述上侧板21上设置有呈竖向状态的长条形的通孔23,所述通孔23的内宽大于方柱1上的螺杆3的外径,所述螺杆3上设置有配套的螺母31,螺母31的外径大于通孔23的内宽,则通过将通孔23部位套入到螺杆3上,并旋紧螺母31能够将上侧板21固定到方柱1的前后侧面上,而通孔23又为长条形的,则可以在螺母31未旋紧状态下,对上侧板21的布置位置进行上下调节。本技术中,设置限位板2的作用是方便方柱1在安装前能够稳定摆放,通过将下侧板22搁置在现浇结构体两侧的模板上,本技术使用的条件是,墙体的下方经过混凝土现浇形成一定高度的地梁或者基础,一般高度为30cm,在浇筑时,其两侧必会布置浇筑模板,则可以将方柱1的底部插入模板之间(即浇筑结构体的内部),并绑扎好钢筋,通过调整限位板2的上下位置,即可将下侧板22正好搁置在模板的上侧边上,如图1所示,旋紧螺母31使得限位板2与方柱1之间得到固定,保持方柱1处于竖直状态,而限位板2受到模板的支撑,能够使得混凝土在浇筑时方柱1能够保持竖直状态而不倾倒,混凝土结构浇灌完成后,方柱1的底端被埋入在内,且凹口12以及凸边13会与混凝材料相互嵌入结合,方柱1会被固定非常牢靠,按此方式,方柱1排列安装多道,则形成墙体的内部骨架,后可在方柱1的外侧位置布置安装墙面板。本技术中方柱1被固定非常牢靠,能够承受很大的侧倾力,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使得形成的墙体不易倾倒,另外,本技术结构规整,主体为长条形柱状结构,便于运输以及搬运。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方柱1的四周外侧面上在通槽11的上方部位固定设置有多道锚固杆14,安装后,锚固杆14也被埋入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体内,提高方柱1的稳固效果。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成墙体的结构钢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方柱(1),限位板(2),所述方柱(1)为截面呈矩形状的空心柱体,采用金属材质制作,所述方柱(1)的下端部位四周侧面上均设置有长条形的通槽(11),所述通槽(11)与方柱(1)的底端贯通,所述通槽(11)与方柱(1)的中心轴线保持平行关系,所述通槽(11)的两侧在方柱(1)上排列设置有大量凹口(12),凹口(12)与通槽(11)连通,从而在凹口(12)之间形成凸边(13),所述方柱(1)上在靠近其下端位置的前后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螺杆(3),所述限位板(2)为金属板折弯形成的L形结构,其受折弯形成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所述上侧板(21)与下侧板(22)处于垂直关系,所述上侧板(21)上设置有呈竖向状态的长条形的通孔(23),所述通孔(23)的内宽大于方柱(1)上的螺杆(3)的外径,所述螺杆(3)上设置有配套的螺母(31),螺母(31)的外径大于通孔(23)的内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成墙体的结构钢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方柱(1),限位板(2),所述方柱(1)为截面呈矩形状的空心柱体,采用金属材质制作,所述方柱(1)的下端部位四周侧面上均设置有长条形的通槽(11),所述通槽(11)与方柱(1)的底端贯通,所述通槽(11)与方柱(1)的中心轴线保持平行关系,所述通槽(11)的两侧在方柱(1)上排列设置有大量凹口(12),凹口(12)与通槽(11)连通,从而在凹口(12)之间形成凸边(13),所述方柱(1)上在靠近其下端位置的前后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螺杆(3),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