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固定安装的预应力轻薄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292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于固定安装的预应力轻薄墙体,其能够方便安装,且能够通过其内的预应力钢筋将受力传递给与其相连的结构体上,从而墙体可以做的轻薄,包括墙体,固定顶板,固定底板,上固定竖板,下固定竖板,钢丝绳,上固定竖板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顶板的中部位置下侧,下固定竖板固定设置在固定底板的中部位置上侧,固定顶板设置在墙体的顶侧边部位,固定底板设置在墙体的底侧边部位,多道钢丝绳排列固定在墙体的内部,其两端分别排列固定在上固定竖板上与下固定竖板上,固定顶板与固定底板上排列设置有多道穿孔,与钢丝绳的所处位置一一对应,对钢丝绳两端进行拉伸使其产生预应力,再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墙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固定安装的预应力轻薄墙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墙体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易于固定安装的预应力轻薄墙体。
技术介绍
预应力技术主要应用在混凝土结构中,是在结构构件受外力荷载作用前,先人为地对它施加压力,由此产生的预应力状态用以减小或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拉应力,借助于结构体较高的抗压强度来弥补其抗拉强度的不足,达到提高结构体抗拉以及抗弯强度的目的,主要的形式是在浇筑结构体墙对其内钢筋张拉来达到预压应力。但是轻质墙体,如采用泡沫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墙板,其结构材料与钢筋的粘结力没有混凝土结构高,因此如果直接在其内布置受张拉产生预应力的钢筋,钢筋容易在其内发生内缩,达不到预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固定安装的预应力轻薄墙体,其能够方便安装,且能够通过其内的预应力钢筋将受力传递给与其相连的结构体上,从而墙体可以做的轻薄。包括墙体,固定顶板,固定底板,上固定竖板,下固定竖板,钢丝绳,所述墙体为具备一定厚度的矩形状板体,其可以采用泡沫混凝土或加气混凝土等浇筑预制而成,具备质量轻,隔音性好等特点,所述固定顶板,固定底板,上固定竖板以及下固定竖板均为长条形的金属面板,四者的长度均等于墙体的横向宽度,所述固定顶板与固定底板的宽度均等于墙体的厚度,所述上固定竖板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顶板的中部位置下侧,两者组成截面呈“T”形状的结构,所述下固定竖板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底板的中部位置上侧,两者组成截面呈倒“T”形的结构,实质上,形成的结构形状与前者相同,只是方向相对颠倒,为了区分各部件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将各部位分开进行描述,所述固定顶板设置在墙体的顶侧边部位,并且固定在固定顶板上的上固定竖板嵌入设置在墙体的顶侧部位内,所述固定底板设置在墙体的底侧边部位,并且固定在固定底板上的下固定竖板嵌入设置在墙体的底侧部位内,所述钢丝绳存在多道,多道钢丝绳排列固定在墙体的内部,其两端分别排列固定在上固定竖板上与下固定竖板上,可以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顶板与固定底板上在贴靠上固定竖板及下固定竖板的部位排列设置有多道穿孔,穿孔的所处位置与多道钢丝绳的所处位置一一对应,且穿孔的内径大于钢丝绳的外径。本技术中,钢丝绳采用预先拉伸产生预应力再固定到上固定竖板与下固定竖板上,本技术的制作流程是,先将固定顶板与固定底板位置固定,再用相对更长的钢丝绳排列贴靠到上固定竖板及下固定竖板上,同时钢丝绳的两端从穿孔部位穿出,对钢丝绳两端进行拉伸使其产生预应力,即钢丝绳内部呈收缩趋势状态,后将钢丝绳与上固定竖板及下固定竖板贴靠的位置焊接固定,再剪短钢丝绳两端伸出多余的部分,此时钢丝绳是存在预应力的,后对固定顶板与固定底板之间进行泡沫混凝土浇筑形成墙体,则制作完成,后解除对固定顶板与固定底板位置的固定。另外,固定顶板与固定底板的两侧边部位均匀排列设置有多道突出的锚固板,所述锚固板分别与固定顶板及固定底板共面,所述锚固板上设置有锚固孔,则可通过锚固螺栓穿入锚固孔对固定顶板及固定底板进行固定,从而将整个墙体固定到地面与楼板底部之间。本技术的优势是,其一,墙体安装快速简单,只需要通过锚固孔将锚固板固定到地面或楼板上对应位置即可对墙体进行安装,无需砌筑施工或者借助其他锚固件进行固定安装,另外,衬设在墙体内部的预应力钢丝绳可以提高墙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因为钢丝绳是呈收缩绷紧趋势的,对墙体的侧向施力会通过钢丝绳传递到上下端部位的固定顶板及固定底板上,即直接传递到楼板或地面上,这样墙体可以做到轻薄而不易倾倒。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上固定竖板与下固定竖板上在连接固定钢丝绳部位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凸边,相当于钢丝绳嵌入固定在两侧的固定凸边之间,有助于增加与钢丝绳之间的接触面,方便焊接且提高连接固定效果。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上固定竖板与下固定竖板上在连接固定钢丝绳的部位呈下陷内凹的状态,即在两道固定凸边之间为下沉凹陷状态,相当于钢丝绳两端固定后其一部分会陷入在内,这样钢丝绳的中心轴线正好能够与上固定竖板或下固定竖板的所处平面共面,使得钢丝绳上存在的拉伸受力更平衡。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钢丝绳上还排列固定有多道分支杆,所述分支杆为金属杆形式,可以使用细钢筋条,这样加强钢丝绳与墙体之间的嵌入固定效果,提高钢丝绳与墙体之间的力传递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制作状态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制作状态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改进实施例制作状态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易于固定安装的预应力轻薄墙体,如图1所示,包括墙体1,固定顶板2,固定底板3,上固定竖板4,下固定竖板5,钢丝绳6,所述墙体1为具备一定厚度的矩形状板体,其可以采用泡沫混凝土或加气混凝土等浇筑预制而成,具备质量轻,隔音性好等特点,所述固定顶板2,固定底板3,上固定竖板4以及下固定竖板5均为长条形的金属面板,四者的长度均等于墙体1的横向宽度,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的宽度均等于墙体1的厚度,所述上固定竖板4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顶板2的中部位置下侧,两者组成截面呈“T”形状的结构,如图1截面图所示,所述下固定竖板5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底板3的中部位置上侧,两者组成截面呈倒“T”形的结构,实质上,形成的结构形状与前者相同,只是方向相对颠倒,为了区分各部件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将各部位分开进行描述,所述固定顶板2设置在墙体1的顶侧边部位,如图1所示,并且固定在固定顶板2上的上固定竖板4嵌入设置在墙体1的顶侧部位内,所述固定底板3设置在墙体1的底侧边部位,并且固定在固定底板3上的下固定竖板5嵌入设置在墙体1的底侧部位内,所述钢丝绳6存在多道,多道钢丝绳6排列固定在墙体1的内部,如图2所示,其两端分别排列固定在上固定竖板4上与下固定竖板5上,可以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上在贴靠上固定竖板4及下固定竖板5的部位排列设置有多道穿孔61,如图4所示,穿孔61的所处位置与多道钢丝绳6的所处位置一一对应,且穿孔61的内径大于钢丝绳6的外径。本技术中,钢丝绳6采用预先拉伸产生预应力再固定到上固定竖板4与下固定竖板5上,本技术的制作流程是,先将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位置固定,再用相对更长的钢丝绳6排列贴靠到上固定竖板4及下固定竖板5上,同时钢丝绳6的两端从穿孔61部位穿出,如图3所示,对钢丝绳6两端进行拉伸使其产生预应力(由F-F方向向两侧拉伸),即钢丝绳6内部呈收缩趋势状态,后将钢丝绳6与上固定竖板4及下固定竖板5贴靠的位置焊接固定,再剪短钢丝绳6两端伸出多余的部分,如图4所示,此时钢丝绳6是存在预应力的,后对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之间进行泡沫混凝土浇筑形成墙体1,则制作完成,后解除对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位置的固定。另外,如图1及图4所示,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的两侧边部位均匀排列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固定安装的预应力轻薄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固定顶板(2),固定底板(3),上固定竖板(4),下固定竖板(5),钢丝绳(6),所述墙体(1)为具备一定厚度的矩形状板体,所述固定顶板(2),固定底板(3),上固定竖板(4)以及下固定竖板(5)均为长条形的金属面板,四者的长度均等于墙体(1)的横向宽度,所述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的宽度均等于墙体(1)的厚度,所述上固定竖板(4)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顶板(2)的中部位置下侧,两者组成截面呈“T”形状的结构,所述下固定竖板(5) 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底板(3)的中部位置上侧,两者组成截面呈倒“T”形状的结构,所述固定顶板(2)设置在墙体(1)的顶侧边部位,并且固定在固定顶板(2)上的上固定竖板(4)嵌入设置在墙体(1)的顶侧部位内,所述固定底板(3)设置在墙体(1)的底侧边部位,并且固定在固定底板(3)上的下固定竖板(5)嵌入设置在墙体(1)的底侧部位内,所述钢丝绳(6)存在多道,多道钢丝绳(6)排列固定在墙体(1)的内部,其两端分别排列固定在上固定竖板(4)上与下固定竖板(5)上,所述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上在分别贴靠上固定竖板(4)及下固定竖板(5)的部位排列设置有多道穿孔(61),穿孔(61)的所处位置与多道钢丝绳(6)的所处位置一一对应,且穿孔(61)的内径大于钢丝绳(6)的外径;/n另外,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的两侧边部位均匀排列设置有多道突出的锚固板(7),所述锚固板(7)分别与固定顶板(2)及固定底板(3)共面,所述锚固板(7)上设置有锚固孔(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固定安装的预应力轻薄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固定顶板(2),固定底板(3),上固定竖板(4),下固定竖板(5),钢丝绳(6),所述墙体(1)为具备一定厚度的矩形状板体,所述固定顶板(2),固定底板(3),上固定竖板(4)以及下固定竖板(5)均为长条形的金属面板,四者的长度均等于墙体(1)的横向宽度,所述固定顶板(2)与固定底板(3)的宽度均等于墙体(1)的厚度,所述上固定竖板(4)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顶板(2)的中部位置下侧,两者组成截面呈“T”形状的结构,所述下固定竖板(5)竖向固定设置在固定底板(3)的中部位置上侧,两者组成截面呈倒“T”形状的结构,所述固定顶板(2)设置在墙体(1)的顶侧边部位,并且固定在固定顶板(2)上的上固定竖板(4)嵌入设置在墙体(1)的顶侧部位内,所述固定底板(3)设置在墙体(1)的底侧边部位,并且固定在固定底板(3)上的下固定竖板(5)嵌入设置在墙体(1)的底侧部位内,所述钢丝绳(6)存在多道,多道钢丝绳(6)排列固定在墙体(1)的内部,其两端分别排列固定在上固定竖板(4)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