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防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76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防治领域,且公开了污水防治设备,包括圆管,圆管为中空圆柱体管状结构,圆管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矩形管,矩形管的上端设置有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包括侧板、圆杆和横板,侧板为圆盘状结构,侧板共有两组,圆杆设置与两组侧板之间,圆杆为实心圆柱体结构,圆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侧板趋近矩形管内部中心的一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横板共有八组,八组横板均匀设置于两组侧板之间,横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横板的左右两侧边分别与两组侧板趋近矩形管内部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横板趋近送风装置内部中心的一侧与圆杆的外圆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利用风力实现对管道内部进行气体的流通,达到了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防治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防治领域,尤其涉及污水防治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管道是用来疏通污水的管道,污水管道的内部常常会沉淀堆积大量的污物,这些污物在管道的内部不断的发酵,污水管道内积聚越来越多的腐臭、霉变的不良气体,这些不良气体在浓度超限时甚至会导致燃爆事件,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污水防治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污水防治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污水防治设备,包括圆管,所述圆管为中空圆柱体管状结构,所述圆管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矩形管,所述矩形管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矩形管的上端设置有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侧板、圆杆和横板,所述侧板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侧板共有两组,所述圆杆设置与两组侧板之间,所述圆杆为实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侧板趋近矩形管内部中心的一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共有八组,八组所述横板均匀设置于两组侧板之间,所述横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边分别与两组侧板趋近矩形管内部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趋近送风装置内部中心的一侧与圆杆的外圆处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管左右两侧内壁面上端呈镜像开设有两组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送风装置的左右两侧外壁面中心位置均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轴承共有两组,所述转轴远离送风装置的一侧分别与两组轴承的内轴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矩形管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边与矩形管的左右两侧内壁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底面与圆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送风装置位于隔板的正上方。作为优选,所述圆管的上端外圆处开设有两组通孔,两组所述通孔分别位于隔板的前后两侧。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污水防治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污水防治设备,当大量的污水存积在圆管的内部时,外界的风吹动送风装置开始旋转,送风装置顺时针转动时,设置于送风装置内部的横板旋转时将外界的空气扇入矩形管的内部,持续此过程,外界的空气持续进入矩形管的内部之后从隔板的后侧通过通孔进入圆管的内部,与此同时,横板将隔板前侧的矩形管内部空间之中的空气向矩形管外扇,此时圆管内部隔板前侧空间内的气压降低,持续此过程,圆管内部的空气通过通孔进入矩形管的内部隔板前侧的空间,再通过横板的旋转将矩形管内部的空气扇到矩形管的外部实现对圆管内部郁积的气体的流通,防止了管道内部郁积的不良气体浓度超限造成燃爆事件的发生。(2)、该污水防治设备,当大量的污水存积在圆管的内部时,外界的风吹动送风装置开始旋转,送风装置顺时针转动时,设置于送风装置内部的横板旋转时将外界的空气扇入矩形管的内部,持续此过程,外界的空气持续进入矩形管的内部之后从隔板的后侧通过通孔进入圆管的内部,与此同时,横板将隔板前侧的矩形管内部空间之中的空气向矩形管外扇,此时圆管内部隔板前侧空间内的气压降低,持续此过程,圆管内部的空气通过通孔进入矩形管的内部隔板前侧的空间,再通过横板的旋转将矩形管内部的空气扇到矩形管的外部实现对圆管内部郁积的气体的流通,利用风力实现对管道内部进行气体的流通,达到了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轴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圆管、2矩形管、3送风装置、4侧板、5圆杆、6横板、7圆孔、8轴承、9转轴、10隔板、1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污水防治设备,如图1-图3所示,包括圆管1,所述圆管1为中空圆柱体管状结构,所述圆管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矩形管2,所述矩形管2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矩形管2的上端设置有送风装置3,所述送风装置3包括侧板4、圆杆5和横板6,所述侧板4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侧板4共有两组,所述圆杆5设置与两组侧板4之间,所述圆杆5为实心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杆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侧板4趋近矩形管2内部中心的一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横板6共有八组,八组所述横板6均匀设置于两组侧板4之间,所述横板6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所述横板6的左右两侧边分别与两组侧板4趋近矩形管2内部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6趋近送风装置3内部中心的一侧与圆杆5的外圆处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管2左右两侧内壁面上端呈镜像开设有两组圆孔7,所述圆孔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轴承8,所述送风装置3的左右两侧外壁面中心位置均固定安装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轴承8共有两组,所述转轴9远离送风装置3的一侧分别与两组轴承8的内轴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管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所述隔板10的左右两侧边与矩形管2的左右两侧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0的底面与圆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送风装置3位于隔板10的正上方,所述圆管1的上端外圆处开设有两组通孔11,两组所述通孔11分别位于隔板10的前后两侧,当大量的污水存积在圆管1的内部时,外界的风吹动送风装置3开始旋转,送风装置3顺时针转动时,设置于送风装置3内部的横板6旋转时将外界的空气扇入矩形管2的内部,持续此过程,外界的空气持续进入矩形管2的内部之后从隔板10的后侧通过通孔11进入圆管1的内部,与此同时,横板6将隔板10前侧的矩形管2内部空间之中的空气向矩形管2外扇,此时圆管1内部隔板10前侧空间内的气压降低,持续此过程,圆管1内部的空气通过通孔11进入矩形管2的内部隔板10前侧的空间,再通过横板6的旋转将矩形管2内部的空气扇到矩形管2的外部实现对圆管1内部郁积的气体的流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大量的污水存积在圆管1的内部时,外界的风吹动送风装置3开始旋转,送风装置3顺时针转动时,设置于送风装置3内部的横板6旋转时将外界的空气扇入矩形管2的内部,持续此过程,外界的空气持续进入矩形管2的内部之后从隔板10的后侧通过通孔11进入圆管1的内部,与此同时,横板6将隔板10前侧的矩形管2内部空间之中的空气向矩形管2外扇,此时圆管1内部隔板10前侧空间内的气压降低,持续此过程,圆管1内部的空气通过通孔11进入矩形管2的内部隔板10前侧的空间,再通过横板6的旋转将矩形管2内部的空气扇到矩形管2的外部实现对圆管1内部郁积的气体的流通。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污水防治设备,包括圆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为中空圆柱体管状结构,所述圆管(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矩形管(2),所述矩形管(2)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矩形管(2)的上端设置有送风装置(3),所述送风装置(3)包括侧板(4)、圆杆(5)和横板(6),所述横板(6)趋近送风装置(3)内部中心的一侧与圆杆(5)的外圆处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管(2)左右两侧内壁面上端呈镜像开设有两组圆孔(7),所述圆孔(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轴承(8),所述送风装置(3)的左右两侧外壁面中心位置均固定安装有转轴(9),所述矩形管(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0),所述圆管(1)的上端外圆处开设有两组通孔(11),两组所述通孔(11)分别位于隔板(10)的前后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防治设备,包括圆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为中空圆柱体管状结构,所述圆管(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矩形管(2),所述矩形管(2)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矩形管(2)的上端设置有送风装置(3),所述送风装置(3)包括侧板(4)、圆杆(5)和横板(6),所述横板(6)趋近送风装置(3)内部中心的一侧与圆杆(5)的外圆处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管(2)左右两侧内壁面上端呈镜像开设有两组圆孔(7),所述圆孔(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轴承(8),所述送风装置(3)的左右两侧外壁面中心位置均固定安装有转轴(9),所述矩形管(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0),所述圆管(1)的上端外圆处开设有两组通孔(11),两组所述通孔(11)分别位于隔板(10)的前后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防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4)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侧板(4)共有两组,所述圆杆(5)设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月明王国栋于振东辛磊熊朝辉刘晓静郎振东徐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圆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