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载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73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载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船载主架、支撑臂、受力旋转臂、有轨固定板、回收承载架、闭合板、尼龙网、艏回钩、艉回钩及尼龙绳,所述船载主架水平设置,所述支撑臂垂直安装于所述船载主架上,所述支撑臂的顶端安装有滑动轮,所述回收承载架通过受力旋转臂与所述船载主架连接,所述艏回钩安装于所述受力旋转臂上,所述艉回钩安装于所述船载主架的另一端,所述尼龙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艏回钩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滑动轮固定于所述艉回钩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河道及湖泊皆可使用,不受水深的限制,也不受施工船只大小影响,适用范围广,通过装置集中回收水面漂浮垃圾,减少了人工的使用,节约了人力物力,并且有效缩短了清理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载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污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船载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新时代背景下,景观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到河道与湖泊,“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水体污染治理。我国为人口大国,城市发展与生态水环境间存在严重矛盾和冲突,水环境的生态治理期间离不开长时间的水面漂浮垃圾清理。水环境的生态治理包括施工期与维护期。施工期间主要有沉水植物种植、底质改良等措施,沉水植物种植施工会使水面漂浮大量废弃的沉水植物,底质改良短时间内会产生少部分泥皮上浮现象等。维护期则主要以人为丢弃的漂浮物与空气中吹拂的杂物落入水中,聚集成大量水面漂浮垃圾等。目前随着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增多,施工中越来越多的水面漂浮垃圾清理等措施,需耗费大量的人力,手持抄网,逐步进行清理。这种普遍的清理方式即耗费人力与时间,效果却不明显,短时间难以见效,致使大量的漂浮垃圾,长时间污染水质,增加水体负荷,并影响水体的景观效果。因此,对于便捷的水面垃圾回收技术或装置趋于亟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载水面垃圾回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载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载主架(1)、支撑臂(2)、受力旋转臂(7)、有轨固定板(16)、回收承载架(8)、闭合板(12)、尼龙网(15)、艏回钩(5)、艉回钩(4)及尼龙绳(19),所述船载主架(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臂(2)垂直安装于所述船载主架(1)上,所述支撑臂(2)的顶端安装有滑动轮(18),所述有轨固定板(16)安装于所述船载主架(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船载主架(1)的下侧,所述有轨固定板(16)上设置有圆弧轨道(17),所述受力旋转臂(7)紧靠所述有轨固定板(16)设置,其内部设置有卡槽且通过所述卡槽卡合于所述船载主架(1)上,所述受力旋转臂(7)的一端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载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载主架(1)、支撑臂(2)、受力旋转臂(7)、有轨固定板(16)、回收承载架(8)、闭合板(12)、尼龙网(15)、艏回钩(5)、艉回钩(4)及尼龙绳(19),所述船载主架(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臂(2)垂直安装于所述船载主架(1)上,所述支撑臂(2)的顶端安装有滑动轮(18),所述有轨固定板(16)安装于所述船载主架(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船载主架(1)的下侧,所述有轨固定板(16)上设置有圆弧轨道(17),所述受力旋转臂(7)紧靠所述有轨固定板(16)设置,其内部设置有卡槽且通过所述卡槽卡合于所述船载主架(1)上,所述受力旋转臂(7)的一端卡合于所述圆弧轨道(17)内,所述回收承载架(8)固定于所述受力旋转臂(7)上,所述尼龙网(15)沿所述回收承载架(8)的下端环绕安装,所述回收承载架(8)远离所述受力旋转臂(7)的一端轴接所述闭合板(12),所述艏回钩(5)安装于所述回收承载架(8)上,所述艉回钩(4)安装于所述船载主架(1)的另一端,所述尼龙绳(19)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艏回钩(5)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滑动轮(18)固定于所述艉回钩(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载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与所述船载主架(1)之间设置有支撑副架(3),所述支撑副架(3)倾斜设置。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奇峰唐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