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73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外圆滑动安装有网带,所述网带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拦截网,所述网带前端位置的第二圆环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铅球,所述网带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绳索,所述滑杆靠近两端的第一圆环侧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三绳索,所述滑杆的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绳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加拦截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了拦截装置的承受力,增加拦截网拦截垃圾的数量,方便对拦截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拦截
,具体为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靠近城市和村庄的河道、提防,面临乱投放垃圾所带来的威胁,经常向河道两岸倾倒生活垃圾,致使河道污染严重。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现有的拦截装置,在对拦截的垃圾进行收集时,需要人工乘船进行收集,过程繁琐,不方便对垃圾进行清理,数量较多时增加了清洁人员的往返次数,提高了工作量;2.现有技术中的拦截装置的悬浮柱大部分为圆球或者圆柱,使得悬浮柱在水面的飘动幅度增大,稳定程度低,对缆绳的损坏程度增加,使拦截装置的承受力不高。为此,提出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能够增加拦截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了拦截装置的承受力,增加拦截网拦截垃圾的数量,方便对拦截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外圆滑动安装有网带,所述网带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拦截网,所述网带前端位置的第二圆环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铅球,所述网带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绳索,所述滑杆靠近两端的第一圆环侧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三绳索,所述滑杆的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绳索,所述连接绳索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悬浮柱,所述悬浮柱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表面滑动安装有钢丝绳,所述悬浮柱的上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泡沫层,所述悬浮柱的下端内表面灌注有细沙。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环的数量为十二个,分别位于网带的前后两端,且其前端的数量为五个后端的数量为七个,前端的第二圆环与铅球固定连接,后端的第二圆环与第一圆环滑动连接。有利于网带的滑动和下沉,便于对拦截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环的数量为七个,且其均滑动安装在滑杆的外表面,位于滑杆两端的第一圆环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三绳索。有利于在拉动第三绳索,带动拦截网进行折叠和展开。优选的,所述悬浮柱的数量为十个,且其均用钢丝绳连接在一起,位于两端的悬浮柱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有利于使滑杆与悬浮柱固定连接增加了拦截装置的整体重量,提高了拦截装置的承受力。优选的,所述悬浮柱为上下结构,上端为棱柱形状,下端为棱台形状,且其下端的棱台状增加了悬浮柱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悬浮柱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拦截装置在水面的稳定性,增加拦截装置拦截河道垃圾的数量。优选的,所述第二绳索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网带的两端,且其均与第三绳索滑动连接。有利于拉动拦截网,使拦截网在水下张开,使水面垃圾均包括在拦截网的范围内。优选的,所述钢丝绳和第三绳索的两端均固定在河道两岸的固定柱上。有利于使悬浮柱固定铺设在河道,使拦截网张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拉动远离拦截网的第三绳索,使拦截网铺设在河道的两侧,在铅球的作用下使得拦截网下沉至水面之下,把多余的第三绳索进行缠绕,使第三绳索进行固定,至此拦截装置架设完成,在开始对拦截装置所拦截的垃圾进行清理时,松开两岸的第三绳索,提拉第一绳索,带动第二绳索漏出水面,拉紧第二绳索使拦截网张开,拉动第三绳索和第二绳索,带动第一圆环在滑杆上滑动,带动第二圆环上的网带开始收缩,使拦截网从远端开始往清理者一端进行折叠,带动拦截网上的垃圾移动,使垃圾集中在岸边,开始清理,减少了清理者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提高了清理效率和清洁程度,清理完成后,拉动另一端的第三绳索带动拦截网,使折叠的拦截网张开,继续进行拦截;2、滑杆与悬浮柱位于需要拦截的河道两侧,把钢丝绳固定在河道两岸的固定柱上,使拦截装置固定在河道上,在悬浮柱内的细沙和泡沫层的作用下,悬浮柱一段坐落于河水内,一段悬浮在河面之上,且其下段棱台的形状增加了悬浮柱的稳定性,提高了拦截装置的承受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悬浮柱结构视图。图中:1、滑杆;2、第一圆环;3、第二圆环;4、网带;5、第一绳索;6、第二绳索;7、第三绳索;8、铅球;9、固定环;10、悬浮柱;11、钢丝绳;12、圆孔;13、泡沫层;14、细沙;15、拦截网;16、连接绳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滑杆1,所述滑杆1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一圆环2,所述第一圆环2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环3,所述第二圆环3的外圆滑动安装有网带4,所述网带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拦截网15,所述网带4前端位置的第二圆环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铅球8,所述网带4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绳索5,所述第一绳索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绳索6,所述滑杆1靠近两端的第一圆环2侧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三绳索7,所述滑杆1的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绳索16,所述连接绳索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悬浮柱10,所述悬浮柱10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开设有圆孔12,所述圆孔12的内表面滑动安装有钢丝绳11,所述悬浮柱10的上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泡沫层13,所述悬浮柱10的下端内表面灌注有细沙14。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圆环3的数量为十二个,分别位于网带4的前后两端,且其前端的数量为五个后端的数量为七个,前端的第二圆环3与铅球8固定连接,后端的第二圆环3与第一圆环2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网带4的滑动和下沉,便于对拦截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圆环2的数量为七个,且其均滑动安装在滑杆1的外表面,位于滑杆1两端的第一圆环2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三绳索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在拉动第三绳索7,带动拦截网15进行折叠和展开。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悬浮柱10的数量为十个,且其均用钢丝绳11连接在一起,位于两端的悬浮柱10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使滑杆1与悬浮柱10固定连接增加了拦截装置的整体重量,提高了拦截装置的承受力。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悬浮柱10为上下结构,上端为棱柱形状,下端为棱台形状,且其下端的棱台状增加了悬浮柱10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悬浮柱10的稳定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包括滑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一圆环(2),所述第一圆环(2)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环(3),所述第二圆环(3)的外圆滑动安装有网带(4),所述网带(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拦截网(15),所述网带(4)前端位置的第二圆环(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铅球(8),所述网带(4)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绳索(5),所述第一绳索(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绳索(6),所述滑杆(1)靠近两端的第一圆环(2)侧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三绳索(7),所述滑杆(1)的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绳索(16),所述连接绳索(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悬浮柱(10),所述悬浮柱(10)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开设有圆孔(12),所述圆孔(12)的内表面滑动安装有钢丝绳(11),所述悬浮柱(10)的上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泡沫层(13),所述悬浮柱(10)的下端内表面灌注有细沙(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包括滑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一圆环(2),所述第一圆环(2)的外圆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环(3),所述第二圆环(3)的外圆滑动安装有网带(4),所述网带(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拦截网(15),所述网带(4)前端位置的第二圆环(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铅球(8),所述网带(4)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绳索(5),所述第一绳索(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绳索(6),所述滑杆(1)靠近两端的第一圆环(2)侧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三绳索(7),所述滑杆(1)的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绳索(16),所述连接绳索(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所述固定环(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悬浮柱(10),所述悬浮柱(10)的一侧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开设有圆孔(12),所述圆孔(12)的内表面滑动安装有钢丝绳(11),所述悬浮柱(10)的上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泡沫层(13),所述悬浮柱(10)的下端内表面灌注有细沙(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垃圾拦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环(3)的数量为十二个,分别位于网带(4)的前后两端,且其前端的数量为五个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世威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