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坝结构
本技术涉及泥石流治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泥石流沟拦坝结构。
技术介绍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引发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一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目前泥石流防治措施都是针对上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治理。例如采用拦挡坝、谷坊坝、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或者通过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泥石流可划分为水石流和泥石流等,水石流是泥石流的重要类型。现有的拦坝结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821254727.2的专利,包括竖直设置泥石流沟中坝体,坝体设置为梯形且沿着泥石流沟的宽度方向横跨泥石流沟的两侧,坝体的底部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根与坝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抗拔桩,第一抗拔桩远离坝体的端部插入泥石流沟的底部。当然,也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520604075.0的专利,也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坝结构。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固定在泥石流沟(1)中的阻挡单元(2),阻挡单元(2)包括本身存留在泥石流沟(1)中的重物(21)以及将重物(21)锁定于泥石流沟(1)底部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锚杆(22),锚杆(22)为多根且围绕重物(21)的周围分布,锚杆(22)的一端插入泥石流沟(1)的底部,锚杆(22)的侧方靠近或抵接重物(21);或者锁定组件包括预应力锚杆(26),在重物(21)上开设有通孔,预应力锚杆(26)穿过通孔锚固于泥石流沟(1)的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石流沟治理的拦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固定在泥石流沟(1)中的阻挡单元(2),阻挡单元(2)包括本身存留在泥石流沟(1)中的重物(21)以及将重物(21)锁定于泥石流沟(1)底部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锚杆(22),锚杆(22)为多根且围绕重物(21)的周围分布,锚杆(22)的一端插入泥石流沟(1)的底部,锚杆(22)的侧方靠近或抵接重物(21);或者锁定组件包括预应力锚杆(26),在重物(21)上开设有通孔,预应力锚杆(26)穿过通孔锚固于泥石流沟(1)的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沟治理的拦坝结构,其特征在于:锚杆(2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孔(222),两锚杆(22)之间设置有锁定绳(23),锁定绳(2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根锚杆(22)顶部的连接孔(222)后绕回与本身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石流沟治理的拦坝结构,其特征在于:锚杆(22)为四根,锁定绳(23)为钢丝,钢丝的两端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旭升,郭春颖,王文明,周天智,夏增明,李阳,蔡可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