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弹簧传动迟滞特性的智能减速带,其包括第一减速带以及第二减速带,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沿汽车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加速带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弹簧传动机构,第一减速带的供气高度较低、第二减速带的供气高度较高,本方案中,当汽车缓慢通过时,第一减速带将汽车碾压的动力通过传动弹簧传递至第二减速带并且使第二减速带的高度自动降低,避免对缓慢通过的驾乘人员造成明显的颠簸感;当汽车快速通过时,第一减速带无法将汽车碾压的动力通过传动弹簧传递至第二减速带,第二减速带的高度不变,对高度通过的驾乘人员将造成明显的颠簸感,实现减速带减速警示的智能化、人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弹簧传动迟滞特性的智能减速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减速带,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弹簧传动迟滞特性的智能减速带。
技术介绍
减速带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也有点状的,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是金属的,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减速带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是用于减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减速带很大程度减少了各交通要道口的事故发生,是交通安全的新型专用设施,汽车在行驶中既安全又起到缓冲减速目的,提高交通道口的安全。由生活常识可知,当汽车高速通过拱起较高的减速带时,会对驾乘人员造成明显的颠簸感,减速带主要通过凸起的高度警示驾驶人员减速通过,但是目前普及使用的减速带,存在明显的弊端,即减速带的高度恒定,当汽车缓慢行驶通过,也会给驾乘人员造成明显的颠簸感,影响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为此,设计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当汽车缓慢通过时能够自动降低高度,避免对驾乘人员造成颠簸感并且利用弹簧传动迟滞特性的智能减速带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当汽车缓慢通过时能够自动降低高度,避免对驾乘人员造成颠簸感并且利用弹簧传动迟滞特性的智能减速带。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弹簧传动迟滞特性的智能减速带,其包括埋设于单向道路路面上的第一减速带以及第二减速带,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沿汽车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均设置成高度可调,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加速带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弹簧传动机构;所述的第一减速带包括埋设于路面上并且开口向上布置的矩形地埋箱一,地埋箱一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路面的宽度方向,地埋箱一的开口所在平面与路面齐平,地埋箱一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减速凸块一,减速凸块一伸出至路面的上方并且减速凸块一的上端面设置于拱形结构,减速凸块一与地埋箱一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地埋箱一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一,复位弹簧一的一端与地埋箱一的箱底连接、另一端与减速凸块一的底部连接并且复位弹簧一的弹力始终由地埋箱一的箱底指向减速凸块一;所述的第二减速带包括埋设于路面上并且开口向上布置的矩形地埋箱二,地埋箱二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路面的宽度方向,地埋箱二的开口所在平面与路面齐平,地埋箱二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减速凸块二,减速凸块二伸出至路面的上方并且减速凸块二的上端面设置于拱形结构,减速凸块二与地埋箱二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地埋箱二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二,复位弹簧二的一端与地埋箱二的箱底连接、另一端与减速凸块二的底部连接并且复位弹簧二的弹力始终由地埋箱二的箱底指向减速凸块二,减速凸块二伸出地面的高度大于减速凸块一伸出地面的高度;所述的地埋箱一与地埋箱二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防护罩,弹簧传动机构设置于防护罩内,弹簧传动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汽车的行进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弹簧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防护罩内部并且竖直布置的导向杆,导向杆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汽车行进方向间距布置,导向杆上套设有与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从动板与主动板,主动板位于从动板的正上方,所述导向杆的外部套设有传动弹簧,传动弹簧的一端与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从动板连接并且传动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所述的主动板朝向第一减速带延伸并且由开设于地埋箱一上的连通缺口一穿过与减速凸块一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板朝向第二减速带延伸并且由开设于地埋箱二上的连通缺口二穿过与减速凸块二固定连接。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地埋箱二与减速凸块二之间设置有用于阻尼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沿汽车行进方向依次间距布置有第一减速带以及第二减速带,第一减速带的供气高度较低、第二减速带的供气高度较高,当汽车缓慢通过时,第一减速带将汽车碾压的动力通过弹簧传递至第二减速带并且使第二减速带的高度自动降低,避免对缓慢通过的驾乘人员造成明显的颠簸感;当汽车快速通过时,由于通过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之间的时间较短,第一减速带无法将汽车碾压的动力通过弹簧传递至第二减速带,第二减速带的高度不变,对高度通过的驾乘人员将造成明显的颠簸感,实现减速带减速警示的智能化、人性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与地面的配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标示为:10、第一减速带;11、地埋箱一;12、减速凸块一;13、复位弹簧一20、第二减速带;21、地面箱二;22、减速凸块二;23、复位弹簧二;31、防护罩;32、导向杆;33、从动板;34、主动板;35、连通缺口一;36、连通缺口二;37、传动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参见图1-5,一种利用弹簧传动迟滞特性的智能减速带,其包括埋设于单向道路路面上的第一减速带10以及第二减速带20,第一减速带10与第二减速带20沿汽车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减速带10与第二减速带20均设置成高度可调,第一减速带10与第二加速带20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弹簧传动机构。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减速带10包括埋设于路面上并且开口向上布置的矩形地埋箱一11,地埋箱一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路面的宽度方向,地埋箱一11的开口所在平面与路面齐平,地埋箱一11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减速凸块一12,减速凸块一12伸出至路面的上方并且减速凸块一12的上端面设置于拱形结构,减速凸块一12与地埋箱一11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地埋箱一1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一13,复位弹簧一13的一端与地埋箱一11的箱底连接、另一端与减速凸块一12的底部连接并且复位弹簧一13的弹力始终由地埋箱一11的箱底指向减速凸块一12。所述的第二减速带20包括埋设于路面上并且开口向上布置的矩形地埋箱二21,地埋箱二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路面的宽度方向,地埋箱二21的开口所在平面与路面齐平,地埋箱二21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减速凸块二22,减速凸块二22伸出至路面的上方并且减速凸块二22的上端面设置于拱形结构,减速凸块二22与地埋箱二21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地埋箱二2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二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弹簧传动迟滞特性的智能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埋设于单向道路路面上的第一减速带以及第二减速带,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沿汽车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均设置成高度可调,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加速带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弹簧传动机构;/n所述的第一减速带包括埋设于路面上并且开口向上布置的矩形地埋箱一,地埋箱一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路面的宽度方向,地埋箱一的开口所在平面与路面齐平,地埋箱一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减速凸块一,减速凸块一伸出至路面的上方并且减速凸块一的上端面设置于拱形结构,减速凸块一与地埋箱一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地埋箱一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一,复位弹簧一的一端与地埋箱一的箱底连接、另一端与减速凸块一的底部连接并且复位弹簧一的弹力始终由地埋箱一的箱底指向减速凸块一;/n所述的第二减速带包括埋设于路面上并且开口向上布置的矩形地埋箱二,地埋箱二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路面的宽度方向,地埋箱二的开口所在平面与路面齐平,地埋箱二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减速凸块二,减速凸块二伸出至路面的上方并且减速凸块二的上端面设置于拱形结构,减速凸块二与地埋箱二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地埋箱二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二,复位弹簧二的一端与地埋箱二的箱底连接、另一端与减速凸块二的底部连接并且复位弹簧二的弹力始终由地埋箱二的箱底指向减速凸块二,减速凸块二伸出地面的高度大于减速凸块一伸出地面的高度;/n所述的地埋箱一与地埋箱二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防护罩,弹簧传动机构设置于防护罩内,弹簧传动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汽车的行进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弹簧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防护罩内部并且竖直布置的导向杆,导向杆设置有两个并且沿汽车行进方向间距布置,导向杆上套设有与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从动板与主动板,主动板位于从动板的正上方,所述导向杆的外部套设有传动弹簧,传动弹簧的一端与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从动板连接并且传动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所述的主动板朝向第一减速带延伸并且由开设于地埋箱一上的连通缺口一穿过与减速凸块一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板朝向第二减速带延伸并且由开设于地埋箱二上的连通缺口二穿过与减速凸块二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弹簧传动迟滞特性的智能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埋设于单向道路路面上的第一减速带以及第二减速带,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沿汽车行进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减速带均设置成高度可调,第一减速带与第二加速带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弹簧传动机构;
所述的第一减速带包括埋设于路面上并且开口向上布置的矩形地埋箱一,地埋箱一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路面的宽度方向,地埋箱一的开口所在平面与路面齐平,地埋箱一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减速凸块一,减速凸块一伸出至路面的上方并且减速凸块一的上端面设置于拱形结构,减速凸块一与地埋箱一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地埋箱一内设置有复位弹簧一,复位弹簧一的一端与地埋箱一的箱底连接、另一端与减速凸块一的底部连接并且复位弹簧一的弹力始终由地埋箱一的箱底指向减速凸块一;
所述的第二减速带包括埋设于路面上并且开口向上布置的矩形地埋箱二,地埋箱二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路面的宽度方向,地埋箱二的开口所在平面与路面齐平,地埋箱二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减速凸块二,减速凸块二伸出至路面的上方并且减速凸块二的上端面设置于拱形结构,减速凸块二与地埋箱二沿竖直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迪,
申请(专利权)人:张梦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