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661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土壤处理池,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土壤处理池均埋设于地下,调节池的进水处设置有格栅池,土壤处理池内部填充有碎石,碎石的内部具有至少两层以上的土壤层,每2‑3层土壤层之间均布设有通气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出水稳定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国城市化的进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多,随意排放不仅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严重影响了生活健康。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容易受到水质变化和季节性温度变化的影响,处理出水不能稳定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出水稳定达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土壤处理池,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土壤处理池均埋设于地下,调节池的进水处设置有格栅池,土壤处理池内部填充有碎石,碎石的内部具有至少两层以上的土壤层,每2-3层土壤层之间均布设有通气管道。优选地,还包括污泥回流管和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管的一端设置在沉淀池的下方,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位于厌氧池内,污泥回流泵设置在污泥回流管上。优选地,还包括鼓风机、曝气管、以及曝气器,曝气器位于接触氧化池内部的下方,曝气管的出气端与曝气器连通,曝气管的进气端与鼓风机的出气端连通。优选地,还包括送气管道,送气管道的进气端与鼓风机的出气端连通,送气管道的出气端与通气管道连通。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提升泵和第一提升管,第一提升泵固定设置在调节池内底部,第一提升管的进水端与第一提升泵的出水端固定连通,第一提升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厌氧池内且位于厌氧池的上部。优选地,厌氧池内填充有弹性填料。优选地,接触氧化池内填充有组合填料。优选地,沉淀池内填充有斜板填料。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提升泵和第二提升管,第二提升泵固定在集水池内底部,第二提升管的进水端与第二提升泵的出水端固定连通,第二提升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土壤处理池内且位于碎石的上方。优选地,还包括布水管,布水管设置在土壤处理池内部的上方且位于碎石的上方,布水管的进水端与第二提升管的出水端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污水经过厌氧接触氧化沉淀处理后,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氮、磷及悬浮物后进入土壤处理池,在土壤处理池内,污水通过土壤处理池内的微生物物理吸附、化学反应、生物净化后出水可达到国家最严排放标准,出水稳定达标。2、通过鼓风机供风,并由送气管道送入通气管道为土壤处理池提供充足溶解氧。3、通过布水管的设置使得布水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调节池,2-厌氧池,3-接触氧化池,4-沉淀池,5-集水池,6-土壤处理池,7-格栅池,8-碎石,9-土壤层,10-通气管道,11-污泥回流管,12-污泥回流泵,13-鼓风机,14-曝气管,15-曝气器,16-送气管道,17-第一提升泵,18-第一提升管,19-弹性填料,20-组合填料,21-斜板填料,22-第二提升泵,23-第二提升管,24-布水管。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调节池1、厌氧池2、接触氧化池3、沉淀池4、集水池5、以及土壤处理池6,调节池1、厌氧池2、接触氧化池3、沉淀池4、集水池5、以及土壤处理池6均埋设于地下,既不影响景观,又保证冬季处理效果。调节池1的进水处设置有格栅池7,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土壤处理池6内部填充有碎石8,碎石8的内部具有8层的土壤层9,土壤层9为人工土壤,每3层土壤层9之间均布设有通气管道10,具体的,碎石填充在位于土壤处理池下部的支撑上,支撑的下方为集水槽,土壤处理池处理后的水由集水槽收集,通过通气管道10给土壤处理池6提供充足的溶解氧,有机物通过土壤层9物理吸附、化学反应、生物净化后达标回用或排放。集水槽右侧下方设有出水口,用于与其他工程管道连接或直接排放。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泥回流管11和污泥回流泵12,污泥回流管11的一端设置在沉淀池4的下方,污泥回流管11的另一端位于厌氧池2内,污泥回流泵12设置在污泥回流管11上,沉淀池4清水进入集水池5,集水池5为后续处理提供水源,缓冲水质水量。进一步的,还包括鼓风机13、曝气管14、以及曝气器15,曝气器15位于接触氧化池3内部的下方,曝气管14的出气端与曝气器15连通,曝气管14的进气端与鼓风机13的出气端连通。通过曝气提供氧气,有利于分解污水中的有机质。进一步的,还包括送气管道16,送气管道16的进气端与鼓风机13的出气端连通,送气管道16的出气端与通气管道10连通。通过鼓风机13供风,并由送气管道16送入通气管道10为土壤处理池6提供充足溶解氧。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提升泵17和第一提升管18,第一提升泵17固定设置在调节池1内底部,第一提升管18的进水端与第一提升泵17的出水端固定连通,第一提升管18的出水端延伸至厌氧池2内且位于厌氧池2的上部。第一提升泵17根据调节池1水位高低启动或停止,为后续处理系统提供定量的水质。进一步的,厌氧池2内填充有弹性填料19,通过弹性填料19上的微生物厌氧分解水中有机物。进一步的,接触氧化池3内填充有组合填料20,通过组合填料20上的微生物在有氧状态下分解水中有机物,其中氧气由外置鼓风机13提供。进一步的,沉淀池4内填充有斜板填料21,经过接触氧化后的污水通过沉淀池4沉淀杂质,去除悬浮物;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11回流至厌氧池2厌氧分解。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提升泵22和第二提升管23,第二提升泵22固定在集水池5内底部,第二提升管23的进水端与第二提升泵22的出水端固定连通,第二提升管23的出水端延伸至土壤处理池6内且位于碎石8的上方。污水通过好氧厌氧沉淀处理后进入集水池5,此时已经处理掉大部分污染物质。通过第二提升泵22给土壤处理池6供水。进一步的,还包括布水管24,布水管24设置在土壤处理池6内部的上方且位于碎石8的上方,布水管24的进水端与第二提升管23的出水端连通。通过布水管24的设置使得布水更加均匀。处理方法:污水通过自流进入格栅池7,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1;污水在调节池1内,通过调节水质水量;调节池1出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n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土壤处理池,所述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土壤处理池均埋设于地下;/n所述调节池的进水处设置有格栅池;/n所述土壤处理池内部填充有碎石,所述碎石的内部具有至少两层以上的土壤层,每2-3层所述土壤层之间均布设有通气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土壤处理池,所述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土壤处理池均埋设于地下;
所述调节池的进水处设置有格栅池;
所述土壤处理池内部填充有碎石,所述碎石的内部具有至少两层以上的土壤层,每2-3层所述土壤层之间均布设有通气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污泥回流管和污泥回流泵;
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下方,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厌氧池内;
所述污泥回流泵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鼓风机、曝气管、以及曝气器;
所述曝气器位于所述接触氧化池内部的下方;
所述曝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曝气器连通,所述曝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鼓风机的出气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好氧土壤组合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送气管道;
所述送气管道的进气端与所述鼓风机的出气端连通,所述送气管道的出气端与所述通气管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好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文贵卢灿蓝卓辉蓝振福蓝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泰普斯福建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