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导线收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53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导线收纳器,包括盖板、拉杆和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柱,底板的一端设置有肩托;拉杆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弹簧,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环,在拉杆上靠近限位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勾形卡环、靠近套环的一侧设置有绕线柱二,拉杆安装在底板上,限位弹簧与定位柱连接;盖板上依次设置有绕线柱一、预留孔、开口一、卡销和开口二,绕线柱一和预留孔设置在盖板的一端,开口二设置在盖板的另一端,卡销设置在开口一的一端,盖板安装在拉杆的上方,且盖板与底板固定,勾形卡环和绕线柱二分别贯穿开口一和开口二达到盖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仪器设备简单,可单手操作,另一只手可进行绕线操作,使用方便,不易产生导线自旋打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导线收纳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把测量仪器连接导线整齐盘成易于重新展开线圈的收纳器。
技术介绍
在现场试验等过程中,需要快速展开导线盘和妥善收纳导线,徒手缠绕导线很容易造成导线展开过程中打结,收纳过程中线盘大小不一、不易收箱等情况,给现场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连接导线收纳器,该连接导线收纳器通过先8字法绕线再对折的方法制造对称的线圈扭转,从而达到消除导线线圈展开过程中自旋的目的。同时通过两根绕线柱可保证线圈的大小均匀,并且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线圈大小。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导线收纳器,其特征是,包括盖板、拉杆和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肩托;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环,在拉杆上靠近限位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勾形卡环、靠近套环的一侧设置有绕线柱二,所述拉杆安装在底板上,所述限位弹簧与定位柱连接;所述盖板上依次设置有绕线柱一、预留孔、开口一、卡销和开口二,所述绕线柱一和预留孔设置在盖板的一端,所述开口二设置在盖板的另一端,所述卡销设置在开口一的一端,所述盖板安装在拉杆的上方,且盖板与底板固定,所述勾形卡环和绕线柱二分别贯穿开口一和开口二达到盖板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限位柱,所述拉杆位于限位柱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柱一与盖板拆卸式连接,且绕线柱一与预留孔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进一步的,在使用时,把导线线材按照8字缠绕的方法交替缠绕在绕线柱一和绕线柱二的外周,所形成的8字型导线线圈经过对折自然形成交替反向的旋转度,重新展开使用时不产生过多自旋,不易造成自身缠绕打结。最终形成的导线线圈直径在H/2左右,根据装线箱的大小,可以根据现场工作需要调节绕线柱一与绕线柱二的间距H。收纳导线可以单手操作,将拇指伸入套环内可以向右拉,同时勾形卡环7向右移可以与卡销3一起夹紧导线线头,另一只手完成绕线后,松开套环,勾形卡环7松开导线线头,绕线柱二左移,导线线圈自然松弛方便取下,对折8字线圈为一个环形线圈并进行绑扎工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仪器设备简单,可单手操作,另一只手可进行绕线操作,现有技术主要以手工绕线,或者电机带动线盘轴转动从而自动绕线为主,前者难以控制线盘大小,后者设备笨重,不方便使用,且容易产生导线自旋打结。附图说明图1是连接导线收纳器缠线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盖板的主视图。图3是盖板的侧视图。图4是拉杆的主视图。图5是拉杆的侧视图。图6是底板的主视图。图中:绕线柱一1、开口一2、卡销3、开口二4、盖板5、绕线柱二6、勾形卡环7、限位弹簧8、拉杆9、限位柱10、11、12、13、定位柱14、肩托15、底板16、导线17、套环18、预留孔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中,一种连接导线收纳器,包括盖板5、拉杆9和底板16,底板16上设置有定位柱14,底板16的一端设置有肩托15;拉杆9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弹簧8,拉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环18,在拉杆9上靠近限位弹簧8的一侧设置有勾形卡环7、靠近套环18的一侧设置有绕线柱二6,拉杆9安装在底板16上,限位弹簧8与定位柱14连接;盖板5上依次设置有绕线柱一1、预留孔19、开口一2、卡销3和开口二4,绕线柱一1和预留孔19设置在盖板5的一端,开口二4设置在盖板5的另一端,卡销3设置在开口一2的一端,盖板5安装在拉杆9的上方,且盖板5与底板16固定,勾形卡环7和绕线柱二6分别贯穿开口一2和开口二4达到盖板5的上方。本实施例中,底板16上还设置有限位柱10、11、12、13,拉杆9位于限位柱10、11、12、13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绕线柱一1与盖板5拆卸式连接,且绕线柱一1与预留孔19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底板16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本收纳器主体结构由底板16、拉杆9、盖板5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盖板5上的开口一2和开口二4分别使拉杆9上的勾形卡环7和绕线柱二6伸出盖板5到达工作区,盖板5上的预留孔19是便于可旋下的绕线柱一1调整固定位置,以便调节两个绕线柱的中心间距H,即调节绕线圈的大小。限位弹簧8连接在拉杆9的末端和底板16的定位柱14上,限位弹簧8放松状态下勾形卡环7和绕线柱二6的位置分别在开口一2和开口二4的最左端,而绕线状态下,限位弹簧8处于拉伸状态,勾形卡环7和绕线柱二6的位置分别在开口一2和开口二4的最右端。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单只手臂操作该收纳器,以左手持收纳器为例,将底板16上的肩托15抵在肩部,左手拇指深入拉杆9上的套环18内,其他手指从外侧紧握底板16上的把手,可向外拉动拉杆9,分别固定在定位柱14和拉杆9末端的限位弹簧8被拉长,同时拉杆9上的勾形卡环7随拉杆9移动,移动到盖板5上的卡销3时形成闭环,可将导线17的一端限制住,以便继续绕线。沿着固定好的线端,依次将导线17逆时针绕过盖板5上的绕线柱一1,再顺时针绕过固定在拉杆9上的绕线柱二6,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绕线结束,可得到8字绕线的线盘。绕线结束后,松开拇指,在限位弹簧8的拉力下,拉杆9复位,勾形卡环7左移松开导线17的一端,同时绕线柱二6左移,松开线圈,这样可以取下整个线圈,并将8字线圈上下两端对折,并用胶带把上下端固定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环形线盘。取用线盘时,直接解开胶带,打开线圈,即可方便伸展为一根导线17,或者直接抓住线头一端甩开,不易产生明显的缠绕打结情况。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包括在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导线收纳器,其特征是,包括盖板(5)、拉杆(9)和底板(16),所述底板(16)上设置有定位柱(14),所述底板(16)的一端设置有肩托(15);所述拉杆(9)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弹簧(8),所述拉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环(18),在拉杆(9)上靠近限位弹簧(8)的一侧设置有勾形卡环(7)、靠近套环(18)的一侧设置有绕线柱二(6),所述拉杆(9)安装在底板(16)上,所述限位弹簧(8)与定位柱(14)连接;所述盖板(5)上依次设置有绕线柱一(1)、预留孔(19)、开口一(2)、卡销(3)和开口二(4),所述绕线柱一(1)和预留孔(19)设置在盖板(5)的一端,所述开口二(4)设置在盖板(5)的另一端,所述卡销(3)设置在开口一(2)的一端,所述盖板(5)安装在拉杆(9)的上方,且盖板(5)与底板(16)固定,所述勾形卡环(7)和绕线柱二(6)分别贯穿开口一(2)和开口二(4)达到盖板(5)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导线收纳器,其特征是,包括盖板(5)、拉杆(9)和底板(16),所述底板(16)上设置有定位柱(14),所述底板(16)的一端设置有肩托(15);所述拉杆(9)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弹簧(8),所述拉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环(18),在拉杆(9)上靠近限位弹簧(8)的一侧设置有勾形卡环(7)、靠近套环(18)的一侧设置有绕线柱二(6),所述拉杆(9)安装在底板(16)上,所述限位弹簧(8)与定位柱(14)连接;所述盖板(5)上依次设置有绕线柱一(1)、预留孔(19)、开口一(2)、卡销(3)和开口二(4),所述绕线柱一(1)和预留孔(19)设置在盖板(5)的一端,所述开口二(4)设置在盖板(5)的另一端,所述卡销(3)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自平洋陈友良郝建刚谢大幸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