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37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巡检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其中,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起落架本体、读写器天线;所述读写器天线设置于所述起落架本体中;所述起落架本体上设有供馈线穿过的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无人机在巡检前需要现场吊装读写器天线而导致的费时费力、不美观、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巡检
,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一种无人机。
技术介绍
随着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各行业对高效化、便捷化工作要求的提高,RFID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今,各行业普遍利用RFID技术对物品进行盘点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在电力、大型仓储等行业中,由于资产分布较广泛、分布环境较复杂,若仍依靠常规的人工RFID操作方式去盘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在电力行业中,采用了无人机巡检技术——在各个待巡检物上贴上电子标签,无人机携带读写器,且读写器的天线采用云台悬挂的方式吊装在无人机下方,当无人机位于待巡检物上方时即可读取到对应的电子标签信息,从而对数量较多、分布广泛或分布环境复杂的资产或物品进行高效巡检。然而,由于读写器天线尺寸较大,在巡检前需要现场安装,且安装工艺复杂,这无疑又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此外,暴露在外部的读写器天线不仅不美观,而且容易与外物发生碰撞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及一种无人机,以解决无人机在巡检前需要现场吊装读写器天线而导致的费时费力、不美观、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起落架本体、读写器天线;所述读写器天线设置于所述起落架本体中;所述起落架本体上设有供馈线穿过的开孔。进一步的,所述起落架本体包括:左架体,右架体,横杆;所述左架体包括左纵杆;所述右架体包括右纵杆;所述横杆连接左纵杆与右纵杆;所述读写器天线包括:两对偶极子天线;一对偶极子天线设置于所述左纵杆中,另一对偶极子天线设置于所述右纵杆中;两对偶极子天线通过两根导体连接,且导体设置于所述横杆中;所述左纵杆与所述右纵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两对偶极子天线所组成的天线波长的1/2。优选的,所述左纵杆与所述右纵杆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两对偶极子天线所组成的天线波长的1/2。进一步的,所述起落架本体包括:左架体,右架体;所述左架体包括第一左纵杆和第二左纵杆;所述右架体包括第一右纵杆和第二右纵杆;所述第二左纵杆与所述第二右纵杆之间通过第一横杆连接;所述读写器天线包括:第一偶极子天线和第二偶极子天线;第一偶极子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左纵杆中,第二偶极子天线设置于所述第二右纵杆中;第一偶极子天线与第二偶极子天线通过两根第一导体连接,且第一导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中;所述第二左纵杆与所述第二右纵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偶极子天线与所述第二偶极子天线所组成的天线波长的1/2。优选的,所述第二左纵杆与所述第二右纵杆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偶极子天线与所述第二偶极子天线所组成的天线波长的1/2。优选的,所述读写器天线以注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起落架本体中。优选的,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起落架本体上与所述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相对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焊接有开口线或馈线连接器,所述馈线通过所述开口线或所述馈线连接器与所述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由于将读写器天线直接设置于起落架本体中,且起落架本体上设有供馈线穿过的开孔,因此在无人机进行RFID巡检前,只需要将读写器天线通过馈线连接至读写器端口,而不需要再进行复杂的天线安装操作,从而能够大大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读写器天线隐藏于起落架本体中,使读写器天线与起落架本体形成一体,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天线暴露于外部而导致的不美观、易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人机,能够解决无人机在巡检前需要现场吊装读写器天线而导致的费时费力、不美观、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无人机起落架;所述无人机本体与所述无人机起落架之间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金属板或金属网;所述金属板或所述金属网设置于所述无人机本体与所述读写器天线之间。所述无人机与上述无人机起落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无人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无人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当两对偶极子天线的间距为半波长时的平面辐射方向图;图6为在图5的基础上在无人机本体与读写器天线之间增加金属板或金属网后的平面辐射方向图。附图标记说明11-左架体12-右架体13-横杆14-第一横杆15-第二横杆16-第三横杆110-左纵杆120-右纵杆21,22-设置于左纵杆110中的一对偶极子天线23,24-设置于右纵杆120中的一对偶极子天线25,26-设置于横杆13中的两根导体111-第一左纵杆112-第二左纵杆121-第一右纵杆122-第二右纵杆31,32-第一偶极子天线33,34-第二偶极子天线35,36-第一导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起落架和无人机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起落架本体和读写器天线,其中,读写器天线设置于起落架本体中,且起落架本体上设有供馈线穿过的开孔。该馈线用于连接读写器天线与读写器,具体地,馈线的一端与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连接,馈线的另一端与读写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连接,以将天线接收的信号传送给读写器或将读写器的输出数据传送给天线发射出去。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无人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起落架本体包括:左架体11,右架体12,横杆13。其中,左架体11包括左纵杆110和左斜杆,右架体12包括右纵杆120和右斜杆,左斜杆和右斜杆均从上往下向外倾斜,且左架体11和右架体12关于无人机的中心轴对称。横杆13连接左纵杆110与右纵杆120,优选地,左纵杆110与右纵杆120相互平行,且横杆13垂直于左纵杆110和右纵杆120。横杆13将左纵杆110等分为前左纵杆和后左纵杆、将右纵杆120等分为前右纵杆和后右纵杆。在起落架本体为上述结构的前提下,读写器天线包括与起落架本体一体设置的两对偶极子天线。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起落架本体、读写器天线;所述读写器天线设置于所述起落架本体中;所述起落架本体上设有供馈线穿过的开孔;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起落架本体上与所述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相对的位置;所述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焊接有开口线或馈线连接器,所述馈线通过所述开口线或所述馈线连接器与所述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起落架本体、读写器天线;所述读写器天线设置于所述起落架本体中;所述起落架本体上设有供馈线穿过的开孔;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起落架本体上与所述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相对的位置;所述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焊接有开口线或馈线连接器,所述馈线通过所述开口线或所述馈线连接器与所述读写器天线的馈电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本体包括:左架体(11),右架体(12),横杆(13);所述左架体(11)包括左纵杆(110);所述右架体(12)包括右纵杆(120);所述横杆(13)连接左纵杆(110)与右纵杆(120);所述读写器天线包括:两对偶极子天线(21,22;23,24);一对偶极子天线(21,22)设置于所述左纵杆(110)中,另一对偶极子天线(23,24)设置于所述右纵杆(120)中;两对偶极子天线(21,22;23,24)通过两根导体(25,26)连接,且所述两根导体(25,26)设置于所述横杆(13)中;所述左纵杆(110)与所述右纵杆(120)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两对偶极子天线(21,22;23,24)所组成的天线波长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杆(110)与所述右纵杆(120)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两对偶极子天线(21,22;23,24)所组成的天线波长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本体包括:左架体(11),右架体(12);所述左架体(11)包括第一左纵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赫赵军伟金学明杜鹃刘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