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动摩托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36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平衡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动摩托车,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倾转电机,所述倾转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所述陀螺仪转动;陀螺仪驱动板,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与所述陀螺仪电连接;倾转电机驱动板,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与所述倾转电机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平衡装置能够提高集成度而模块化,具有便于装配、空间利用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平衡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动摩托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平衡装置和具有所述自平衡装置的电动摩托车。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诸如电动摩托车等电动车辆,为保证自身平衡,设置有自平衡装置。自平衡装置通常配备相应的驱动板,这些驱动板设置于自平衡装置外的一个电控盒内,不仅整个系统复杂,不便于装配,占用较大空间,而且自平衡装置和电控盒之间需要连接很多线束,线束过长极易出现信号不稳定或者电磁干扰的情况,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平衡装置,该自平衡装置能够提高集成度而模块化,具有便于装配、空间利用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自平衡装置的电动摩托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自平衡装置,所述自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倾转电机,所述倾转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n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n倾转电机,所述倾转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所述陀螺仪转动;/n陀螺仪驱动板,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与所述陀螺仪电连接;/n倾转电机驱动板,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与所述倾转电机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
陀螺仪,所述陀螺仪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倾转电机,所述倾转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所述陀螺仪转动;
陀螺仪驱动板,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与所述陀螺仪电连接;
倾转电机驱动板,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与所述倾转电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仪设有随其转动的磁钢,所述陀螺仪驱动板设有用于读取所述磁钢的转动角度的磁编码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和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导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且位于所述陀螺仪驱动板和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端壁设有接口端子,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连接有中控线,所述中控线从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的下方延伸至所述接口端子且与所述接口端子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构造有第一散热凸台和第二散热凸台,所述陀螺仪驱动板上的发热元器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凸台接触导热,所述倾转电机驱动板上的发热元器件与所述第二散热凸台接触导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平衡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玉斌张强韦永存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