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楠松专利>正文

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16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包括加工设备主体,所述加工设备主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加工设备主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传输带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的外表面,所述加工设备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能够对软管进行切割并带动软管进行运输,节省人工运输的时间,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
本技术属于幕墙领域,特别涉及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气动压力软管有很多品种,一般采用PU原料来生产,质量稳定,耐高压,耐气候性,耐磨损,耐曲折,管体光滑柔韧,颜色鲜艳,弹性高,耐绕曲,弯曲半径小,现有的气动压力软管存在一定的弊端,当气动压力软管在使用时,有时需要人工进行运输与切割,这样非常的耗费时间,为此,我们提出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包括加工设备主体,所述加工设备主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加工设备主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传输带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的外表面,所述加工设备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切割圆轮,所述加工设备主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第三电机,且第一转轴活动安装于第三电机的内部正中心处。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加工设备主体的左端与第一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且第四电机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进行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弹簧,且第二转轴贯穿第四电机且第二转轴活动安装于第四电机的内部正中心处。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螺纹,且第一连接件的内部设置的螺纹与第一丝杆进行啮合。优选的,所述加工设备主体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通过设置有第一传动轮、第一电机、第二传动轮、第二电机、传输带,能够带动软管进行运输,节省人工运输的时间。2、该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通过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丝杆、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能够带动切割圆轮进行升降,在不需要进行切割时,可将圆轮进行收起。3、该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通过设置有第四电机、第二转轴、切割圆轮,能够对软管进行切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的局部视图。图3为本技术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的正视图。图中:1、加工设备主体;2、第一传动轮;3、第一电机;4、第二传动轮;5、第二电机;6、传输带;7、第三电机;8、第一转轴;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一丝杆;12、第一连接件;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第四电机;16、第二转轴;17、切割圆轮;18、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包括加工设备主体1,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轮2,所述第一传动轮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传动轮4,所述第二传动轮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传输带6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动轮2与第二传动轮4的外表面,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7,所述第三电机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杆11,所述第一丝杆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15,所述第四电机15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切割圆轮17,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8;所述所述第一转轴8贯穿第三电机7,且第一转轴8活动安装于第三电机7的内部正中心处;所述第一连接杆13贯穿加工设备主体1的左端与第一连接件12进行固定连接,且第四电机15通过第二连接杆14与第一连接杆1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弹簧,且第二转轴16贯穿第四电机15且第二转轴16活动安装于第四电机15的内部正中心处;所述第一连接件12的内部设置有螺纹,且第一连接件12的内部设置的螺纹与第一丝杆11进行啮合;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8,且控制面板18的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按钮。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在使用时,首先,将软管放置于加工设备主体1上的传输带6上,这时第一电机3带第一传动轮2进行旋转你,第二电机5带动第二传动轮4进行旋转,当第一传动轮2与第二传动轮4进行旋转时,传输带6从而进行运作对地板进行运输,这时裁切加工设备主体1内的第三电机7通过第一转轴8带动第一齿轮9进行旋转,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0啮合,从而可带动第二齿轮10内的第一丝杆11进行旋转,当第一丝杆11进行旋转时,第一连接件12于第一丝杆11上进行升降,当第一连接件12进行升降时,通过第一连接杆13带动第二连接杆14进行升降,第二连接杆14带动第四电机15进行升降,而第四电机15通过第二转轴16带动切割圆轮17进行旋转切割,控制面板18控制所有电机进行运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包括加工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轮(2),所述第一传动轮(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传动轮(4),所述第二传动轮(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传输带(6)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动轮(2)与第二传动轮(4)的外表面,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7),所述第三电机(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杆(11),所述第一丝杆(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15),所述第四电机(15)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切割圆轮(17),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8)。/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动压力软管的加工设备,包括加工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轮(2),所述第一传动轮(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传动轮(4),所述第二传动轮(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传输带(6)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传动轮(2)与第二传动轮(4)的外表面,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7),所述第三电机(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9)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杆(11),所述第一丝杆(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15),所述第四电机(15)的右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切割圆轮(17),所述加工设备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普群李庆和
申请(专利权)人:张楠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