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自平衡工作台,包括工作平台和连接底板,工作平台下方通过柔性连接绳设有中空重力球,柔性连接绳一端与中空重力球相连,柔性连接绳另一端通过安装栓设在工作平台下方,安装栓沿工作平台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安装栓下端设置有内球头孔;连接底板上设有液压缸,连接底板内部设有蓄流腔和与导通管,蓄流腔内装设液压油,蓄流腔下侧的连接底板上设有堵头,蓄流腔上侧的连接底板上连通设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下端通过导通管与液压缸下端相连,内螺纹管内设有调节螺母,液压缸顶端通过球头与安装栓的内球头孔转动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流体自平衡工作台,能有效解决现有平衡装置随着工作场景变换存在平衡调节费时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自平衡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流体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流体自平衡工作台。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民用生活中,通常需要保持水平状态,以保持较好的舒适性,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货物的平衡性,航海罗盘的陀螺仪采用高速回转的方式获取平衡的状态和水平的效果。以建筑过程中使用经纬仪为例,无论是利用传统的普通光学方式还是现代激光的方式,都需要良好的工作平面以进行测量。目前主要是通过三点支撑一个平面的原理微调,工作的平面通过气泡式的水平判断标仪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和工作中,由于工作场景的变换以及在现场中多样性的需求,对于工作平面的调节特别困难和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自平衡工作台,能有效解决现有平衡装置随着工作场景变换存在平衡调节费时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自平衡工作台,包括工作平台和连接底板,所述工作平台的下方通过三根等长的柔性连接绳设置有中空重力球,所述柔性连接绳一端与中空重力球固定相连,柔性连接绳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栓设置在工作平台下方,所述安装栓沿工作平台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安装栓的下端设置有内球头孔;所述连接底板上设置有竖直布置且与安装栓位置一致的液压缸,连接底板内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蓄流腔和与蓄流腔连通设置的导通管,所述蓄流腔内装设液压油,蓄流腔下侧的连接底板上设置有堵头,蓄流腔上侧的连接底板上连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下端通过导通管与所述液压缸下端相连,所述内螺纹管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导通管的调节螺母,所述液压缸的顶端通过球头与安装栓的内球头孔转动相连。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工作平台和连接底板均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顶角均作圆角处理,所述安装栓和液压缸均设置在三角形的顶角处。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调节螺母的下端延伸至导通管下方的蓄流腔内,调节螺母上段设置有外螺纹,调节螺母下段为平滑的圆柱形、且沿其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三个圆锥槽,圆锥槽的截面由调节螺母上段指向调节螺母下段逐渐增大,所述调节螺母与导通管之间通过转动达到打通、半通和关闭状态,关闭状态为调节螺母圆柱部分与导通管相对时阻止液体流动,打通状态为调节螺母圆锥槽与导通管相对时形成液体流动。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工作平台的中心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显示气泡的水准槽。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中空重力球内装设配重物质,中空重力球的底部设置有排放孔,排放孔内通过螺纹设置有调节螺塞。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蓄流腔呈圆形,且蓄流腔设置堵头的一侧向堵头处设置斜坡。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柔性连接绳远离中空重力球的一端通过吊耳与安装栓转动相连。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安装栓贯穿工作平台向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组件的螺栓,所述连接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在机体上的连接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流体自平衡工作台,设置工作平台、中空重力球、连接底板和液压缸,利用三点共面的原理以确定同一平面状态,以重力的方式实现自动定心,确保工作平台处于水平状态,并且在工作平台上设置透明的观察窗,用于观察内部气泡的情况,只有气泡绝对回归中点时候才能算是水平面;工作平台下方的安装栓通过球头与液压缸相连,可实现多个方向上的自由活动,以三点共面的方式当平面发生倾斜时,在液压缸的作用下实现球头的上升或下降,通过球头连接形成有效的稳定连接;在连接底板内设置蓄流腔和导通管,通过连通器原理,在密闭空间实现互逆作用;而柔性连接绳与中空重力球相互作用,通过吊耳作用在液压缸上发生位置变化,从而调整平衡;本技术的流体自平衡工作台,具有广泛的拓展应用空间,动态的自动平衡和静态的高强度稳定连接,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在柔性状态下保证工件的平稳,以恢复设定的平衡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流体自平衡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工作平台的剖开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连接底板的剖开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调节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流体自平衡工作台自调状态示意图。图中:1.工作平台;11.观察窗;12.水准槽;2.安装栓;21.螺栓;22.吊耳;23.内球头孔;3.中空重力球;31.调节螺塞;4.连接底板;41.内螺纹管;42.调节螺母;421.外螺纹;422.调节螺母圆柱部分;423.圆锥槽;424.转动杆;43.连接孔;44.导通管;45.堵头;46.蓄流腔;5.柱塞缸;51.柱塞;52.球头;6.柔性连接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5所示,一种流体自平衡工作台,包括工作平台1和连接底板4,工作平台1的下方通过三根等长的柔性连接绳6设置有中空重力球3,中空重力球3内充盈配重物质(可以为机油、细沙或水),中空重力球3的底部设置有排放孔,排放孔内通过螺纹设置有调节螺塞31,增加配重物质一方面能够增加其比重,另一方面液体其形态会随着重力的变化而调节其重心以利于自动寻找水平面,这里配重物质需充盈内部,使质心与形心重合,提高自平衡效果,其底部设置的调节螺塞方便充料或放料;柔性连接绳6一端与中空重力球3固定相连,柔性连接绳6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栓2设置在工作平台1下方,安装栓2沿工作平台1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安装栓2的下端设置有内球头孔23;连接底板4上设置有竖直布置且与安装栓2位置一致的柱塞缸5,连接底板4内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蓄流腔46和与蓄流腔46连通设置的导通管44,蓄流腔46内装设液压油,蓄流腔46下侧的连接底板4上设置有堵头45,蓄流腔46上侧的连接底板4上连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内螺纹管41,内螺纹管41下端通过导通管44与柱塞缸5下端相连,内螺纹管41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导通管44的调节螺母42,柱塞缸5内通过在柱塞51端部安装球头52且与安装栓2的内球头孔23转动相连;内球头孔与球头相互配合,实现多个方向上的自由活动,以三点供面的方式当平面发生倾斜时,在伸缩杆的作用下实现球头的上升或下降,通过球头连接形成有效的稳定连接。本实施例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将工作平台1和连接底板4均设置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顶角均作圆角处理,安装栓2和柱塞缸5均设置在三角形的顶角处;这里不局限于三角形,工作平台和连接底板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工作平台1的中心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11,观察窗1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显示气泡的水准槽12,透明观察窗便于观察内部气泡的情况,在水平面上只有气泡绝对回归中点的时候才能算水平,也可以在平面上任意方向进行标示。如图4所示,调节螺母42的下端延伸至导通管44下方的蓄流腔46内,调节螺母42上段设置有外螺纹421,调节螺母42下段为平滑的圆柱形、且沿其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三个圆锥槽423,圆锥槽423的截面由调节螺母42上段指向调节螺母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自平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和连接底板,所述工作平台的下方通过三根等长的柔性连接绳设置有中空重力球,所述柔性连接绳一端与中空重力球固定相连,柔性连接绳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栓设置在工作平台下方,所述安装栓沿工作平台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安装栓的下端设置有内球头孔;所述连接底板上设置有竖直布置且与安装栓位置一致的液压缸,连接底板内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蓄流腔和与蓄流腔连通设置的导通管,所述蓄流腔内装设液压油,蓄流腔下侧的连接底板上设置有堵头,蓄流腔上侧的连接底板上连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下端通过导通管与所述液压缸下端相连,所述内螺纹管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导通管的调节螺母,所述液压缸的顶端通过球头与安装栓的内球头孔转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自平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和连接底板,所述工作平台的下方通过三根等长的柔性连接绳设置有中空重力球,所述柔性连接绳一端与中空重力球固定相连,柔性连接绳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栓设置在工作平台下方,所述安装栓沿工作平台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安装栓的下端设置有内球头孔;所述连接底板上设置有竖直布置且与安装栓位置一致的液压缸,连接底板内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蓄流腔和与蓄流腔连通设置的导通管,所述蓄流腔内装设液压油,蓄流腔下侧的连接底板上设置有堵头,蓄流腔上侧的连接底板上连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下端通过导通管与所述液压缸下端相连,所述内螺纹管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导通管的调节螺母,所述液压缸的顶端通过球头与安装栓的内球头孔转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自平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和连接底板均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顶角均作圆角处理,所述安装栓和液压缸均设置在三角形的顶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自平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的下端延伸至导通管下方的蓄流腔内,调节螺母上段设置有外螺纹,调节螺母下段为平滑的圆柱形、且沿其周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