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75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3
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螺旋出口管(2)外壁的不同高度分别引出连接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和第三出口(10)。充分利用了旋风分离器的颗粒分离原理,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由于颗粒所受的离心力远大于重力和惯性力,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通过控制反旋气流量控制反旋气流夹带颗粒的粒径分布,通过增加旋风气体出口管的数量,一次性收集不同粒径分布的细粉,从而实现一次性颗粒分级。通过采用并行分出多个气体出口管,一次性收集不同粒径分布的经反旋气流夹带的细粉,一次性完成细颗粒的分级,只利用一台旋风分离器,就可以获得较高分离效率,降低系统压降,减少设备投资,并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旋风分离器设备的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
技术介绍
旋风分离器是用于气固体系或者液固体系的分离的一种设备。工作原理为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弹性大、效率较高、管理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用于捕集直径5~10μm以上的粉尘,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特别适合粉尘颗粒较粗,含尘浓度较大,高温、高压条件下,也常作为流化床反应器的内分离装置,或作为预分离器使用,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一种分离设备。常用的切流切向导入式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结构是一个圆锥形筒,筒上段切线方向装有一个气体入口管,圆筒顶部装有插入筒内一定深度的排气管,锥形筒底有接受细粉的出粉口。含尘气流一般以12—30m/s速度由进气管进入旋风分离器时,气流将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筒体呈螺旋形向下朝锥体流动。此外,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器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器壁附近的向下轴向速度的动量沿壁面下落,进入排灰管,由出粉口落入收集袋里。旋转下降的外旋气流,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向分离器的中心部分流入,形成向心的径向气流,这部分气流就构成了旋转向上的内旋流。内、外旋流的旋转方向是相同的。最后净化气经排气管排出器外,一部分未被分离下来的较细尘粒也随之逃逸。自进气管流入的另一小部分气体,则通过旋风分离器顶盖,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当到达排气管下端时,与上升的内旋气流汇合,进入排气管,于是分散在这部分上旋气流中的细颗粒也随之被带走,并在其后用袋滤器或湿式除尘器捕集。通常情况下,旋风分离器气流中的粉体经过旋风分离器时,粗颗粒被灰斗收集下来,细颗粒被反旋的气流夹带至气体出口管从而被进一步收集,如果需要对细粉进一步进行分级,必须再次使用颗粒分级设备分级。现有常规旋风分离器在工作时可能会存在明显的不足,即:如果需要对细粉进一步分级,必须在旋风出口下游增加细粉的收集装置后,再增加一台颗粒分级设备,这样的话,投资大大增加,而且设备安装成本和安装空间成倍增加,同时,必然会使得系统压降增加,能耗增加近一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弥补以上技术缺陷,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罐体、螺旋出口管、灰斗、旋风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罐体外壁上安装旋风入口,罐体顶部安装螺旋出口管,罐体底部安转灰斗,螺旋出口管外壁的不同高度分别引出连接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尤其是,螺旋出口管底部伸入罐体,并且,螺旋出口管底部端面低于旋风入口的中轴线。尤其是,罐体下部通过椎管形状的漩涡罩连接灰斗。尤其是,灰斗底端有粗粉出口。尤其是,灰斗外壁连接安装有二次风入口。尤其是,旋风入口截面积与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的截面积之和相等。尤其是,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的截面积之比为1:3:5。尤其是,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上分别安装引风机。尤其是,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的内端分别位于螺旋出口管内底部、中部和上部。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通过采用并行分出多个气体出口管,一次性收集不同粒径分布的经反旋气流夹带的细粉,一次性完成细颗粒的分级,只利用一台旋风分离器,就可以获得较高分离效率,降低系统压降,减少设备投资,并降低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罐体、2-螺旋出口管、3-漩涡罩、4-灰斗、5-旋风入口、6-二次风入口、7-粗粉出口、8-第一出口、9-第二出口、10-第三出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原理在于,充分利用了旋风分离器的颗粒分离原理,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由于颗粒所受的离心力远大于重力和惯性力,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本技术中,通过控制反旋气流量控制反旋气流夹带颗粒的粒径分布,通过增加旋风气体出口管的数量,一次性收集不同粒径分布的细粉,从而实现一次性颗粒分级。本技术包括:罐体1、螺旋出口管2、灰斗4、旋风入口5、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和第三出口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罐体1外壁上安装旋风入口5,罐体1顶部安装螺旋出口管2,罐体1底部安转灰斗4,螺旋出口管2外壁的不同高度分别引出连接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和第三出口10。前述中,螺旋出口管2底部伸入罐体1,并且,螺旋出口管2底部端面低于旋风入口5的中轴线。前述中,罐体(1)下部通过椎管形状的漩涡罩3连接灰斗4。前述中,灰斗4底端有粗粉出口7。前述中,灰斗4外壁连接安装有二次风入口6。前述中,旋风入口5的截面积与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第三出口10的截面积之和相等。前述中,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第三出口10的截面积之比为1:3:5。前述中,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第三出口10上分别安装引风机。前述中,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第三出口10的内端分别位于螺旋出口管2内底部、中部和上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顺利收集不同粒径分布的粉体,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第三出口10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气体出口管组件,甚至可以在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第三出口10上再增设必要的专业辅助装置,以满足一次性获得不同粒径分布的粉体的需要。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工作时,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由旋风入口5沿切向进入罐体1内的粉尘气流,与罐体1内壁螺旋碰撞,固体颗粒以不同粒径和密度分层分离,粗粉直接下落入灰斗4,灰斗4上二次风入口6引入二次气流上行,对粗粉再一次分离,助力旋风效果,上行气流进入螺旋出口管2,在盘旋上行时,流量、流速控制逐步分离,不同粒径成分在螺旋出口管2内不同高位聚集,并分别由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第三出口10分别引出。本技术实施例中,作为进一步拓展,还可以根据实验,结合设备自身条件以及具体处理的物料不同,对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第三出口10的多管结构进行增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包括罐体(1)、螺旋出口管(2)、灰斗(4)、旋风入口(5)、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和第三出口(10);其特征在于,罐体(1)外壁上安装旋风入口(5),罐体(1)顶部安装螺旋出口管(2),罐体(1)底部安转灰斗(4),螺旋出口管(2)外壁的不同高度分别引出连接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和第三出口(10)。/n

【技术特征摘要】
1.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包括罐体(1)、螺旋出口管(2)、灰斗(4)、旋风入口(5)、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和第三出口(10);其特征在于,罐体(1)外壁上安装旋风入口(5),罐体(1)顶部安装螺旋出口管(2),罐体(1)底部安转灰斗(4),螺旋出口管(2)外壁的不同高度分别引出连接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9)和第三出口(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螺旋出口管(2)底部伸入罐体(1),并且,螺旋出口管(2)底部端面低于旋风入口(5)的中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罐体(1)下部通过椎管形状的漩涡罩(3)连接灰斗(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料反旋气流量控制多粒径分布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灰斗(4)底端有粗粉出口(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希海
申请(专利权)人:询莱流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