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用导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64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用导向器,包括刚性弧,和分别设置在刚性弧两端的定位结构和导向结构,其中定位结构适于定位在腓骨小头的位置,导向结构适于将克氏针向着定位结构的方向导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向器,在使用时,先通过透视,确定克氏针的打入位置,然后将定位结构定位在腓骨小头位置,将导向结构调整至与克氏针的入针位置相对,做适当固定后(人工辅助固定),即可使用相关工具将克氏针打入,由于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克氏针能够较为确定地向着腓骨小头的方向打入,从而保证克氏针的方向不偏移,并且确保两枚克氏针平行置入,从而基本能够保证入针一次性成功,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和入针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用导向器
本技术涉及骨科截骨用辅助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用导向器。
技术介绍
随着老龄人口基数的增加,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率逐年上升。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晰,既往文献证实生物力学因素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内侧间室的应力集中和软骨变性是膝骨关节炎的最终环节。胫骨高位截骨术是通过矫正下肢力线,使膝关节主要负重点转移至软骨相对完整的外侧间室,以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推迟或避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需要对胫骨内侧进行张开截骨,以纠正胫骨近端的内翻角度,从而纠正整个下肢的负重力线。具体是从胫骨近端内侧固定测量位置,向着腓骨小头的方向截骨,之后进行截骨区域的撑开操作,矫正胫骨近端关节面与胫骨力线之间的角度。传统的截骨方式一般是在透视后盲打,即打入两对平行的克氏针,然后使用摆锯紧贴一对平行的克氏针截骨。传统的这种打入克氏针的方式,没有工具辅助,容易发生偏斜,打入后需要透视,一旦发生偏斜就要纠正,导致手术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的导向工具,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中克氏针打入时的导向,导致克氏针容易发生偏斜进而导致手术效率低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导向器。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用导向器,包括:刚性弧,成弧形弯折;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刚性弧的一端,适于定位在腓骨小头的位置;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刚性弧的另一端,适于将克氏针向着所述定位结构的方向导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环,所述定位环适于套设在腓骨小头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主体,具有朝向所述定位环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定位环的第二端;第一导向通孔,为两个,平行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内部;且同时穿过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通孔的位于所述第一端的中心连线具有第一中点,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通孔的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中心连线具有第二中点,所述第一中点和所述第二中点的连线的延长线,穿过所述定位环的中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中间套筒,适于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部,所述中间套筒具有具有第二导向通孔,所述第二导向通孔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同心设置;所述中间套筒至少为一个,不同的所述中间套筒的所述第二导向通孔的大小与不同的克氏针的外径相匹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套筒的长度为相应克氏针长度的1/3~2/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套筒具有插入端和非插入端,所述非插入端的外部设有环形凸缘。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通孔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所述刚性弧所在平面平行或共面。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胫骨高位截骨术用导向器,包括刚性弧,和分别设置在刚性弧两端的定位结构和导向结构,其中定位结构适于定位在腓骨小头的位置,导向结构适于将克氏针向着定位结构的方向导向;本技术的导向器,在使用时,先通过透视,确定克氏针的打入位置,然后将定位结构定位在腓骨小头位置,将导向结构调整至与克氏针的入针位置相对,做适当固定后(人工辅助固定),即可使用相关工具将克氏针打入,由于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克氏针能够较为确定地向着腓骨小头的方向打入,从而保证克氏针的方向不偏移,并且确保两枚克氏针平行置入,从而基本能够保证入针一次性成功,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和入针质量。2.本技术的导向器,定位结构为定位环,定位环适于套设在腓骨小头上,定位环的设计,便于手术实施时候的方便快捷,直接将定位环套设在腓骨小头上,稍加施力固定住即可,简单有效。3.本技术的导向器,导向结构包括导向主体,导向主体具有朝向定位环的第一端和远离定位环的第二端,第一导向通孔为两个,平行设置在导向主体的内部,且同时穿过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第一导向通孔的位于第一端的中心连线具有第一中点,两个第一导向通孔的位于第二端的中心连线具有第二中点,第一中点和第二中点的连线的延长线,穿过定位环的中心;上述设置,能够保证两根插入的克氏针所在平面为穿过定位环中心的平面,方便医生操作时候的判断。4.本技术的导向器,还包括中间套筒,中间套筒适于套设在导向通孔内部,具有第二导向通孔,第二导向通孔与第一导向通孔同心设置;中间套筒至少为一个,不同的中间套筒的第二导向通孔的大小与不同的克氏针的外径相匹配;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不同外径的克氏针,均可通过中间套筒、导向主体实现精准入针。5.本技术的导向器,中间套筒长度为相应克氏针长度的1/3~2/3,设定具有上述长度的中间套筒,能够更加准确地限定克氏针的入针方向,避免偏斜。6.本技术的导向器,中间套筒具有插入端和非插入端,非插入端的外部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可以避免中间套筒的操作端(即非插入端)完全没入第二导向通孔,方便操作。7.本技术的导向器,两个第一导向通孔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与刚性弧所在平面平行或共面,这样医生通过看刚性弧所在平面,即可知道将要插入的两个克氏针所限定的平面,方便术中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图1是本技术胫骨高位截骨导向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视图。附图标记:1、刚性弧;2、定位环;3、导向主体;30、第一导向通孔;31、第一端;32、第二端;4、中间套筒;40、第二导向通孔;41、插入端;42、非插入端;43、环形凸缘;A、第一中点;B、第二中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用导向器,如图1-2所示,包括:刚性弧1,成弧形弯折;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刚性弧1的一端,适于定位在腓骨小头的位置;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刚性弧1的另一端,适于将克氏针向着所述定位结构的方向导向。本实施例的导向器,在使用时,先通过透视,确定克氏针的打入位置,然后将定位结构定位在腓骨小头位置,将导向结构调整至与克氏针的入针位置相对,做适当固定后(人工辅助固定),即可使用相关工具将克氏针打入,由于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克氏针能够较为确定地向着腓骨小头的方向打入,从而保证克氏针的方向不偏移,并且确保两枚克氏针平行置入,从而基本能够保证入针一次性成功,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和入针质量。具体的,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环2,所述定位环2适于套设在腓骨小头上。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主体3,具有朝向所述定位环2的第一端31,和远离所述定位环2的第二端32;第一导向通孔30,为两个,平行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3内部;且同时穿过所述第一端31和所述第二端32;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通孔30的位于所述第一端31的中心连线具有第一中点A,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用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刚性弧(1),成弧形弯折;/n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刚性弧(1)的一端,适于定位在腓骨小头的位置;/n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刚性弧(1)的另一端,适于将克氏针向着所述定位结构的方向导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用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刚性弧(1),成弧形弯折;
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刚性弧(1)的一端,适于定位在腓骨小头的位置;
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刚性弧(1)的另一端,适于将克氏针向着所述定位结构的方向导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环(2),所述定位环(2)适于套设在腓骨小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
导向主体(3),具有朝向所述定位环(2)的第一端(31),和远离所述定位环(2)的第二端(32);
第一导向通孔(30),为两个,平行设置在所述导向主体(3)内部;且同时穿过所述第一端(31)和所述第二端(32);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通孔(30)的位于所述第一端(31)的中心连线具有第一中点(A),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通孔(30)的位于所述第二端(32)的中心连线具有第二中点(B),所述第一中点(A)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淼万连平孔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