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功夫茶具系统,包括机械手臂和茶具,所述茶具包括茶杯和茶壶,还包括控制系统、声纹感应模块、声纹识别模块、储存器、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声纹感应模块、声纹识别模块、储存器和均设置在机械手臂上,所述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机械手臂和茶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茶杯底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网络连接,所述声纹感应模块和储存器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电连接;该系统智能化程度高,能够全自动倒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功夫茶具系统
本技术涉及茶具
,具体为一种智能功夫茶具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所以,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在中国饮茶的发展史上,无论是饮茶习俗,还是茶类加工,都经历了许多变化。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智能茶具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例如申请号为201720018641.9的一种智能电控茶具,包括底座和茶碗,底座包括上底座、圆盘和下底座,上底座底部与圆盘连接,圆盘上表面内凹并且与上底座之间形成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一侧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出水口,下底座与圆盘底部连接,下底座内部设有电机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电机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端连接一转轴,转轴贯穿连接上底座,转轴顶端连接一齿盘,上底座顶部设有凸块和第一出水孔,上底座底部设有第二出水孔,上底座通过齿盘与茶碗啮合连接,茶碗底部设有可与齿盘啮合的齿槽,茶碗底部设有第三出水孔,第三出水孔内部设有一碰珠。虽然上述专利实现了自动化泡茶,但是倒茶仍然需要操作者手动操作,而刚泡好的茶,温度很高,一不小心就会烫伤操作者,造成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功夫茶具系统,智能化程度高,能够全自动倒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功夫茶具系统,包括机械手臂和茶具,所述茶具包括茶杯和茶壶,还包括控制系统、声纹感应模块、声纹识别模块、储存器、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声纹感应模块、声纹识别模块、储存器和均设置在机械手臂上,所述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机械手臂和茶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茶杯底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网络连接,所述声纹感应模块和储存器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电连接。进一步,所述茶具还包括茶具座,所述茶具座上设置有水槽,所述茶具座上可拆卸连接有木栅,所述木栅上设置有疏水孔。进一步,所述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包括位置传感器和位置感应器。进一步,所述茶壶包括茶身、茶盖和壶嘴;所述茶身上设置有夹持槽,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夹持槽中。进一步,所述机械手臂包括底座、旋转臂和夹持臂;所述控制系统、声纹感应模块、声纹识别模块、储存器均设置在底座内部,所述夹持臂上设置有位置感应器。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将茶壶中的茶水烧开,操作者用语音进行操作,例如发出“倒茶”指令,机械手臂上的声纹感应模块接收到指令后发送给声纹识别模块,声纹识别模块从储存器中调取声纹特征进行比对,比对完成后将指令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手臂进行夹持操作,机械手臂上和茶壶上的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匹配,机械手臂将茶壶提起,而茶杯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操作者根据实际需求放置相应数量的茶杯,控制系统感应到每个茶杯的压力位置后,控制机械手臂将茶水倒入该位置的茶杯中,完成茶水的自动冲泡以及倒茶。该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全程由机械手臂完成,避免了刚烧开的茶水烫伤操作者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茶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机械手臂1、底座102、旋转臂103、夹持臂104、茶具2、茶杯202、茶壶203、控制系统3、声纹感应模块4、声纹识别模块5、储存器7、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8、位置传感器802、位置感应器803、压力传感器9、木栅10、茶具座11、疏水孔12、茶身13、茶盖14、壶嘴15、夹持槽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智能功夫茶具系统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功夫茶具2系统,包括机械手臂1和茶具2,所述茶具2包括茶杯202和茶壶203,还包括控制系统3、声纹感应模块4、声纹识别模块5、储存器7、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8和压力传感器9;所述控制系统3、声纹感应模块4、声纹识别模块5、储存器7和均设置在机械手臂1上,所述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8分别设置在机械手臂1和茶壶203上,所述压力传感器9设置在茶杯202底部;所述控制系统3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5、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8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3与压力传感器9网络连接,所述声纹感应模块4和储存器7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5电连接。本实施例中,茶杯202和茶壶203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自动烧水技术,而声纹感应模块4、声纹识别模块5、储存器7、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8和压力传感器9均采用现有技术的设备,故不再对型号、款式进行阐述;使用时,将茶壶203中的茶水烧开,操作者用语音进行操作,例如发出“倒茶”指令,机械手臂1上的声纹感应模块4接收到指令后发送给声纹识别模块5,声纹识别模块5从储存器7中调取声纹特征进行比对,比对完成后将指令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3控制机械手臂1进行夹持操作,机械手臂1上和茶壶203上的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8匹配,机械手臂1将茶壶203提起,而茶杯202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操作者根据实际需求放置相应数量的茶杯202,控制系统3感应到每个茶杯202的压力位置后,控制机械手臂1将茶水倒入该位置的茶杯202中,完成茶水的自动冲泡以及倒茶。该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全程由机械手臂1完成,避免了刚烧开的茶水烫伤操作者的危险。本实施例中,所述茶具2还包括茶具座11,所述茶具座11上设置有水槽,所述茶具座11上可拆卸连接有木栅10,所述木栅10上设置有疏水孔12。茶具座11的设置,溢出来的水通过疏水孔12流入到木栅10下方的水槽中,避免溢出来的水流到桌子上,造成卫生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8包括位置传感器802和位置感应器803;所述茶壶203包括茶身13、茶盖14和壶嘴15;所述茶身13上设置有夹持槽16,所述位置传感器802设置在夹持槽16中;所述机械手臂1包括底座102、旋转臂103和夹持臂104;所述控制系统3、声纹感应模块4、声纹识别模块5、储存器7均设置在底座102内部,所述夹持臂104上设置有位置感应器803。夹持原理:当操作者发出指令,机械手臂1中的控制系统3接收到该指令后,通过位置感应器803匹配位置传感器802的位置,控制系统3控制旋转臂103旋转,弯曲等操作,使得夹持臂104能够插入到夹持槽16中,实新夹持槽16和茶身13的固定,然后控制系统3感应压力传感器9的位置,控制旋转臂103将茶身13移动至压力传感器9处(即茶杯202的位置),弯曲旋转臂103,将茶倒入茶杯202中,最后,旋转臂103将茶身13放回原处,完成倒茶的工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功夫茶具系统,包括机械手臂和茶具,所述茶具包括茶杯和茶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声纹感应模块、声纹识别模块、储存器、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声纹感应模块、声纹识别模块、储存器和均设置在机械手臂上,所述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机械手臂和茶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茶杯底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网络连接,所述声纹感应模块和储存器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功夫茶具系统,包括机械手臂和茶具,所述茶具包括茶杯和茶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声纹感应模块、声纹识别模块、储存器、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声纹感应模块、声纹识别模块、储存器和均设置在机械手臂上,所述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机械手臂和茶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茶杯底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非接触式位置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网络连接,所述声纹感应模块和储存器分别与声纹识别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功夫茶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具还包括茶具座,所述茶具座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诗云,张彦潮,肖吉忠,龚东红,程启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缇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