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
本技术涉及伞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自动开收伞,其开收伞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于伞中棒内的开伞弹簧、子弹头、一端连接子弹头并绕经中棒和下巢上设置的滑轮的拉索等部件来实现的,而且通常是通过在中棒内腔设置的开伞弹簧提供伸展中棒的动力。公开号为CN20682217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自动伞,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中棒、固定于该中棒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该中棒的下巢、安装在中棒内腔的开伞弹簧和内导管、子弹头、拉索、以及设置于中棒和下巢上的滑轮;开伞弹簧套在内导管外;设置于中棒的滑轮安装在一滑轮座内,该滑轮座固定于内导管顶部,且该滑轮座被套在开伞弹簧内;上巢上设置有滑轮,拉索一端连接子弹头并依次绕经中棒内的滑轮和上巢处的滑轮后引出中棒外。上述方案中解决了力气较小的使用者如老人、儿童或女性来说使用颇为不便的问题,但是由于弹簧过长,使得弹簧在收缩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弯曲,从而影响中棒的使用。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包括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伞中棒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1)、一节或以上中管(2)和一节外管(3),所述伞中棒的内腔安装有开伞弹簧(4),所述开伞弹簧(4)由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组成,所述中管(2)的顶端连接有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的中部开设有竖向通孔(52),所述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均安装于外管(3)的内腔,所述第二弹簧(42)穿过竖向通孔(52)并抵接在内管(1)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41)套在第二弹簧(42)外侧,且第一弹簧(41)的底端抵接在限位件(5)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包括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伞中棒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1)、一节或以上中管(2)和一节外管(3),所述伞中棒的内腔安装有开伞弹簧(4),所述开伞弹簧(4)由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组成,所述中管(2)的顶端连接有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的中部开设有竖向通孔(52),所述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均安装于外管(3)的内腔,所述第二弹簧(42)穿过竖向通孔(52)并抵接在内管(1)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41)套在第二弹簧(42)外侧,且第一弹簧(41)的底端抵接在限位件(5)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42)的外径等于竖向通孔(52)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开收多折伞用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41)的线径大于第二弹簧(42)的线径,所述第一弹簧(41)的外径大于第二弹簧(42)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军,郑冲芬,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开拓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