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413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链。若将外板(12)的销孔中心距离设为P1',将内板的衬套孔中心距离设为P2,将销(13)与衬套(17)的间隙设为Cl=(D-d),将链轮的基准间距设为P,则形成为P1'=P+Cl,P2=P。由此,在压缩力作用时,全部的间距成为基准间距(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推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链,以能够向一个方向弯曲、不能向另一方向弯曲的方式抵接板端面,将链轮的旋转运动作为直线运动进行传递。
技术介绍
以往,如图7所示,公知有推链1,通过将销3嵌插衬套7,从而交替地连结外链节5和内链节9,上述外链节5利用销3连结由两端为直线状的抵接面构成的外板2的两端部而成,内链节9利用衬套7连结由同样的形状构成的内板6的两端部并且将辊8套嵌于该衬套7而成(参照专利文献1)。该推链1对于一个方向的弯曲而言,上述外板2彼此以及内板6彼此的抵接面2a、6a抵接阻止弯曲,以直线状前进,对于另一方向的弯曲而言,能够通过上述板的弧形形状的切口部2b、6b进行弯曲,能够卷绕在链轮上。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若将内板6以及外板2的长度设为Pl、将外链节5的销孔中心距离设为Po、将内链节9的衬套孔中心距离设为Pi、将销与衬套间的间隙设为Cl,则设定为Pl-Po>Pi-Cl。因此,上述推链中的邻接的各链节的板间距离在压缩时(L+)相对于拉伸时(L-)变小上述间隙的量,在压缩时,内板以及外板的抵接面可靠地抵接,不会产生压弯而能够稳定地作用按压力。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4630号公报上述推链1为了卷绕在链轮上,拉伸时的销间距离作为推链被规定为标准的间距,并且使压缩时和拉伸时的销以及衬套中心距离不同。因此,必须一起考虑间隙来设计外板2以及内板6的间距,设计麻烦,并且存在压缩时和拉伸时的间距差变得过大的趋势,有可能产生噪声的产生、冲击载荷作用于衬套等的不良情况。特别是,在推链被送入链轮时,有时产生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了上述不良情况的推链。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推链(11),使利用销(13)来连结外板(12)的两端部的外链节(15)、和利用衬套(17)来连结内板(16)的两端部的内链节(19)通过将上述销(13)嵌插于上述衬套(17)而交替地连结,将上述外板(12)以及上述内板(16)的两端形成为直线状的抵接面(22)(26),将上述外板(12)的抵接面(22)彼此以及上述内板(16)的抵接面(26)彼此抵接而成为直线状,并且将上述抵接面的弯曲侧进行切口(23、27)能够向一个方向弯曲,其前提为,若将上述外板(12)的固定上述销(13)的销孔(21)的中心(O)间距离亦即外间距设为P1',将从该销孔(21)中心(O)到上述抵接面(22)的距离设为E1,将上述内板(16)的衬套孔(25)的中心(O)间距离亦即内间距设为P2,将从该衬套孔(25)中心(O)到上述抵接面(26)的距离设为E2,将上述衬套(17)的内径D与上述销(13)的外径d之间的缝隙(D-d)设为间隙Cl,则满足Cl≥2·E1-P2···(式1)Cl≥P1'-2·E2···(式2)。由此,邻接的外板间隔以及内板间隔存在间隙量的多余部分,处于直线状态的推链的抵接面彼此可靠地接触,能够保持为笔直状态。在上述前提的推链中,在内板(16)的衬套孔间隔(内间距)P2与链轮的基准间距P一致的状态下(P2=P),变更外板(12)的销孔间隔(外间距),从而能够应对各状况。即,仅变更外板(12),使内板(16)等的其他的部件保持原样,就能够应对各种状况。将内间距P2维持在基准间距P(P2=P),使外间距P1'变长间隙的量(P1'=P+Cl)。由此,在压缩力作用于推链(11')的情况下,该推链(11')的衬套间距离全部成为基准间距。将衬套(11)设为图6的成分表的合金钢,并且形成为无缝衬套且将拉伸强度设为1200[MPa]以上,因此通过强度以及韧性高的衬套,而具有对于冲击载荷的耐性以及耐久性。此外,上述括号内的附图标记用于与附图进行对照,但不会由此对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产生任何影响。在由于衬套与销之间的间隙,外板彼此以及内板彼此的抵接面可靠地抵接而形成为笔直状态的推链的情况下,内板的衬套孔中心间隔亦即内间距维持为链轮的基准间距,考虑间隙而变更外板销孔中心间隔亦即外间距从而能够应对各状况。使外间距变长间隙的量,因此在压缩力作用于推链的状态下,能够使全部的衬套间距离成为基准间距,能够防止将推链(11')啮入链轮时的噪声的产生。使衬套具有较高的拉伸度、韧性以及耐久性,即使随着负荷的方向基于间隙进行变化而销与衬套碰撞,也能够充分承受。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的说明变得明确。此外,在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号。附图说明图1A是外板的主视图。图1B是内板的主视图。图1C是推链的主视图。图2A是拉伸状态下的推链的主视图。图2B是压缩状态下的推链的主视图。图3A是表示将推链送入链轮的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将推链送入链轮的状态的图,是表示与图3A不同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压缩状态下的推链的主视图。图5A是表示推链与链轮啮合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B是表示推链与链轮啮合的状态的主视图,是表示链的行进状态与图5A不同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衬套材料的化学成分的图。图7A是一般的推链的俯视图。图7B是一般的推链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成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的推链进行说明。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推链11构成为具有利用销13来连结一对外板12的两端部的外链节15和利用衬套17来连结一对内板16的两端部的内链节19,以左右一对外板12为外侧,将销13嵌插于衬套17而交替地连结外链节15和内链节19。外板12具有压入、固定销13的一对销孔21、21、在其前后方向两端面形成为直线状的抵接面22、22、以及位于其下方(弯曲方向)的弧形形状的切口部23、23。内板16具有压入、固定衬套17的一对衬套孔25、25、在其前后方向两端面形成为直线状的抵接面26、26、以及位于其下方(弯曲侧)的弧形形状的切口部27、27。此外,在图1A以及图1B中看不见,但如图7A所示,在衬套17松动嵌合有辊。此外,也可以没有该辊。衬套17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于销13,上述推链11能够弯曲与链轮啮合,因此在销13与衬套17之间存在规定间隙Cl。即,若将销13的直径设为d,将衬套17的内径设为D,则间隙Cl成为Cl=(D-d)。连结销13以及衬套17的中心O、O的线成为向各链节15、19传递力的间距线L-L,上述抵接面22、26配置于外板12以及内板16的两端面的上述间距线L-L的上方,在该间距线L-L的下方形成有上述切口部23、27。抵接面22、26平行于与上述间距线L-L正交的中心线v-v。若将外板12的销孔21的中心间距离O-O亦即外间距设为P1,将从该销孔21的中心O到外板端的抵接面22的距离设为E1,将内板16的衬套孔25的中心间距离O-O亦即内间距设为P2,将从该衬套孔的中心O到内板端的抵接面26的距离设为E2,则上述间隙Cl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链,使利用销来连结外板的两端部的外链节、和利用衬套来连结内板的两端部的内链节通过将所述销嵌插于所述衬套而交替地连结,将所述外板以及所述内板的两端形成为直线状的抵接面,将所述外板的抵接面彼此以及所述内板的抵接面彼此抵接而成为直线状,并且对所述抵接面的弯曲侧进行切口而能够向一个方向弯曲,其中,/n若将所述外板的固定所述销的销孔的中心间距离亦即外间距设为P1',将从该销孔中心到所述抵接面的距离设为E1,将所述内板的衬套孔的中心间距离亦即内间距设为P2,将从该衬套孔中心到所述抵接面的距离设为E2,将所述衬套的内径D与所述销的外径d之间的缝隙(D-d)设为间隙Cl,则/nCl≥2·E1-P2 ···式1/nCl≥P1'-2·E2 ···式2/n并且若将供所述推链啮合的链轮的基准间距设为P,则满足/nP2=P ···式4/nP1'=P+Cl ···式5/n的各式1、式2、式4、式5。/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8 JP 2018-0801151.一种推链,使利用销来连结外板的两端部的外链节、和利用衬套来连结内板的两端部的内链节通过将所述销嵌插于所述衬套而交替地连结,将所述外板以及所述内板的两端形成为直线状的抵接面,将所述外板的抵接面彼此以及所述内板的抵接面彼此抵接而成为直线状,并且对所述抵接面的弯曲侧进行切口而能够向一个方向弯曲,其中,
若将所述外板的固定所述销的销孔的中心间距离亦即外间距设为P1',将从该销孔中心到所述抵接面的距离设为E1,将所述内板的衬套孔的中心间距离亦即内间距设为P2,将从该衬套孔中心到所述抵接面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纯山田诚大江正浩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