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效的多紫外线LED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5379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能效的多紫外线LED系统,包括:恒流电源、第一接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电阻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接口连接;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和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二接口之间;恒流电源通过第一接口为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横流电流的精度及整个电路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能效的多紫外线LED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灯
,尤其涉及到一种高能效的多紫外线LED系统。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大多深紫外线LED灯一般是一块铝基板上一颗灯珠再串一颗电阻,用电压源来驱动。一般深紫外线LED的正向电压是6V左右,电压源用12V,然后用电阻分掉多余的6V,并用电阻决定LED的工作电流。这种设计方式简单,但工作效率低下,不到50%,且电流精度不准确,受到LED的正向电压和电阻精度影响,大概误差会有20%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深紫外线LED灯的工作效率低下且精度不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提高深紫外线LED灯工作效率的电路,包括:恒流电源、第一接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电阻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能效的多紫外线LED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电源、第一接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电阻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恒流电源通过第一接口为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效的多紫外线LED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电源、第一接口、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电阻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三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旭东张志刚李冀川
申请(专利权)人:智能移动机器人中山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