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531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和方法,包括推挽模块、电阻模块和脉冲产生模块;推挽模块通过电阻模块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所述脉冲产生模块一端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另一端连接电阻模块;基于推挽模块产生的被驱动MOSFET的驱动电压以及脉冲产生模块基于采集的被驱动MOSFET的栅源极电压产生的脉冲信号为被驱动MOSFET提供可变的驱动电阻。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增加驱动电阻,通过电阻模块为提供可变的驱动电阻,缩短了MOSFET的开关时间,降低了开关损耗和成本,且抑制效果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在牺牲较小MOSFET开关损耗的基础上,有效抑制器件开关过程中的电流、电压过冲和振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和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半导体器件,凭借开关速度快、功耗低、性能稳定和抗辐射能力强等优势,正逐渐替代三极管,被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等领域。与Si(硅)材料相比,SiC(碳化硅)材料的优点在于拥有更高的临界击穿场强,更高的禁带宽度,更高的饱和载流子迁移率和更高的热导性,所以与SiMOSFET相比,SiCMOSFET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更低的导通电阻,更快的开关速度和更高的工作温度。但是,MOSFET的高开关速度和电路中存在的寄生电感,寄生电容会使MOSFET在导通过程中发生电流过冲和振荡,在关断过程中发生电压过冲和振荡,电流过冲、电流过冲和振荡会增加MOSFET的开关损耗,甚至损坏半导体功率器件。为了抑制MOSFET的电流过冲、电压过冲和振荡,通常采用以下措施:1)通过优化PCB布局减少MOSFET应用电路中的寄生参数,但是无法完全消除应用电路中的寄生参数,抑制效果差,且成本高;2)增加驱动电阻阻值,MOSFET的开关时间长,开关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抑制效果差、成本高、开关时间长且开关损耗大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包括推挽模块、电阻模块和脉冲产生模块;所述推挽模块通过电阻模块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所述脉冲产生模块一端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另一端连接电阻模块;基于推挽模块产生的被驱动MOSFET的驱动电压以及脉冲产生模块基于采集的被驱动MOSFET的栅源极电压产生的脉冲信号为被驱动MOSFET提供可变的驱动电阻。所述脉冲产生模块包括采样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和放大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一端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其另一端连接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入端,用于采集被驱动MOSFET的栅源极电压,并将栅源极电压传输给脉冲产生电路;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根据MOSFET的栅源极电压产生脉冲信号,并将脉冲信号传输给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模块,用于对脉冲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脉冲信号传输给电阻模块。所述推挽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驱动正电压Vcc,其发射极连接公共连接点A,其基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连接驱动负电压Vee,其发射极连接公共连接点A。所述电阻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和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OS2;所述第一电阻R1两端分别与公共连接点A和公共连接点B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公共连接点A,其阴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的源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公共连接点A,其阳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OS2的漏极;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的漏极和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OS2源极均连接公共连接点B,且两者的栅极均连接放大电路;所述公共连接点B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电容C1;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公共连接点B和公共连接点C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和电容C1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公共连接点C。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和逻辑与非门NAND;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器COM1的参考电压Vref1,其负极输入端连接公共连接点C;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的正输入端连接公共连接点C,其负输入端连接第二比较器COM2的参考电压Vref2;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输出端连接逻辑与非门NAND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的输出端连接逻辑与非门NAND的第二输入端,所述逻辑与非门NAND的输出端连接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MP、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所述运算放大器AMP的正输入端连接逻辑与非门NAND输出端,其负输入端连接公共连接点D,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公共连接点D,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公共连接点D,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AMP的输出端均连接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的栅极和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OS2的栅极。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MOSFET的有源驱动方法,包括:推挽模块产生被驱动MOSFET的驱动电压;脉冲产生模块采集被驱动MOSFET的栅源极电压,并基于所述栅源极电压产生脉冲信号;电阻模块基于所述驱动电压和脉冲信号为被驱动MOSFET提供可变的驱动电阻。所述电阻模块基于所述驱动电压和脉冲信号为被驱动MOSFET提供可变的驱动电阻,包括:在MOSFET导通过程中,所述脉冲产生模块的采样电路采集被驱动MOSFET的栅源极电压;经过采样电路的第四电阻R4分压后,分压电压传入脉冲产生模块的第一比较器COM1和第二比较器COM2,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当分压电压低于第一比较器COM1的参考电压Vref1时,第一比较器COM1输出高电平,第二比较器COM2输出低电平,因此脉冲产生模块的逻辑与非门NAND输出高电平,电阻模块的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导通,电阻模块为被驱动MOSFET提供的驱动电阻为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并联驱动;2)当分压电压低于第二比较器COM2的参考电压Vref2且高于第一比较器COM1的参考电压Vref1时,第一比较器COM1和第二比较器COM2均输出高电平,因此第一逻辑与非门NAND输出低电平,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关断,电阻模块为被驱动MOSFET提供的驱动电阻为第一电阻R1单独驱动;3)当分压电压高于第二比较器COM2的参考电压Vref2时,第一比较器COM1输出低电平,第二比较器COM2输出高电平,因此逻辑与非门NAND输出高电平,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导通,电阻模块为被驱动MOSFET提供的驱动电阻为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并联驱动。所述电阻模块基于所述驱动电压和脉冲信号为被驱动MOSFET提供可变的驱动电阻,包括:在MOSFET关断过程中,采样电路采集被驱动MOSFET的栅源极电压;经过第四电阻R4分压后,分压电压传入第一比较器COM1和第二比较器COM2,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当分压电压低于第一比较器COM1的参考电压Vref1时,第一比较器COM1输出高电平,第二比较器COM2输出低电平,因此逻辑与非门NAND输出高电平,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OS2导通,驱动电阻为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并联驱动;2)当分压电压低于第二比较器COM2的参考电压Vref2且高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挽模块、电阻模块和脉冲产生模块;/n所述推挽模块通过电阻模块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所述脉冲产生模块一端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另一端连接电阻模块;/n基于推挽模块产生的被驱动MOSFET的驱动电压以及脉冲产生模块基于采集的被驱动MOSFET的栅源极电压产生的脉冲信号为被驱动MOSFET提供可变的驱动电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挽模块、电阻模块和脉冲产生模块;
所述推挽模块通过电阻模块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所述脉冲产生模块一端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另一端连接电阻模块;
基于推挽模块产生的被驱动MOSFET的驱动电压以及脉冲产生模块基于采集的被驱动MOSFET的栅源极电压产生的脉冲信号为被驱动MOSFET提供可变的驱动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产生模块包括采样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和放大电路;
所述采样电路一端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其另一端连接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入端,用于采集被驱动MOSFET的栅源极电压,并将栅源极电压传输给脉冲产生电路;
所述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根据MOSFET的栅源极电压产生脉冲信号,并将脉冲信号传输给放大电路;
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阻模块,用于对脉冲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脉冲信号传输给电阻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挽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
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驱动正电压Vcc,其发射极连接公共连接点A,其基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连接驱动负电压Vee,其发射极连接公共连接点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和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OS2;
所述第一电阻R1两端分别与公共连接点A和公共连接点B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公共连接点A,其阴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的源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公共连接点A,其阳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OS2的漏极;所述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OS1的漏极和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OS2源极均连接公共连接点B,且两者的栅极均连接放大电路;所述公共连接点B连接被驱动MOSFET的栅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电容C1;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公共连接点B和公共连接点C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和电容C1并联后,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公共连接点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和逻辑与非门NAND;
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器COM1的参考电压Vref1,其负极输入端连接公共连接点C;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的正输入端连接公共连接点C,其负输入端连接第二比较器COM2的参考电压Vref2;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COM1输出端连接逻辑与非门NAND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COM2的输出端连接逻辑与非门NAND的第二输入端,所述逻辑与非门NAND的输出端连接放大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MOSFET的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AMP、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
所述运算放大器AMP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豪杰杨波李官军陶以彬殷实李浩源鄢盛驰庄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