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528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工井,包括:第一舱室,设于地面以下,且其相对的两侧面底部对应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爬坡通道,爬坡通道设于地面以下,爬坡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舱室通过第二开孔相连通,爬坡通道与第一舱室呈夹角设置;及第二舱室,第二舱室设于地面以下并与爬坡通道呈夹角设置,第二舱室相对的两侧面底部对应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连通口及第三开孔,第二舱室通过连通口与爬坡通道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第一舱室、爬坡通道及第二舱室均设置在地面以下,并可使电缆依次穿过第一开孔、第二开孔、连通口及第三开孔,从而实现在地下敷设电缆以接入变电站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工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工井。
技术介绍
城市的发展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在不影响城市景观和空间利用的情况下,将电能安全顺利的送达城市的各个角落,电缆入地是最直接最好的方法。目前,电缆接入变电站的方式多是采用架空方式进站。但是,随着电缆数量的数量增加,电缆进站所需的设施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空间,严重增加了城市的拥挤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缆工井,该电缆工井整体位于地下,可实现电缆入地的同时便于电缆进站,适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工井,包括:第一舱室,所述第一舱室设于地面以下,且所述第一舱室相对的两侧面底部对应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爬坡通道,所述爬坡通道设于地面以下,所述爬坡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舱室通过所述第二开孔相连通,且所述爬坡通道与所述第一舱室呈夹角设置;及第二舱室,所述第二舱室设于地面以下并与所述爬坡通道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舱室相对的两侧面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舱室(10),所述第一舱室(10)设于地面以下,且所述第一舱室(10)相对的两侧面底部对应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开孔(11)及第二开孔(12);/n爬坡通道(20),所述爬坡通道(20)设于地面以下,所述爬坡通道(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舱室(10)通过所述第二开孔(12)相连通,且所述爬坡通道(20)与所述第一舱室(10)呈夹角设置;/n及第二舱室(30),所述第二舱室(30)设于地面以下并与所述爬坡通道(20)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舱室(30)相对的两侧面底部对应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连通口(31)及第三开孔(32),且所述第二舱室(30)通过所述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舱室(10),所述第一舱室(10)设于地面以下,且所述第一舱室(10)相对的两侧面底部对应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开孔(11)及第二开孔(12);
爬坡通道(20),所述爬坡通道(20)设于地面以下,所述爬坡通道(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舱室(10)通过所述第二开孔(12)相连通,且所述爬坡通道(20)与所述第一舱室(10)呈夹角设置;
及第二舱室(30),所述第二舱室(30)设于地面以下并与所述爬坡通道(20)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舱室(30)相对的两侧面底部对应开设有供电缆穿过的连通口(31)及第三开孔(32),且所述第二舱室(30)通过所述连通口(31)与所述爬坡通道(20)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工井(100)还包括第一盖板(40),所述第一舱室(10)的顶部端面开设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一预留孔(13),所述第一盖板(40)可对应放置于所述第一预留孔(13)的上方,以封盖所述第一预留孔(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留孔(13)处可拆卸安装有防坠结构(50),所述防坠结构(50)与所述第一盖板(40)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工井(100)还包括第二盖板(60),所述第二舱室(30)的顶部端面开设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第二预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皓清常贯强孙明凌丹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鸿晟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