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22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4
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开关部以及被构造为接通或者断开开关部的操作部件。所述开关部包括:沿着壳体的底面布置的一对端子;导电部件,其具有触点部并且被朝着一对端子弹性地推压;绝缘可移动部件,其被构造为沿着一对端子的布置方向移动。在一对端子分别接触触点部时,一对端子互相电导通。绝缘可移动部件通过对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在切断位置与导通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技术介绍
在诸如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这样的车辆中,设置了用于切断电源与负载之间的通电的称为维修插头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以确保电气系统的维护等期间的操作安全性。这样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具有第一壳体和可移除地装接至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例如,在一些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的阴端子和设置在第二壳体中的阳端子而构成电源开关(例如,见专利文献JP-A-2012-243559)。在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中,当第二壳体装接至第一壳体或者从第一壳体分离时,阳端子插入至阴端子或者从阴端子拔出以由此接通或者切断电源开关。在上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中,每当第二壳体装接至第一壳体或者从第一壳体分离时,阳端子都插入至阴端子或者从阴端子拔出,使得端子的触点部彼此滑动。当重复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装接/分离操作时,担心阴端子和阳端子中的彼此滑动的触点部的表面可能被擦刮。此外,担心涂布于各个端子表面的镀层可能被擦刮而露出端子的基板部分,使得露出部可能氧化,导致电阻增大从而降低可靠性。此外,上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具有以下结构: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配合至第一壳体和从第一壳体分离,使得端子互相接触和分开。因此,第二壳体需要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行程,从而增加了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考虑了上述情况而研发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能够保持互相电连接的端子之间的连接的高可靠性,并且能够在抑制成本的同时减小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大小和高度。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下列构造而实现。(1)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包括:壳体;开关部,该开关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以及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被构造为接通或者断开所述开关部,所述开关部包括:沿着所述壳体的底面布置的一对端子;导电部件,该导电部件具有触点部并且被朝着所述一对端子弹性地推压,其中,在所述一对端子分别接触所述触点部时,所述一对端子互相电导通;以及绝缘可移动部件,该绝缘可移动部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一对端子的布置方向移动,并且该绝缘可移动部件由绝缘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通过对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在切断位置与导通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切断位置中的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被放置于所述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与所述端子之间以断开所述开关部,并且在所述导通位置中的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被从所述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与所述端子之间释放以接通所述开关部。根据具有上述构造(1)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绝缘可移动部件通过操作部件而移动,使得绝缘可移动部件插入互相接触的端子与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之间或者从其之间抽出,以由此接通或者断开开关部。插入端子与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之间或者从其之间抽出的绝缘可移动部件由硬度比端子或者导电部件的硬度低的诸如合成树脂这样的绝缘部件制成。因此,能够将在绝缘可移动部件插入端子与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之间/从其之间抽出时对端子或者导电部件产生的损坏抑制得尽可能小。由此,相比于由导电金属材料等制成的端子的接触点彼此滑动的情形,能够抑制端子和导电部件的表面被擦刮,并且能够抑制擦刮的金属粉末的产生。特别地,当端子和导电部件的表面受到电镀处理时,能够抑制镀层分离而露出基板并且基板被氧化导致电阻增大的问题。由此,能够抑制接通/断开电路的开关部劣化,使得能够保持高可靠性。此外,具有所述构造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具有绝缘可移动部件在端子沿着壳体的底面的布置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从而接通/断开开关部。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能够比具有
技术介绍
的结构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小的尺寸和低的高度,在
技术介绍
的结构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互相配合和分离,从而接通和断开开关部。(2)根据上述构造(1)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中:所述开关部容纳在接收空间中,该接收空间是由所述壳体形成和围绕的部分。根据具有上述构造(2)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所述开关部容纳在接收空间中,该接收空间是由所述壳体形成和围绕的部分。因此,防止使用者接触作为导电部分的端子或者导电部件,使得能够确保安全性。以这样的方式,在具有所述构造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中,省略了用于防止手指接触导电部分的结构。由此,由于相比于具有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配合和分离从而导通和断开开关部的
技术介绍
结构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具有所述构造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具有简化结构,所以能够使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成本更低并且尺寸更小。(3)根据上述构造(1)或(2)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进一步包括:副开关部,在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导通位置的导通状态下,该副开关部与所述开关部一起被接通;并且,在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朝着所述切断位置位移时所述开关部保持接通的临时断开状态下,该副开关部断开以切断针对所述开关部的电路的通电。根据具有上述构造(3)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当绝缘可移动部件从导通位置向切断位置移位时,在开关部保持接通的同时,副开关部断开以切断针对开关部的电路的通电。因此,开关部断开的时间点能够相对于副开关部延后,使得能够抑制由于电路中的残余电流而产生电弧、火花等。(4)根据上述(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中:所述端子和所述导电部件的接触面由设置于所述切断位置的绝缘可移动部件覆盖。根据具有上述构造(4)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在断开状态下,端子和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中的接触面由绝缘可移动部件覆盖。因此,相比于其中端子和导电部件相对地移动以互相接触或者分离的
技术介绍
的结构,防止了断开状态下触点部中的接触面露出,使得能够抑制在接触面中形成氧化覆层或者腐蚀。由此,能够提高开关部的可靠性。(5)根据上述构造(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件包括可转动地装接至所述壳体的杠杆,并且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通过所述杠杆的转动力而被移动。根据具有上述构造(5)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绝缘可移动部件能够通过杠杆转动时的轻的操作力而容易地移动。由此,能够提供可操作性更优秀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6)根据上述构造(5)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进一步包括:杠杆防脱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杠杆和所述壳体之间,以仅在对应于所述切断位置的所述杠杆的断开操作位置中允许杠杆离开所述壳体。根据具有上述构造(6)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设置了允许杠杆仅在断开操作位置离开壳体的杠杆防脱机构。因此,在断开操作位置与导通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转动的杠杆能够装接至壳体和从壳体分离。由此,在断开操作位置,在端子和导电部件仍然被壳体覆盖的同时,仅杠杆能够离开壳体。由此,能够省略
技术介绍
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第一壳体中所设置的用于防止在第二壳体分离时手指接触露出的第一壳体的阴端子的结构。此外,不存在转动操作期间在除了断开操作位置之外的任意其他位置杠杆可能意外地分离的担忧。(7)根据上述构造(6)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所述杠杆防脱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杠杆和所述壳体中的一者的引导突起;以及设置于所述杠杆和所述壳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包括:/n壳体;/n开关部,该开关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以及/n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被构造为接通或者断开所述开关部,/n其中,所述开关部包括:/n沿着所述壳体的底面布置的一对端子;/n导电部件,该导电部件具有触点部并且被朝着所述一对端子弹性地推压,其中,在所述一对端子分别接触所述触点部时,所述一对端子互相电导通;以及/n绝缘可移动部件,该绝缘可移动部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一对端子的布置方向移动,并且该绝缘可移动部件由绝缘材料制成,/n其中,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通过对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在切断位置与导通位置之间移动,处于所述切断位置的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被放置于所述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与所述端子之间以断开所述开关部,并且处于所述导通位置的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被从所述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与所述端子之间释放以接通所述开关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6 JP 2019-106304;20200303 JP 2020-0359811.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包括:
壳体;
开关部,该开关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以及
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被构造为接通或者断开所述开关部,
其中,所述开关部包括:
沿着所述壳体的底面布置的一对端子;
导电部件,该导电部件具有触点部并且被朝着所述一对端子弹性地推压,其中,在所述一对端子分别接触所述触点部时,所述一对端子互相电导通;以及
绝缘可移动部件,该绝缘可移动部件被构造为沿着所述一对端子的布置方向移动,并且该绝缘可移动部件由绝缘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通过对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而在切断位置与导通位置之间移动,处于所述切断位置的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被放置于所述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与所述端子之间以断开所述开关部,并且处于所述导通位置的所述绝缘可移动部件被从所述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与所述端子之间释放以接通所述开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中,所述开关部容纳在接收空间中,该接收空间是由所述壳体形成和围绕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木伸太郎古郡统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