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波长转换装置
本申请涉及使用了RAMO4单晶的波长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扩展激光等的波长区域的方法,已知使用了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波长转换技术。该波长转换技术之一有准相位匹配。准相位匹配是通过使非线性光学结晶的电介质极化方向周期性地反转180°而模拟性地获得相位匹配的方法。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了使用了准相位匹配的波长转换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0302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9676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LiTaO3结晶、LiNbO3结晶等将1064nm转换成532nm时,极化反转周期为微米数量级。因此,想要进一步缩短转换后的波长时,需要将切出的结晶减薄,具有难以加工的课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课题,提供转换后的波长短的波长转换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本申请提供以下的波长转换装置。 >[1]一种波长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具备:/n第一层,其由通式RAMO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7 JP 2019-1069341.一种波长转换装置,其具备:
第一层,其由通式RAMO4所示的单晶体形成,通式中,R表示选自Sc、In、Y和镧系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三价元素,A表示选自Fe(III)、Ga和Al中的一种或多种三价元素,M表示选自Mg、Mn、Fe(II)、Co、Cu、Zn和Cd中的一种或多种二价元素;以及
第二层,其由所述通式RAMO4所示的单晶体形成,且极化方向与所述第一层相比反转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的界面由包含A和M的氧化物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波长转换装置,其中,所述通式中的R为Sc,A为Al,M为Mg,所述界面为Al和Mg的氧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具备波长转换部,所述波长转换部具有依次反复重叠有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周期极化反转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中,所述波长转换部产生二次谐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层和一个所述第二层的合计厚度为3.5μm以上且4.4μm以下,
所述二次谐波的波长为245nm以上且280n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长转换装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层和一个所述第二层的合计厚度为4.4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野谦太郎,领木直矢,石桥明彦,信冈政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