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大型危岩治理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危岩爆破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特大型危岩治理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危岩带地貌类型为高陡的陡崖地形时,陡崖上会分布存在多处危岩体,以重庆金佛山甑子岩为例,主要有以23号、29号危岩体为代表的两级危岩带,危岩带可能崩塌总规模为593.86×104m3,为特大型危岩带。危岩空间形态呈半圆柱形,上部宽下部窄,危岩体中上部略向陡崖外侧凸起,危岩最大高度约220m,危岩体后缘有一贯通性的卸荷裂隙将危岩与后缘母体危岩完全分离。危岩处理体位于90°垂直陡坡,上下垂直落差达400m,处理边坡高175m,削坡方量为230万m3。现有的危岩治理工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则是针对个别问题提出的针对性方案,但如何规划整体施工方案,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施工设备成本投入、保障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特大型危岩治理施工方法,解决了特大危岩施工中存在的施工布置、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施工设备配置、施工安全控制等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大型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危岩体(1)顶部设置进场道路(101),危岩体(1)由上向下逐层进行开挖施工,待上一层施工完毕并完成支护作业之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施工设备随施工面一同下降,在最下层施工面完成后设置出场道路(102);/n所述的开挖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1)以距离爆破区(17)外20m处的危岩体(1)爆破振动速度值=10cm/s为基准,作为危岩体(1)削方爆破振动的安全控制标准,进行单段孔最大制药量控制;/n2)采用钻机(21)在危岩体(1)以及母岩(10)上进行主爆破孔(14)、缓冲孔(15)和预裂孔(16)的钻设作业,并根据步骤1)所计算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特大型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危岩体(1)顶部设置进场道路(101),危岩体(1)由上向下逐层进行开挖施工,待上一层施工完毕并完成支护作业之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施工设备随施工面一同下降,在最下层施工面完成后设置出场道路(102);
所述的开挖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以距离爆破区(17)外20m处的危岩体(1)爆破振动速度值=10cm/s为基准,作为危岩体(1)削方爆破振动的安全控制标准,进行单段孔最大制药量控制;
2)采用钻机(21)在危岩体(1)以及母岩(10)上进行主爆破孔(14)、缓冲孔(15)和预裂孔(16)的钻设作业,并根据步骤1)所计算的装药量在主爆破孔(14)、缓冲孔(15)和预裂孔(16)中进行炸药装填;
3)预先通过预裂孔(16)沿开挖边坡设计轮廓面进行预裂爆破作业,然后由危岩体(1)向母岩(10)方向逐步推进并进行爆破作业;
4)爆破完成之后,通过挖掘机(22)逐层进行爆破渣料的开挖,并在最顶部的覆盖层上选定卸料口(13)位置;
5)开挖后的爆破渣料通过自卸汽车(24)转运至卸料口(13),依靠推土机(25)推料至下方集料平台(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大型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危岩体(1)的开挖边坡上布置由垂直运输系统以及爬梯;
所述的垂直运输系统包括支撑架(3),支撑架(3)设置在边坡以及马道(8)上,用于支撑轨道(4),轨道(4)上设置卷扬机(5),卷扬机(5)上的牵引绳(6)与运输小车(7)连接;
所述的爬梯包括踏步(9)以及设置在踏步(9)两侧的栏杆(901),位于最上端的踏步(9)与马道(8)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大型危岩治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危岩体(1)采用“深孔台阶爆破法”进行削坡施工,竖向上按照“自上而下”的分层开挖方式,具体为:
1)在水平面上由危岩体(1)向母岩(10)方向开挖至超过危岩体(1)与母岩(10)之间的裂缝(11);
2)继续开挖母岩(10)至开挖边坡,预留保护层(12)并进行边坡支护;
3)按照上述步骤逐层分台阶进行危岩体(1)以及母岩(10)的开挖施工;
4)完成危岩体(1)以及母岩(10)开挖施工作业之后,挖除保护层(12)。
技术研发人员:田秋芬,涂胜,熊建武,金跃春,陈慧军,李锐,杨云风,刘国强,魏晓兰,李丹,吴凡,王蓓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