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系统冰箱恒温间室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4887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系统冰箱恒温间室,涉及冰箱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冷藏室和冷冻风道;冷藏室底部设置有冷藏回风口;冷藏室底部设置有独立的恒温间室;恒温间室包括恒温送风道;恒温送风道连接有恒温进风道;恒温送风道内设置有恒温风门;恒温送风道与冷冻风道连通;恒温间室底部设置有恒温回风口;恒温进风道设置有若干出风口;恒温回风口通过风道与冷藏回风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冷藏室底部独立设置恒温间室,并通过恒温送风道与冷冻风道连通,实现了冷藏室内设置恒温专区的效果。并通过根据恒温间室内的温度变化量,对恒温间室的制冷方式进行调节控制,实现恒温间室达到微冻、软冷冻与冷冻的恒温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系统冰箱恒温间室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冰箱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系统冰箱恒温间室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冰箱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尤其是冰箱内置的小间室进行专区功能设计逐渐成为主流设计,专区功能逐渐成为冰箱的标配。虽然市场上很多冰箱具有的专区功能各不相同,大多数都是对温度与湿度的简单控制设计,主要是专区功能宣传为主,没有真正将所宣传的技术做到位。但随着冰箱行业的竞争越发加剧,需要从专区功能宣传向真正专区功能转化,故需要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恒温专区。恒温专区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了,主要是冷冻恒温的设计。对于冷冻恒温已存在的设计方法主要是一个风机遮蔽装置,待冰箱冷冻间室化霜时,遮蔽装置开启,将风机四周遮蔽起来,实现冷冻蒸发器化霜热量尽量少流入冷冻间室的设计要求,对冷冻恒温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仅仅是对冷冻恒温的设计,对冷藏内置恒温专区的恒温设计以及恒温控制方法暂且处于空白状态。因此,亟待需要设计一种通用化冷藏内置恒温间室,以及控制方法,易便于更好地满足风冷冰箱恒温专区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系统冰箱恒温间室,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冷藏室(2)和冷冻风道(101);所述冷藏室(2)底部设置有冷藏回风口(201);其特征在于:/n所述冷藏室(2)底部设置有独立的恒温间室(3);所述恒温间室(3)包括恒温送风道(301);所述恒温送风道(301)连接有恒温进风道(302);所述恒温送风道(301)内设置有恒温风门(3011);/n所述恒温送风道(301)与冷冻风道(101)连通;所述恒温间室(3)底部设置有恒温回风口(303);/n所述恒温进风道(302)设置有若干出风口(304);所述恒温回风口(303)通过风道与冷藏回风口(20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系统冰箱恒温间室,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冷藏室(2)和冷冻风道(101);所述冷藏室(2)底部设置有冷藏回风口(201);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室(2)底部设置有独立的恒温间室(3);所述恒温间室(3)包括恒温送风道(301);所述恒温送风道(301)连接有恒温进风道(302);所述恒温送风道(301)内设置有恒温风门(3011);
所述恒温送风道(301)与冷冻风道(101)连通;所述恒温间室(3)底部设置有恒温回风口(303);
所述恒温进风道(302)设置有若干出风口(304);所述恒温回风口(303)通过风道与冷藏回风口(20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系统冰箱恒温间室,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出风口(304)的开口均朝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系统冰箱恒温间室,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出风口(304)间的间距由外至内依次增大。


4.一种如权利1-3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系统冰箱恒温间室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恒温间室(3)的目标温度,启动恒温间室控制程序,进入步骤二;若此时有化霜请求,则进入步骤三;
步骤二:开启恒温风门(3011),并检测恒温间室(3)内部的温度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峰陈开松
申请(专利权)人: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