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66480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其特征是:针对隧道施工中的拱顶揭示溶洞,采用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是指在遇有拱顶揭示溶洞时,首先针对拱顶揭示溶洞设置前期支护,在前期支护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持隧道正常掘进;在隧道正常掘进通过拱顶揭示溶洞之后,利用所述前期支护对拱顶揭示溶洞进行溶洞治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使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掌子面能够尽早封闭,保证溶洞稳定性,缩短隧道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溶发育隧道的施工方法,更具体地说是针对岩溶发育隧道拱顶揭示溶洞的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石灰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存在大量的隐伏溶洞,隧道开挖中遇到溶洞的可能性极高,在施工前进行溶洞探测的难度巨大,施工风险极高。岩溶隧道开挖后常在拱顶揭示有直径不超过3m的干溶洞,目前对于这类岩溶隧道拱顶揭示溶洞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首先进行溶洞处理,在完成处理后继续隧道施工;但是,因处理完成后的等强时间较长,极大地影响了隧道的施工进度、并因此增加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工法及前期支护结构,以使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掌子面能够尽早封闭,保证溶洞稳定性,缩短隧道施工工期。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的特点是:针对隧道施工中的拱顶揭示溶洞,采用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所述拱顶揭示溶洞是指直径不大于3m的干溶洞;所述先通过后治理是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针对隧道施工中的拱顶揭示溶洞,采用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所述拱顶揭示溶洞是指直径不大于3m的干溶洞;所述先通过后治理是指在遇有拱顶揭示溶洞时,首先针对拱顶揭示溶洞设置前期支护,在前期支护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持隧道正常掘进;在隧道正常掘进通过拱顶揭示溶洞之后,利用所述前期支护对拱顶揭示溶洞进行溶洞治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针对隧道施工中的拱顶揭示溶洞,采用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所述拱顶揭示溶洞是指直径不大于3m的干溶洞;所述先通过后治理是指在遇有拱顶揭示溶洞时,首先针对拱顶揭示溶洞设置前期支护,在前期支护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持隧道正常掘进;在隧道正常掘进通过拱顶揭示溶洞之后,利用所述前期支护对拱顶揭示溶洞进行溶洞治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前期支护包括:在所述拱顶揭示溶洞的洞口所在位置处,由至少两道钢拱(11)和连接在两道钢拱(11)之间的连接筋(13)构成支护拱架;针对拱顶揭示溶洞的腔内围岩,以所述支护拱架为支撑,沿钢拱(11)的径向设置围岩加固锚杆(15),所述围岩加固锚杆(15)的尾部与钢拱(11)固定连接,利用所述围岩加固锚杆(15)对腔内围岩进行加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前期支护包括:在所述拱顶揭示溶洞的洞口所在位置处,沿钢拱(11)外围平行设置多道纵向导管(12),所述纵向导管(12)的前端沿纵向锚入在掌子面围岩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发育隧道先通过后治理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前期支护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传书陈文尹杨艳伟王军姚大闯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