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79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1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铁路隧道技术领域,包括主隧道,主隧道设有用以与联络竖井连接的预留接口,联络竖井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段和竖向段,水平段连通排烟道,竖向段通过预留接口连通主隧道,预留接口处设有加固机构,通过在预留接口处设有加固结构,来避免发生群洞效应,降低垮塌的可能性,减小对主隧道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铁路隧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成兰铁路的云屯堡隧道救援站设计中,排烟道通过竖井和主隧道连通,而云屯堡隧道的地质情况特殊,其位于岷江(断裂)右侧呈南北方向布置,隧区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侧的地形急变带,地质构造分属龙门山褶皱断裂带、西秦岭褶皱断裂带、岷江断裂组成的川西北“A”字形构造,具有“四极三高五复杂”(四极:地形切割极为强烈、构造条件极为复杂活跃、岩性条件极为软弱破碎、地震效应极为显著;三高:高地壳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地质灾害风险;五复杂:复杂的构造运动历史、复杂的构造形迹、复杂多变的复理岩建造、复杂的地应力环境、复杂的地下水条件)的地质特征,整个施工环境的岩性为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等岩石强度小于5MPa的条件下,面临软岩大变形灾害,同时竖井与正洞连接等交叉部位,群洞效应明显,更加大了软岩大变形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甚至诱发围岩和结构失稳、坍塌。常规竖井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法难以保证施工安全。<br>申请内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应用于救援站,所述救援站包括主隧道和排烟道,所述主隧道设有用以与联络竖井连接的预留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竖井一端连通所述排烟道,联络竖井另一端通过所述预留接口连通主隧道,预留接口处设有加固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应用于救援站,所述救援站包括主隧道和排烟道,所述主隧道设有用以与联络竖井连接的预留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竖井一端连通所述排烟道,联络竖井另一端通过所述预留接口连通主隧道,预留接口处设有加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竖井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平段和竖向段,所述水平段连通排烟道,所述竖向段通过所述预留接口连通所述主隧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圈梁,所述圈梁设于所述主隧道上方且绕所述预留接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若干注浆钢花管,所述若干注浆钢花管设于所述预留接口周围且注浆钢花管沿主隧道的径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若干长锚索,以主隧道延伸方向计,所述若干长锚索设于所述若干注浆钢花管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大型救援站通风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包括锁口,所述锁口设于所述主隧道上方且绕所述预留接口设置,锁口包括若干无间隙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文凯陈桂虎李青山彭明忠杨龙伟覃文华陈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