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76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外墙墙体,所述外墙墙体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找平层、第一粘接层、保温隔热层、第二粘接层、防水层和保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岩棉具有可压缩性,且吸水率高,在制备成保温层结构后,抗拉强度较弱且容易吸附大量水分而增大保温层的重量,从而导致保温层脱离墙体,保温效果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外墙保温材料选择不当造成的火灾令人触目惊心,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外墙保温材料有些采用泡沫材料,具有填缝、粘结、密封、隔热、吸音等多种效果,是一种环保节能、使用方便的材料,但由于受到季节温度的使用限制、平整度效果差、易燃安全性差,因此不是最佳的选材。岩棉制品以其优异的防火保温特性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五常规能源"中的主要节能材料。在建筑上每使用1吨岩棉制品进行保温,一年至少可节省相当于1吨石油的能量,符合低碳、节能、减排趋势,已成为理想的建筑保温材料。岩棉是一种多孔纤维状材料,具有非常好的保温绝热性能,透气性能,吸音性能,也有效地减少建筑墙体发霉情况。但由于岩棉具有可压缩性,且吸水率高,在制备成保温层结构后,抗拉强度较弱且容易吸附大量水分而增大保温层的重量,从而导致保温层脱离墙体,保温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外墙墙体,所述外墙墙体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找平层、第一粘接层、保温隔热层、第二粘接层、防水层和保护层;优选地,所述找平层是使用混凝土砂浆涂覆而成;所述混凝土砂浆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硅酸盐水泥80~100份、粗骨料120~150份、细骨料80~120份、水40~50份、橡胶粉40~60份、粉煤灰20~25份、玻璃纤维12~14份、玄武岩纤维8~15份、减水剂0.5~1份。优选地,所述橡胶粉为废旧橡胶颗粒或碎胶片经过研磨得到,其中,所述橡胶粉的颗粒粒径为50~200μm。优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均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涂覆而成;所述环氧树脂胶粘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改性环氧树脂80~120份,安息香丁醚1~2份,过氧化环己酮1~2份,环己酮6~10份,固化剂40~60份。优选地,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S1.称取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再加入2-呋喃甲醛,室温下搅拌反应8~12h,过滤取固体,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得到固体结晶M;其中,对氨基苯甲酸乙酯、2-呋喃甲醛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2~1.5:5~10;S2.称取八水碱式氯化锆加入至质量分数为50~70%的乙醇水溶液中,搅拌至均匀,滴加质量分数为30~5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至液体的pH=2.0~3.0,搅拌0.5~1h,得到锆基混液;其中,八水碱式氯化锆与乙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4~8;S3.将所述固体结晶M加入至所述锆基混液中,升温至60~80℃,回流反应6~8h,冷却至室温,过滤取固体物,使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减压干燥,粉碎至纳米颗粒,得到有机纳米锆络合物;其中,所述固体结晶M与所述锆基混液的质量比为1:6.5~10.2;S4.将所述有机纳米锆络合物加入至环氧树脂中,升温至50~60℃,搅拌0.5~1h,得到改性环氧树脂;其中,所述有机纳米锆络合物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20~40。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优选地,所述保温隔热层为预制的保温隔热板拼接贴合制备得到;所述预制的保温隔热板是由改性岩棉纤维制备而成。优选地,所述改性岩棉纤维的制备方法为:S1.称取去离子水加入至DMF中,搅拌至均匀,加入氯化钽,搅拌至溶解,滴加0.1mol/L的盐酸至溶液的pH=2.0~3.0,再加入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搅拌至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60℃,密闭反应48~72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液A;其中,氯化钽、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去离子水与DMF的质量比为1:3~5:2~3:5~7;S2.将所述混合液A倒入烧瓶中,置于水浴50~60℃下,边搅拌边滴加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液体呈中性,过滤取固体,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金属钽有机配合物;S3.称取岩棉纤维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超声分散1~3h,过滤取固体,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烘干,得到活化岩棉纤维;其中,岩棉纤维、去离子水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6~8:0.05~0.1;S4.将所述金属钽有机配合物加入至DMF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再加入所述活化岩棉纤维,超声分散至均匀,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10~130℃,密闭反应12~36h,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取固体,使用乙醇洗涤三次,得到改性岩棉纤维;其中,所述金属钽有机配合物、DMF与所述活化岩棉纤维的质量比为1:6~8:2.2~3。优选地,所述防水层使用防水浆料涂覆得到;所述防水浆料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硅酸盐水泥80~100份、粗骨料60~80份、细骨料100~120份、水40~50份、可再分散性乳胶粉30~50份、云母粉40~60份、沸石粉3~8份和乙基纤维素1~2份。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由耐磨浆料涂覆得到;所述耐磨浆料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硅酸盐水泥80~100份、粗骨料100~150份、细骨料150~200份、水40~70份、粉煤灰10~30份、钢渣5~10份、碳纤维2~8份和减水剂0.1~1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1)墙体预处理:将墙体表面的杂物清扫干净,打磨至平整,再清除墙面的油污,保持墙面清洁;(2)涂覆找平层:按照配方配置找平层的砂浆,之后分为两次找平施工;第一次找平施工主要用于填补墙体上存在的凹陷部位,且在填补完成后压实,保证第一次找平施工后墙面达到平整;第二次找平施工是在第一次找平施工的基础上一次抹平,抹平方向应沿墙体平面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第二次找平施工应在第一次找平施工后6~12h进行,且两次找平施工的总厚度在4~6mm之间;第二次找平施工后,应自然养护至少一周;(3)涂覆第一粘接层:按照配方配置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剂,向找平层表面喷水润湿至含水量在5~10%,之后将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剂均匀涂覆在找平层的表面,涂覆的厚度不超过2mm;(4)涂覆保温隔热层:在第一粘接层涂覆完毕后,将预制的保温隔热板拼接并贴合至第一粘接层上,保温隔热板的贴合顺序为沿墙面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粘贴;(5)涂覆第二粘接层:按照配方配置第二粘接层的粘接剂,在保温隔热板的表面涂覆第二粘接层的粘接剂,涂覆的厚度不超过2mm,同时在保温隔热板之间的缝隙中灌注第二粘接层的粘接剂并抹平;(6)涂覆防水层:按照配方配置防水层的浆料,均匀地涂覆在完全干燥的第二粘接层上,其中,防水层分为两次进行涂覆,第一次涂覆干燥率为70~80%后再进行第二次涂覆,两次涂覆的总厚度为2~3mm;(7)涂覆保护层:在防水层完全干燥后,按照配方配置保护层的浆料,在防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墙体,所述外墙墙体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找平层、第一粘接层、保温隔热层、第二粘接层、防水层和保护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墙体,所述外墙墙体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找平层、第一粘接层、保温隔热层、第二粘接层、防水层和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层是使用混凝土砂浆涂覆而成;所述混凝土砂浆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硅酸盐水泥80~100份、粗骨料120~150份、细骨料80~120份、水40~50份、橡胶粉40~60份、粉煤灰20~25份、玻璃纤维12~14份、玄武岩纤维8~15份、减水剂0.5~1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粉为废旧橡胶颗粒或碎胶片经过研磨得到,其中,所述橡胶粉的颗粒粒径为50~2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均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涂覆而成;所述环氧树脂胶粘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改性环氧树脂80~120份,安息香丁醚1~2份,过氧化环己酮1~2份,环己酮6~10份,固化剂40~6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再加入2-呋喃甲醛,室温下搅拌反应8~12h,过滤取固体,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得到固体结晶M;
其中,对氨基苯甲酸乙酯、2-呋喃甲醛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2~1.5:5~10;
S2.称取八水碱式氯化锆加入至质量分数为50~70%的乙醇水溶液中,搅拌至均匀,滴加质量分数为30~5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至液体的pH=2.0~3.0,搅拌0.5~1h,得到锆基混液;
其中,八水碱式氯化锆与乙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4~8;
S3.将所述固体结晶M加入至所述锆基混液中,升温至60~80℃,回流反应6~8h,冷却至室温,过滤取固体物,使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减压干燥,粉碎至纳米颗粒,得到有机纳米锆络合物;
其中,所述固体结晶M与所述锆基混液的质量比为1:6.5~10.2;
S4.将所述有机纳米锆络合物加入至环氧树脂中,升温至50~60℃,搅拌0.5~1h,得到改性环氧树脂;
其中,所述有机纳米锆络合物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20~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热层为预制的保温隔热板拼接贴合制备得到;所述预制的保温隔热板是由改性岩棉纤维制备而成;所述改性岩棉纤维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去离子水加入至DMF中,搅拌至均匀,加入氯化钽,搅拌至溶解,滴加0.1mol/L的盐酸至溶液的pH=2.0~3.0,再加入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搅拌至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120~160℃,密闭反应48~72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液A;
其中,氯化钽、双(3,5-二羧基苯基)偶氮、去离子水与DMF的质量比为1:3~5:2~3:5~7;
S2.将所述混合液A倒入烧瓶中,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明春麻玉侠汪庆豪龚孙武王柏军梅春燕章立旺
申请(专利权)人: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