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过渡连接件的全装配化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技术,属于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建筑
的发展和建筑工业化要求不断提高,在建设中污染问题以及成本的各方面考虑,建筑趋于工业化,装配式建筑不断涌现,而装配式节点连节的可靠性和便利性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安全应用和快速发展的关键。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强结点弱构件”,梁柱节点设计不合理将直接导致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受损甚至倒塌,危机人们的生命及财产。现有许多装配式节点设置在柱翼缘处,梁柱之间直接采用螺栓连接,对柱体造成一定的削弱,现有研究表明,焊接是梁柱之间最可靠柱连接方式。近年来,可恢复功能的结构成为近年来成为国际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地震后无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使结构恢复其使用功能,与传统装配式结构相比,自复位结构在装配式的基础上考虑损伤控制和震后经济损失,不仅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而且在地震中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震后也能很快恢复其使用功能的特征。现有的自复位拉索单元以及螺栓连接对柱穿孔导致柱体削弱、震后结构变形不可恢复、机构耗能低以及现场安装高空张拉预应力困难和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包括H型钢柱1、工字型钢梁2、 ...
【技术保护点】
1.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节点包括H型钢柱(1)、工字型钢梁(2)、过渡连接件(3)、形状记忆合金连接盖板(5)、拉索单元(4)、高强螺栓一(9)和高强螺栓二(10)高强限位螺栓(11);所述过渡连接件(3)通过自复位拉索单元(4)与工字型钢梁(2)连接,拉索两端分别通过预应力锚具锚固在过渡连接件的端板(3-2)和工字型钢梁锚固板(2-1)处;所述过渡连接件的左连接板(3-1)通过高强螺栓一(9)与悬臂段腹板相连,右连接板(3-3)通过高强限位螺栓(11)与钢梁腹板相连,连接板(3-3)内侧与工字型钢梁腹板间有摩擦耗能元件(8),并且工字型钢梁端部与端板(3-2)之间设置有弹性耗能元件(6)和橡胶垫块(7);所述悬臂钢梁翼缘和工字型钢梁翼缘通过高强螺栓二(10)和形状记忆合金连接盖板(5)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节点包括H型钢柱(1)、工字型钢梁(2)、过渡连接件(3)、形状记忆合金连接盖板(5)、拉索单元(4)、高强螺栓一(9)和高强螺栓二(10)高强限位螺栓(11);所述过渡连接件(3)通过自复位拉索单元(4)与工字型钢梁(2)连接,拉索两端分别通过预应力锚具锚固在过渡连接件的端板(3-2)和工字型钢梁锚固板(2-1)处;所述过渡连接件的左连接板(3-1)通过高强螺栓一(9)与悬臂段腹板相连,右连接板(3-3)通过高强限位螺栓(11)与钢梁腹板相连,连接板(3-3)内侧与工字型钢梁腹板间有摩擦耗能元件(8),并且工字型钢梁端部与端板(3-2)之间设置有弹性耗能元件(6)和橡胶垫块(7);所述悬臂钢梁翼缘和工字型钢梁翼缘通过高强螺栓二(10)和形状记忆合金连接盖板(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型钢柱(1)包含一个悬臂梁段,悬臂梁段焊接在H型钢柱的一侧翼缘处,悬臂梁腹板和上下翼缘均开有螺栓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连接件(3)包括左连接板(3-1)、端板(3-2)、右连接板(3-3)及横向加劲肋(3-4);所述端板(3-2)和右连接板(3-3)之间焊接横向加劲肋(3-4),横向加劲肋用于加强端板的强度,右连接板(3-3)相应位置开有长螺栓孔(3-5),且其内侧设有摩擦耗能元件(8),端板右侧与钢梁腹板对应位置设有弹性耗能元件(6)和橡胶垫块(7),弹性耗能元件可通过焊接或锚固的方式固定在端板相应位置处,橡胶垫块可采用粘结的方式固定在端板右侧与钢梁腹板对应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耗能元件(6)选用碟簧,或者螺旋弹簧,或者橡胶弹簧,或其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索单元(4)选用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元件或可提供预应力的元件或二者的组合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置过渡连接件的自复位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索单元(4)选用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元件或可提供预应力的元件或二者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润,高海旺,陈建华,杨明翰,刘学智,杜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