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弧形钢骨架、焊接在弧形钢骨架两侧面的钢筋网片、填充在弧形钢骨架内的珍珠岩砂浆和绑扎在每侧钢筋网片上的双层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上自内而外顺次铺设有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和面层水泥造型层,所述面层水泥造型层外表面涂覆有多层金属光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弧形钢骨架具有自重轻、整体强度高、快速加工组装的能力,且通过3d建模准确控制弧率,外附钢筋网片水泥直塑工艺解决现有弧形构筑物施工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弧形构筑物常规施工工艺为定制钢模板,现浇混凝土。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自重大、测量定位、轴线控制难度大,曲率难以控制,模板设计、制作、安装工艺繁琐,混凝土浇筑较为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弧形构筑物施工困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钢骨架、焊接在弧形钢骨架两侧面的钢筋网片、填充在弧形钢骨架内的珍珠岩砂浆和绑扎在每侧钢筋网片上的双层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上自内而外顺次铺设有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和面层水泥造型层,所述面层水泥造型层外表面涂覆有多层金属光漆。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弧形钢骨架包括立向设置地面上、开口向外的碗状结构以及与碗状结构碗底连接的拱状连廊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钢骨架底部与后置埋板焊接固定,所述后置埋板根据碗状结构和拱状连廊结构与地面接触形状布设,所述后置埋板通过化学锚栓与埋设在地面的结构梁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碗状结构处弧形钢骨架距离碗状结构侧向开口3100mm以内处为单层钢架,3100mm以外为双层钢架。进一步地,所述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和面层水泥造型层之间还设有双层防水层。此外,所述弧形钢骨架由100*100*8mm方钢管弯制并焊接固定形成。更加优选地,所述初步水泥直塑层厚度为20mm,所述面层水泥造型层厚度为20~40mm。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弧形钢骨架整体点焊后切割,利用3d打印工艺将模型立体化展现出来,确定每个弧段的半径及长度,工厂对方钢管进行数控拉弯后进行试拼装,对整体弧度及尺寸进行复测,试拼装合格后整体点焊成弧形钢骨架整体,之后分割成多个板块运送至施工现场;S2,弧形钢骨架与后置埋板焊接固定:将模型基础图纸1:1打印出来铺至现场地面进行后置埋板定位,现场将多个板块重新组装后,利用吊车进行整体吊装,调试安装位置,并将弧形钢骨架与后置埋板焊接固定;S3,敷设钢筋网片:在弧形钢骨架双面焊接100*100mm孔隙的φ6.5mm钢筋网片,在每侧钢筋网片上绑着双层10*10mm孔隙的φ0.6mm钢丝网;S4,顺次施工面部造型层:在钢丝网上顺次铺设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双层防水层和面层水泥造型层,至此,弧形构筑物结构施工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弧形钢骨架具有自重轻、整体强度高、快速加工组装的能力,且通过3d建模准确控制弧率,外附钢筋网片水泥直塑工艺解决现有弧形构筑物施工困难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制作简单、施工速度快,可以减轻自重,弧率控制准确,施工周期快,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弧形钢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弧形钢骨架侧视图;图3为图1中1-1部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后置埋板的布设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弧形构筑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双层钢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弧形钢骨架;2-钢筋网片;3-珍珠岩砂浆;4-钢丝网;5-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6-面层水泥造型层;7-金属光漆;8-碗状结构;9-拱状连廊结构;10-后置埋板;11-双层钢架;12-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如图5和6所示,包括弧形钢骨架1、焊接在弧形钢骨架1两侧面的钢筋网片2、填充在弧形钢骨架1内的珍珠岩砂浆3和绑扎在每侧钢筋网片2上的双层钢丝网4,钢丝网4上自内而外顺次铺设有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5和面层水泥造型层6,面层水泥造型层6外表面涂覆有多层金属光漆7。如图1和2所示,弧形钢骨架1包括立向设置地面上、开口向外的碗状结构8以及与碗状结构8碗底连接的拱状连廊结构9,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5和面层水泥造型层6之间还设有双层防水层12。图3结合图7所示,碗状结构8处弧形钢骨架1距离碗状结构8侧向开口3100mm以内处为单层钢架,3100mm以外为双层钢架11,弧形钢骨架1由100*100*8mm方钢管弯制并焊接固定形成,初步水泥直塑层5厚度为20mm,面层水泥造型层6厚度为20~40mm。弧形钢骨架1底部与后置埋板10焊接固定,如图4所示,后置埋板10根据碗状结构8和拱状连廊结构9与地面接触形状布设,后置埋板10通过化学锚栓与埋设在地面的结构梁固定。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弧形钢骨架1整体点焊后切割,利用3d打印工艺将模型立体化展现出来,确定每个弧段的半径及长度,工厂对方钢管进行数控拉弯后进行试拼装,对整体弧度及尺寸进行复测,试拼装合格后整体点焊成弧形钢骨架1整体,之后分割成多个板块运送至施工现场;S2,弧形钢骨架1与后置埋板10焊接固定:将模型基础图纸1:1打印出来铺至现场地面进行后置埋板10定位,现场将多个板块重新组装后,利用吊车进行整体吊装,调试安装位置,并将弧形钢骨架1与后置埋板10焊接固定;S3,敷设钢筋网片2:在弧形钢骨架1双面焊接100*100mm孔隙的φ6.5mm钢筋网片2,在每侧钢筋网片2上绑着双层10*10mm孔隙的φ0.6mm钢丝网4;S4,顺次施工面部造型层:在钢丝网4上顺次铺设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5、双层防水层12和面层水泥造型层6,至此,弧形构筑物结构施工完成。本专利技术利用3d建模确定每个弧段的半径及长度,工厂进行数控拉弯,利用3d打印工艺将模型立体化展现出来,在工厂对钢构件进行试拼装,对整体弧度及尺寸进行复测,试拼装合格后整体点焊呈弧形钢骨架1,之后分割成多个板块运送至施工现场。将模型基础图纸1:1打印出来铺至现场地面进行后置埋板定位,模型基础图如图4所示,现场将多个板块重新组装后,利用吊车进行整体吊装,调试安装位置,并固定底座。弧形钢骨架1双面焊接100*100mm孔隙的φ6.5mm钢筋网片,在钢筋网上绑着双层10*10mm孔隙的φ0.6mm钢丝网。钢丝网表面根据弧形造型进行水泥直塑工作,并在过程中采用按弧面半径1:1制作的检测钢管进行比对,对弧面凹凸进行找补,最终弧面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及整体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钢骨架(1)、焊接在弧形钢骨架(1)两侧面的钢筋网片(2)、填充在弧形钢骨架(1)内的珍珠岩砂浆(3)和绑扎在每侧钢筋网片(2)上的双层钢丝网(4),所述钢丝网(4)上自内而外顺次铺设有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5)和面层水泥造型层(6),所述面层水泥造型层(6)外表面涂覆有多层金属光漆(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钢骨架(1)、焊接在弧形钢骨架(1)两侧面的钢筋网片(2)、填充在弧形钢骨架(1)内的珍珠岩砂浆(3)和绑扎在每侧钢筋网片(2)上的双层钢丝网(4),所述钢丝网(4)上自内而外顺次铺设有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5)和面层水泥造型层(6),所述面层水泥造型层(6)外表面涂覆有多层金属光漆(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钢骨架(1)包括立向设置地面上、开口向外的碗状结构(8)以及与碗状结构(8)碗底连接的拱状连廊结构(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钢骨架(1)底部与后置埋板(10)焊接固定,所述后置埋板(10)根据碗状结构(8)和拱状连廊结构(9)与地面接触形状布设,所述后置埋板(10)通过化学锚栓与埋设在地面的结构梁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状结构(8)处弧形钢骨架(1)距离碗状结构(8)侧向开口3100mm以内处为单层钢架,3100mm以外为双层钢架(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构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初步水泥直塑层(5)和面层水泥造型层(6)之间还设有双层防水层(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鑫,张桂旺,郭宁,王印同,邱自军,雷志,张利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