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延年专利>正文

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749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当地震灾害或地下管廊受到地面传递来的动静载荷冲击时,设置的多个缓震橡胶层能够对荷载传递下来的压力做以缓震,避免震动完全直接地传递到廊体上方,在管廊发生微小位移时,其能在弹性记忆合金板的作用下恢复原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将防御地下管廊水平位移变形和防渗漏降排功能相结合,对预防地下廊体修建后的渗水、漏水和长期被渗漏水浸泡等现象以及建设克服发生水平位移变形的地下廊体稳固体系做出贡献,同时能减小管廊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与市政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交通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战略,我国大中城市掀起地下工程建设的新一轮高潮,由于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对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的需求巨大,日本和欧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最先倡导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和立体化开发理念,1990年提出东京宣言: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2010年国际隧道协会扩展到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并宣告: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交通管廊是距离很长又很错终复杂的,那么在地下管廊的使用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地下管廊发生移动,水平的移动或者是竖直的沉降。造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土体的不适合、还有工程质量的不达标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地下管廊的移动。那么如果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发生了移动很有很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地下管廊不移动、不水平移动、不竖直移动就被提上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主要包括廊顶限位板(1)、协调支撑连接板(2)、廊底限位板(3)、管廊(4)、回填土(5)、顶部连接螺栓(6)、底部连接螺栓(7)、顶肋固定筋(8)、锁紧螺母(9)、缓震橡胶层(10)、弹性记忆合金板(11)、预留梯型槽(1-1)、预留顶卡槽(1-2)、限位槽(1-3)、安装槽缝(1-4)、限位挡肋(1-5)、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6)、顶板螺栓孔(1-7)、廊顶排水槽(1-8)、支撑导水分板(2-1)、顶部卡板(2-2)、底部卡板(2-3)、滑水面(2-4)、底安装口(2-5)、底穿孔(2-6)、顶安装口(2-7)、顶穿孔(2-8)、预留倒梯型槽(3-1...

【技术特征摘要】
1.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主要包括廊顶限位板(1)、协调支撑连接板(2)、廊底限位板(3)、管廊(4)、回填土(5)、顶部连接螺栓(6)、底部连接螺栓(7)、顶肋固定筋(8)、锁紧螺母(9)、缓震橡胶层(10)、弹性记忆合金板(11)、预留梯型槽(1-1)、预留顶卡槽(1-2)、限位槽(1-3)、安装槽缝(1-4)、限位挡肋(1-5)、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6)、顶板螺栓孔(1-7)、廊顶排水槽(1-8)、支撑导水分板(2-1)、顶部卡板(2-2)、底部卡板(2-3)、滑水面(2-4)、底安装口(2-5)、底穿孔(2-6)、顶安装口(2-7)、顶穿孔(2-8)、预留倒梯型槽(3-1)、廊底排水槽(3-2)、预留底卡槽(3-3)、底板螺栓孔(3-4)、廊底倒梯型卡肋(4-1)、廊顶梯型卡肋(4-2)、廊顶限位连柱肋(4-3)和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4-4),其特征在于: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中,在廊底限位板(3)的上方设置管廊(4),在管廊(4)的上方设置廊顶限位板(1),在管廊(4)的左右两侧设置协调支撑连接板(2),在廊顶限位板(1)结构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若干廊顶排水槽(1-8),在廊顶限位板(1)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预留梯型槽(1-1)、预留顶卡槽(1-2)、限位槽(1-3)、安装槽缝(1-4)、限位挡肋(1-5)、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6)、顶板螺栓孔(1-7),其中顶板螺栓孔(1-7)设置在预留顶卡槽(1-2)上方,安装槽缝(1-4)设置在限位槽(1-3)的左右两侧,在限位槽(1-3)和安装槽缝(1-4)之间设置限位挡肋(1-5),并且在限位挡肋(1-5)中设置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6),将限位槽(1-3)和安装槽缝(1-4)连通,协调支撑连接板(2)是由支撑导水分板(2-1)和位于其上方的顶部卡板(2-2)、位于其下方的底部卡板(2-3)连接而成,在支撑导水分板(2-1)的内侧面设置滑水面(2-4),在顶部卡板(2-2)中设置若干顶安装口(2-7)、顶穿孔(2-8),并且每个顶安装口(2-7)均和与其对应的顶穿孔(2-8)连通,在底部卡板(2-3)中设置若干底安装口(2-5)、底穿孔(2-6),并且每个底安装口(2-5)均和与其对应的底穿孔(2-6)连通,在廊底限位板(3)结构上方的中部设置若干预留倒梯型槽(3-1),在廊底限位板(3)结构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廊底排水槽(3-2)、预留底卡槽(3-3)、底板螺栓孔(3-4),其中底板螺栓孔(3-4)设置在预留底卡槽(3-3)的底部,在管廊(4)的结构下方设置若干廊底倒梯型卡肋(4-1)与其连接,在管廊(4)的结构上方对称设置有廊顶梯型卡肋(4-2)、廊顶限位连柱肋(4-3)与其连接,在廊顶限位连柱肋(4-3)上设置有贯通的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4-4),在本发明装置的体系中,将廊顶梯型卡肋(4-2)设置在预留梯型槽(1-1)中,并且在廊顶梯型卡肋(4-2)的上方设置缓震橡胶层(10)、在廊顶梯型卡肋(4-2)的两侧设置弹性记忆合金板(11),将廊顶限位连柱肋(4-3)设置在限位槽(1-3)中,并且在廊顶限位连柱肋(4-3)的上方设置缓震橡胶层(10)、在廊顶限位连柱肋(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王迅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