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827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8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包括垫层加强层、设置在垫层加强层上层的防水保护层及设置在防水保护层上层的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内沿长度方向通长开设有后浇带,基础底板厚度大于1m。后浇带中部沿垂直后浇带方向开设有后浇槽,后浇槽与后浇带相交位置形成矩形的人员出入口,且后浇槽位于人员出入口两侧的部分的长度相同。基础底板内上层底板钢筋设置在后浇带处的横向钢筋上截设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通过第一后补钢筋连接;设置在后浇槽处的纵向钢筋截设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通过第二后补钢筋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基础底板厚度大于1m时后浇带内无法进入施工,后浇带内垃圾清理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建设施工时对新建建筑的合理使用最大化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都向地下结构层数增多和建筑高度加大的趋势发展,致使施工中遇到的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为施工带来越来越多的难题。基础埋深大,势必基础底板厚度加大,基础底板的后浇带也随之增多,且后浇带封闭时间很长,怎样快捷清理又深又窄的后浇带,保证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解决基础底板厚度大于1m时后浇带无法进入施工,造成后浇带内垃圾清理困难,清理时无法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包括垫层加强层、设置在垫层加强层上层的防水保护层及设置在防水保护层上层的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内沿长度方向通长开设有后浇带,基础底板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加强层(1)、设置在垫层加强层上层的防水保护层(2)及设置在防水保护层(2)上层的基础底板(3),基础底板(3)内沿长度方向通长开设有后浇带(4),基础底板(3)厚度大于1m;/n基础底板(3)的后浇带中部沿垂直后浇带(4)方向开设有长条矩形的后浇槽(5),后浇槽(5)与后浇带(4)相交位置形成矩形的人员出入口(10),且后浇槽(5)位于人员出入口(10)两侧的部分的长度相同;/n基础底板(3)内设有底板钢筋,底板钢筋包括上层底板钢筋(9)和下层底板钢筋,上层底板钢筋(9)包括沿后浇带(4)方向设置的横向钢筋和沿后浇槽(5)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加强层(1)、设置在垫层加强层上层的防水保护层(2)及设置在防水保护层(2)上层的基础底板(3),基础底板(3)内沿长度方向通长开设有后浇带(4),基础底板(3)厚度大于1m;
基础底板(3)的后浇带中部沿垂直后浇带(4)方向开设有长条矩形的后浇槽(5),后浇槽(5)与后浇带(4)相交位置形成矩形的人员出入口(10),且后浇槽(5)位于人员出入口(10)两侧的部分的长度相同;
基础底板(3)内设有底板钢筋,底板钢筋包括上层底板钢筋(9)和下层底板钢筋,上层底板钢筋(9)包括沿后浇带(4)方向设置的横向钢筋和沿后浇槽(5)方向设置的纵向钢筋;设置在后浇带处的横向钢筋上截设第一开口(9.1),第一开口(9.1)通过第一后补钢筋(9.2)连接;设置在后浇槽处的纵向钢筋截设第二开口(9.3),第二开口(9.3)通过第二后补钢筋(9.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相邻横向钢筋上的第一开口(9.1)的开设位置交错设置;
相邻纵向钢筋上的第二开口(9.3)的开设位置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9.1)和第二开口(9.2)的开口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9.1)处,第一后补钢筋(9.2)的一端与横向钢筋搭接并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横向钢筋机械连接;
第二开口处(9.2)处,第二后补钢筋(9.3)的一端与纵向钢筋搭接并焊接连接,另一端与纵向钢筋机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其特征在于:机械连接包括螺纹套接连接或通过套管插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防水保护层(2)内开设有局部集水坑(6),局部集水坑预先留置,设置在后浇带(4)和后浇槽(5)的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王莹范迪李斌张建兴辛利王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