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多尺度微观组织的超细晶镁合金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尺度微观组织的超细晶镁合金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加工
技术介绍
密排六方结构的镁合金室温下滑移系少,塑性变形能力差,是限制其大规模使用的瓶颈。为此,人们从组织结构和变形工艺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镁合金的塑性,如细化晶粒、添加合金元素、提高变形温度、降低应变速率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通常呈倒置关系,在提高镁合金塑性的方法中一定程度上多是以牺牲强度为代价的,唯有细化晶粒能够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上世纪90年代Valiev等人首次采用等通道角挤压(ECAP)技术制备的亚微米或纳米级超细晶金属及合金,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成功获得了超塑性,而后利用该技术制备的超细晶铝合金、铜合金、低碳钢、镁合金等均表现出了高强高塑现象,通过剧烈塑性变形获得超细晶组织已成为提高镁合金材料强塑性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由于等通道角挤压本身的特点和挤压工艺的影响,所获得的合金微观组织通常是由不同尺寸的晶粒、孪晶、位错胞构成的多尺度组织,且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随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尺度微观组织的超细晶镁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将圆棒状合金铸锭进行温度为420~460℃、时间为4~8h的均匀化处理后空冷;然后进行3~6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将经过挤压后的试样采用三相异步轧机在超低温条件下进行轧制试验,轧机转速为950~970r·m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尺度微观组织的超细晶镁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将圆棒状合金铸锭进行温度为420~460℃、时间为4~8h的均匀化处理后空冷;然后进行3~6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将经过挤压后的试样采用三相异步轧机在超低温条件下进行轧制试验,轧机转速为950~970r·min-1,轧制道次为2~4道次;轧制完成后将试样放在液氮中浸泡10~15min后取出;最后在退火温度为330~360℃,退火时间为3~30min,退火后进行空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尺度微观组织的超细晶镁合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通道转角挤压,其温度前两道次为380~4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亮,李伟,郁红敏,谭蕴,石小方,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田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