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诱导自组装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463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诱导自组装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的方法,是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含氟大分子链转移剂:含氟单体、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在引发剂1和链转移剂存在下进行RAFT聚合得到含氟大分子链转移剂;(2)将步骤(1)所得含氟大分子链转移剂、苯乙烯、引发剂2继续进行RAFT聚合反应,通过聚合诱导自组装得到聚合物分散液;通过调节苯乙烯的用量和/或调控反应时间分别得到不同形貌的核‑壳结构聚合物的分散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高效,稳定,可控地制得包括纳米微球、纳米线、囊泡、多层复合结构等不同形貌的聚合物。对形成超疏水的微纳结构界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诱导自组装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自组装
,特别是指一种通过诱导自组装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70年代荷叶的超疏水自清洁效应被发现以来,仿生超疏水和超疏油便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实际应用潜力的研究领域。也作为一个仿生学的生动例子在自然和技术之间搭起了一道桥梁。尤其在新材料研发方面,超疏水表面因其优秀的疏水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固体表面的浸润性由其化学结构和表面微观结构共同决定。接触角和滚动角是评价固体表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超疏水性表面一般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同时滚动角小于10°的一种界面性能。从固体表面化学组成角度出发,固体表面自由能越大,就越容易被液体所润湿,因此,超疏水表面的制备通常需在表面覆盖氟碳链或有机硅烷链来降低表面能,但是在光滑表面上采用化学方法来调节表面自由能,通常仅能有限的使接触角增加到120°而不能更高。要达到更高的接触角,就必须设计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具有微米-纳米的双微观复合结构能有效提高疏(亲)水表面的疏(亲)水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诱导自组装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的方法,是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包括以下步骤:/n(1)制备含氟大分子链转移剂:含氟单体、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在引发剂1、链转移剂存在下进行RAFT聚合得到含氟大分子链转移剂;/n(2)使步骤(1)所得含氟大分子链转移剂、苯乙烯、引发剂2继续进行RAFT聚合反应,通过聚合诱导自组装得到聚合物分散液;通过调节苯乙烯的用量和/或调控反应时间分别得到不同形貌的核-壳结构聚合物的分散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诱导自组装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的方法,是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含氟大分子链转移剂:含氟单体、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在引发剂1、链转移剂存在下进行RAFT聚合得到含氟大分子链转移剂;
(2)使步骤(1)所得含氟大分子链转移剂、苯乙烯、引发剂2继续进行RAFT聚合反应,通过聚合诱导自组装得到聚合物分散液;通过调节苯乙烯的用量和/或调控反应时间分别得到不同形貌的核-壳结构聚合物的分散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含氟单体选自丙烯酸氟代烷基酯和/或氟代烷基聚醚丙烯酸酯,氟代烷基酯是碳原子数为1-6的部分氟代或者全氟代的烷基酯,丙烯酸氟代烷基酯包括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四氟丙酯、丙烯酸五氟丙酯、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六氟异丙酯、丙烯酸七氟丁酯、丙烯酸八氟戊酯、丙烯酸九氟己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氟代烷基聚醚丙烯酸酯包括其中n为1-10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丙烯酸衍生物选自(甲基)丙烯酸酯,比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溶剂为水和氧杂环烷烃按照质量比6-8:2-4的复配;优选地,所述氧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玮谭浩刘天庆贾中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万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